1亿美元。
这个数字既大又尴尬。
虽然比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要少得多。世界第一的商业银行美国银行(BOA)拥有250亿美元的总资产。第二的花旗银行(Citi)拥有230亿美元,第三的摩根大通(ChaseManhattan)拥有220亿美元。
尽管如此,这也是个庞大的金额。
毕竟对冲基金并没有像大型商业银行一样,虽然资金多,但是被监管的力度大,投资选择少,流动性低。
不过,与美国商业银行相比有些不公平。他们大部分是存款资产,受银行法的金融监管,贷款和投资有相应的标准。
有人就问了,不是市场经济吗?不是减少政府监管力度吗?为什么美国的银行这么多限制,问就是被坑过。
而以上的便是被称为银行家噩梦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因为这个法案,大摩和小摩被迫分了家,原本的摩根大通被分裂成了摩根大通以及摩根士丹利。
在此40年间,纽约银行家们几年前就开始费尽心思,试图削弱《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影响,实在不济就强行的改变解释,使其力度减小。
这个方案确定了。
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分离。
存款业务和证券业务的分离。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为纽约银行家们划定了不能互相侵犯的界限,逼迫许多银行要么分家要么割肉,为此纽约金融界每年投入数千万美元进行游说,但法案仍然纹丝不动。
为什么?不是说美国被金融家所掌控吗?
这就不得不提到美国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内斗。
美国是一个内斗很严重的国家。法官和警察不对付,金融和政府不对付,但他们又要相互合作,甚至他们都可以算作一条线上的蚂蚱。
所以很有趣的这一点便是如此,美国的所有集团,都是在相互对抗却又相互合作中。因此虽然美国政界收到的金融界投资较多但是很可惜的是,他们本身的关系也是敌人和朋友。
而且美国是一个快有三百年历史的老国家,大家都知道华夏历朝的时间都不会超过三百年。除了夏商周三朝,不过夏商周并不算做完全的大一统国家,而是与西方类似的分封制,这种制度并不加入大一统的历史统计中来。
而这种年龄大的朝代,读过历史的各位都会发现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大家族恒立。
而这些大家族才是真正影响美国政坛和经济的人物。
比如摩根,比如西凯尔,比如洛克菲勒,比如杜邦。
这些家族的继承人虽然如今的头衔只有某某慈善资金的管理人,但是其身后是一个个横跨两百年之久的庞大家族。他们已经摆脱了需要用官职或者资产来证明自己的时间段,他们证明自己需要的只是名字。
而这些家族不仅操控着摩根大通,花旗,黑石这类投资机构,也操控着航运交通制造业等等产业。
对于他们来说只有金融业获利的情况是他们万万不想看到的。
这也是纽约金融年年游说年年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面的家族认为这样子会损害其利益。
然而对冲基金却能够轻松绕过,这才是马克米利有着能够说服纽约退休基金的底层底气。
毫不客气的说,马克米利将会真正意义上的打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就是这么一个诱人的蛋糕,现在送到了这位老审计官的面前。
他却不吃了?
不吃了?
没有办法,马克米利只能直接自爆点名了自己这只部队的特别之处。
对未来市场的动态化进行投资。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投机!
可以乘着法律还不完善的时候,成为孤独的淘金人!
最赚钱的事情都在哪?在法里。
那么有没有不犯法还能赚钱的事情,那就是未来会被写入现在还没写入的事情。
然而两人对视了一会。
老审计官将眼睛摘了下来,马克米利立刻拿过一旁的眼镜布递了过去。
“小家伙,你很聪明,但是太贪婪了。”审计官重新带上了眼镜接着说道:“但是每个人都有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这是规矩。”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我并不能给你提供想要的资金,因为制度和规矩,明白吗?”
马克米利皱起了眉头,他意识到自己似乎猜错了某些事情,而这种事情哪怕放在了面前,他都没有明白,不过他知道该离开了。
“那,很抱歉,打扰了。”
马克米利微微低了低脑袋,随后悄然的退了出来,他本来想着没有这家还有下一家,但是一天下来,出乎马克米利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没有一家大型基金愿意投资这个项目。
而到家的时候,他又收到了一封特殊且意外的来信。
亲爱的马克米利
很高兴收到关于您关于美国未来经济发展局势的分析与预测,我十分赞同您的分析,我的许多猜测也与您的看法不谋而合,为此我特意在下一个星期邀约了众多对您的投资和分析十分认同的同僚,一同交流看法,不知道您是否有时间赏光。
您的朋友乔治.索罗斯
马克米利皱着眉头把这封信看完,随后匆匆忙忙的从家中离开,迅速的上车,关门。
咣当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