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印象

换源:

  来到s市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了,也度过了一个开心略略忐忑的暑假,开心的是城乡生活的随性,忐忑的是关于自己的复习成果,是否能够通过入学考试。终于在蹉跎了岁月蹂躏了时光之后,迎来了去看考场的日子。

豆豆来到校门口,站住脚四处看过去,像摄影师正在琢磨哪个拍照角度比较美,像项目经理对土地进行一番尽职调查。打眼儿看过去,这所学校是崭新的,连建筑用地绿幕都没有拆下,空气中还弥漫着墙皮粉刷的味道,而所有参加入学考试的学生都在这所学校旁边的另一所看起来更宏伟更有历史的学校参加考试。

豆豆跟门卫说明了来历之后,来到教导主任办公室交报名表。正是初夏的十点钟,窗外的柳树、梧桐树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绿宝石一般的光芒,教师办公室全部将地砖铺成绿色大理石的样子,一副复古的装修风格,更衬托出这所学校的悠久的历史,与地板砖格格不入的是新式的贴墙瓷砖,白色的整整齐齐一概贴到1.2m的样子,上面再有一些橱窗,橱窗里面是各式各样的校内新闻和喜报。豆豆心里不明白为什么要上学但是大家都上都走这样的路,那势必她也是要这样走的,如果将来能到这所高中过来读书,也是一件很幸福事儿。小孩子的思路就是这样的清奇,为什么呢?因为绿色的瓷砖?墙上的喜报?大概她自己也不知道。

拿到准考证后,就乖乖抓紧在家里复习好了,s城的教育制度安排与a镇有所不同,豆豆相当于次毕业班年级跳级参加升学考试,而在s市,同样年岁的孩子已经是正正经经毕业班的学生了。所以这考试的结果是,没有奇迹,几乎垫底。

没有办法,一家人挤在一个总面积13平米的出租平方内,大人们找到工作有了出路,如果孩子上学的问题没办法解决,可能在s市也不会长久的发展,至少在这个城郊结合部不会长久的发展。可如果连这样一个全新建成的学校的入学考试都无法通过,就更不要说其他已经发展完全,按照一定的规则平稳运行良久的学校了。

没有办法,托人拜宝,最后还是去了。因为是入学考试,听说这所新的学校送了这些毕业生好大的一份礼,一同参与竞争的是这片城郊结合部附近所有村庄的应届毕业生。不要想象这里的村有多土,没人会想到之前的这片满是庄稼的土地,后来发展成了高档住宅片区,路边的人总是玩笑的说,我们村的跛子都说上老婆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给大家一些自信还是为了多收一些学生,这帮人的成绩80、90大有人在。而豆豆这样60、70的成绩,又是外地户口的借读生真是差的不能再差了。真是求了人,托了老师才能入学的。

入学的事情终于搞定了。背着空空的新书包,慢慢的好心情终于在金秋9月入学了。

住在这个群租村里也是有好处的,就是既然大家都住在这,就都有相同的经历或者处境。比如,有跟着父母一起过来的,但是入学考试中并没认识的同级同学,文然,名字女里女气的,实际上是个十分漂亮的男孩子。怎么认识的呢?

大人们在选择住所的时候,还都是非常考究的。要方便自己上班通勤,要安全又便宜,最好孩子上学也方便。这个庄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好地方。公交起始站在村头的那个小饭店旁边,发车时间完全是看司机的心情。每天上学只需要从起始站坐到学校那站下车即可,车程15分钟左右。

父母辛苦,每天早上给豆豆早餐钱,自己解决早餐问题,爸妈则去公司的食堂就餐,那里的豆浆油条既新鲜又便宜,就是不允许外带,不然可以打回家一起吃了。豆豆拿上早饭的钱,再从灶台边上的铁盒里取出两个一元硬币,背起书包就往外跑。虽说这司机发车没点儿,但是如果一旦过了某个时间没有坐上车的话,可就要迟到了。

豆豆刚出村口,看见主路上那辆公交车排气管正突突的排放尾气呢,但是没有动,跑到车门处,司机正要掐烟上车呢。司机大叔三四十岁的样子,用脚碾了碾烟头让它彻底熄灭,说到“赶快上车,要开车了啊”。其实,他还得向坐在车上的每个乘客收钱,可能因为是始发站的缘故吧,大家都不会直接投币,因为投币了也没人知道,司机不在车上,所以就采取这种人工收费的方式。始发站的乘客也诶没有很多,所以不能用大面值的钞票,不然接下来的每一站,可就得像售票员一样,站在车门处,跟每一位上车的人伸手要钱,新上车的乘客还会一脸疑惑,什么时候多了个售票员,看看司机再看看你,司机说钱导不开了,他们就会乖乖把钱交给你了。

司机大叔收了一圈钱,把大家的钢镚投到投币箱中,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车子也开动了。

豆豆喜欢坐在右手边下车门后面的那个座位,离车门最近,十分方便,这辆最大承载17人的小公交不算拥挤,左边和右边一排只有一个椅子,空间十分宽敞,小城市也没有所谓的早高峰,坐公交车也是个享受。

豆豆从窗外看出去,离村庄最近的是一个工厂,有两口大大的烟囱,冒着淡淡的白色气体,像个做饭的大锅炉,豆豆可能是饿了吧。眼神再顺着烟囱往下看,路边的草长得高高的,绿绿的,他们清新的味道夹杂着汽车尾气窜入豆豆的鼻孔,她打了个喷嚏。再定眼一看,怎么有个小孩儿在追车,一边跑一边挥手。豆豆马上明白这挥手的意思,可能是大家年龄差不多,可能是豆豆也曾经这样追过,可能是看见了同样背着书包,同龄人之间那种不言而喻的默契,一下子心灵相通了,即便俩人从来没见过。车离开始发站到大烟囱的时候,差不多已经开出了50米左右。豆豆一边将手伸出窗外挥手回应,一边喊叫到,“叔叔,叔叔,还有个同学没上车呢,等一等他吧”。

“把手收回来”,大叔喊道,然后踩了刹车,让那孩子上车来了。他已经气喘吁吁了,投币之后向豆豆走来,“谢谢你啊!”感觉说这句话都说不利索。豆豆笑了一下并没说什么,继续看向窗外。

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路过了几个工厂,一个公园,一条河,拐个弯下坡就到了学校那站了。豆豆下车之后直奔学校甬道边上的早餐摊。“老板,给我来个煎饼果子,加俩鸡蛋,不要葱放香菜,多刷酱,多少钱来着?”豆豆也不管前面有几个人在排队,一顿叫嚣,老板满口答应着,“好嘞好嘞,还有俩学生哈,稍微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