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远洋运输的进步,人们针对茅草房、木瓦房等易发生火灾的居住环境,做了很多安全探索。英国威廉·曼比船长偶然从大象喷水的现象中获得灵感,发明的灭火器就是其中的一例。
故事开始于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海面上雷声轰隆,狂风裹着暴雨狠狠砸下。一艘渔船在海滩搁浅,危在旦夕。海岸上,一位年轻勇士向渔船发射了一颗抛绳弹,将渔船与岸边紧紧相连,渔民们因此得救。这位英雄正是威廉·曼比。
后来曼比成了船长,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海洋安全事业上,始终致力于为海上遇难的船只提供救援。
有一天,红日出海,霞光万道。曼比船长带着船员在一座无名小岛靠岸,刚站稳脚,就被一个迎面走来的庞然大物吓了一跳。
那只大象开口说:“不用怕,我是大象妈妈!”
曼比船长高声问:“你找我们有什么事吗?”
没想到大象妈妈一下子哭了起来,眼泪汪汪地说:“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孩子吧,他快要死了。”
曼比船长立即叫上随船医生,跟着大象妈妈走到一棵大树下。只见一只小象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
“救人是救,救大象也是救,让我看一看。”医生一边说,一边拿出听诊器给小象检查了起来。
原来这只小象是早产儿,身体特别弱,脐带还受到了感染。医生赶紧给小象打了消炎针,又仔细地把伤口包扎好。过了不久,小象轻轻甩了甩鼻子,看样子好了很多,小象总算得救了。
夜晚,星月当空,海浪轻吟,船员们在海边架起篝火,准备做晚饭。
可大象妈妈一看见篝火,立刻紧张起来,她急忙用长鼻子吸来海水,“噗噗”几下就把火浇灭了,还急着说:“你们不能玩火,会把我们整个森林都烧掉的。”
曼比船长赶紧让大家退回到大船上,远远离开了这座小岛。
过了些日子,他们回到了国内。船员们逐渐淡忘了大象的事,唯有曼比船长念念不忘。
他一遍遍想:“小火,大火……”
小火变成大火,中间总有一段时间间隔,如果用大象的方法把小火扑灭,不就不会酿成大火了吗?
他请来一位铁匠,制作了一个小象模样的铁桶,说:“这是装水的大肚子。”
然后在铁桶上安装了一根长长的管子:“这是小象喷水的鼻子。”
铁匠看着铁桶,纳闷地问:“可它怎么喷水呢?”
船长自信满满地说:“哦,不要着急嘛。我们给小象加个尾巴,用打气筒从尾巴往肚子里打气试试。”
“噗嗤、噗嗤”,铁匠拿着打气筒打了一会儿,还真有水从“小象鼻子”里冒了出来!
可铁匠累得趴在地上,汗珠“嘀嗒嘀嗒”往下掉。
船长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样太费力了,得好好改改。”
……
一个月后,一切都准备好了,船长与铁匠带着这个新发明来到王宫。
国王在宫殿中接见了他们,大臣们也都围了过来。
一位大臣问道:“这是什么呀?”
“小象”的嘴巴动了起来,说:“我是小小的灭火器呀。”
“呀!”大臣们吓了一跳,都往后退了退。
国王看着这笨乎乎的东西,不太满意地问:“这怎么灭火啊?”
“小象”鼻子抬了起来,一弹、一扫、一扭,水“哗啦”一下喷向了国王和大臣们。
“小象”还笑着说:“看见了吧,这样喷水就能灭火呀,哈哈。”
国王低头看着自己湿透的衣服,一下子怒了,大声喊:“快把这头‘妖象’给我拿下!”
就在这时,“小象”的身体被打开了,里面钻出个小孩子,手里扶着一个圆筒子。
国王愣了一下,问:“这是怎么回事?”
船长赶紧上前说:“国王息怒!这是一个大象模型,我是从大象喷水的样子得到灵感,设计的灭火器啊。”
国王皱着眉说:“大家都看见了,这灭火器明显还不成熟嘛!”说着就要转身离开。
船长急忙接着说:“尊敬的国王,小火容易灭,大火就成灾了呀!这灭火器就是专门用来扑灭刚起的小火,能避免大火烧起来。而且根据着火的东西不一样,里面还能装不同的灭火剂。我建议每个办公室、每个楼道都配一个……”
国王不耐烦地说:“这得花多少银子啊?等等再说吧。”说完便走了。
大臣们也觉得没有什么意思,纷纷散开了。
船长还在后面恳求:“国王,我还想成立消防队,建立储水站,组建一套消防体系;我还想……”
可是国王已经走得很远了,根本没听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十六年后的1834年10月16日,王宫附近的威斯敏斯特宫里,有人在火炉里燃烧废纸,不小心引发了大火,熊熊烈火烧了整整一天一夜,这座有近300年历史的古老宫殿,最后变成了一堆废墟。
国王这才后悔当初没听曼比船长的话,不然也不会造成这么巨大的损失。
于是国王下令,授予曼比船长一枚“人类消防之父”的金质勋章。已经七十岁的船长老爷爷拿着这枚勋章大哭了起来。
【辅助阅读】
消防之父曼比船长发明的手提式压缩气体灭火器,是一个长两英尺、直径八英寸、容量四加仑的铜制圆筒,和今天的灭火器样子差不多。
1834年10月16日坐落在泰晤士河西岸的英国议会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发生了大火。这场大火推动了英国消防体系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