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建安七子

换源:

  曹操回到许昌的第二天,在铜雀台摆下盛宴,大会文武百官。

铜雀台高约二十丈,顶端直入云霄;

左边一台叫做玉龙。

右边一台叫做金凤。

也各高十丈。

玉龙与金凤,各有一桥与铜雀台相连。远远望去,三台互依互存,顶天立地。

铜雀台气势巍峨、森严,台上宫殿林立,一重接着一重,呈献出帝王的霸气。

欧阳雪望着高台上的宫厥,觉得似曾见过,仔细一想,与他在曹操的王陵中所见几乎一样。

曹操对铜雀台情有独钟,死后竟然把它搬进了王陵。

重重叠叠的大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威武壮观。

大殿角上的铁马,在风中嘶呜,殿顶的金戈,在阳光中沉吟。

玉龙与金凤二台,均是彩釉的黄瓦绿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相对而言,玉龙与金凤比铜雀台要玲珑小巧一些,风格婉约多姿。

台上有着精雕细刻的千门万户,户户轻纱幔舞,迎风洞开。

欧阳雪心想,这玉龙与金凤,可能就是曹操金屋藏娇的所在。

铜雀台下,是一片可以容纳十万人的广场,广场上站满了军队。

外围是骠悍的骑兵,内圈是骁勇的步兵、水军。他们身上的铁甲、兵器,在阳光中闪着剌人的寒光。

人丛中,数不清的五色彩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欧阳雪来到城楼前,早有张辽等候在那里。他一见欧阳雪,满脸是笑地迎上前去。

“将军,快下马随我进去,魏王等不及了!”

“谁是魏王?”欧阳雪不知张辽说的是谁。

“就是丞相啊!献帝早就封丞相为魏王,丞相一直不受,今日为铜雀台开台大典,也是为了除去赤壁之战带来的晦气,魏王才选定今日登位!”

“啊,这是天大的喜事!”

空中蓦然响起洪钟般的声音,“欧阳雪将军在哪里?!”

欧阳雪抬头一看,曹操竟然亲自迎下台来,身后是黑压压的一群文武百官。

曹操手提着王服的前襟,边往下走边在高喊。

毕竟是五十四岁的老人,欧阳雪怕他出意外,急忙连走带跑,迅速奔向高高的铜雀台。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将军,想煞老夫!”

曹操牵着欧阳雪的手,返身重拾台阶,登上铜雀台。

曹操把欧阳雪一直带到殿上,在他的王座右边,早己设有一把稍小一些的交椅,椅子虽然小一些,却位于百官之首,与设在曹操左边的三公并列。

欧阳雪注意看着曹操,经过两天休息,曹操脸色红润,精神饱满,一扫几日来的疲惫、伤怀之情。他的穿戴也与从前不同。

曹操头戴嵌宝金冠,身着绿锦罗袍,腰佩玉带,足蹬珠履。

今天的曹操威武庄严,王气十足。

“各位大臣,诸位将军,建安十二年,孟德东征辽东,梦中得见高山之颠有一铜雀……”曹操顾左右而言他,所有的人不知他意在何为。曹操轻言细语,继续往下说:“此乃吉兆!老夫始命幼子曹植,营造铜雀台。苦心经营三载,铜雀台于今落成。今者风和日丽,老夫有请各位光临台上,与孟德共赏如此之旖丽风光……子建!”

曹操的幼子曹植,从文臣中应声而出,恭顺地在曹操面前低下头。

欧阳雪打量着这个“天下文章一石,子建独得八斗”的才子。

曹植身材适中,生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文静中透出倜傥,尔雅中蕴藏着风流。

“植儿,听说你写了《铜雀台赋》,”曹操怜爱地看着他的爱子:“何不在此浅唱高吟?”

“是的,父亲……”曹植双手握在胸前,略一思忖,然后昂起头来,一组组华丽的诗章,从他口中吟诵而出:

……

建高门之嵯娥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休矣!差矣!惠泽运扬!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曹植诵毕,大殿中久久回旋着他清朗、甜美的声音。

曹操被儿子的赋打动了,眼里竟然噙满了泪花,他以手击案,大声叫道:“好!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铜雀台,是我魏之缩影,它能永固否?能乐终古而未央乎?!赤壁一役,魏、蜀、吴三分天下己成定势。魏虽强,然蜀、吴相联,必是我之心腹大患。卧榻之旁,岂容他人憨睡!老夫亲征东吴,意欲一举踏平孙、刘,一统江山。不料孙、刘诡计多端,老夫偏听偏信,致使八十三万人马瞬间灰飞烟灭……此非天不灭孙、刘,是孟德用人失误!轻信了蒋干,杀了蔡帽、张允;误中阚泽、庞统、黄盖之计……痛哉,悲哉!孟德刚愎自用,才引来赤壁之火!这一把火,烧得老夫无地自容……”

曹操一番话,令欧阳雪既惊讶又感动。这个不可一世的人物,竟然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文武百官的面前,痛陈自己的不是。

谋士程昱从座席上站起:“魏王,不必自责!赤壁之役,天时、地利、人和,均于我不利。此战虽以我方兵败告终,却并不意味我伐孙、灭刘之结束。换言之,应细察此战之得失利弊,以利再战!”

曹操听了程昱之言,不禁为之动容。

张辽起身奏道:“魏王,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自责多虑!欧阳雪将军护驾有功,你不是说有了欧阳雪将军如董桌得奉先,刘备之有子龙!”

“文远说得极是!”曹操从王位上站起来,威严地望着文臣武将:“得三军易,求一将难;得数十猛将易,求一智勇双全之帅难!审时度势,我无东吴周都督之人才,更无诸葛之军师,空有百万大军!徒劳也!!回首赤壁之战,往事仍历历在目:先说未雨绸缪,老夫用计,孟德不如欧阳雪将军……”

曹操面向欧阳雪:“赤壁一役,老夫己然胜卷在握,将军却想到了以防万一,在长江之芦苇荡、燕子滩、松树林各设一千伏兵。仅以这三千精兵,挡住了东吴十万大军,使老夫得己喘息,从容北行!”

曹操说罢,躬身向欧阳雪致意。欧阳雪慌忙起身,向曹操答礼:“丞相,小将哪是什么未雨绸缪,那是歪打正着!”

“将军,曹军上下,倘若都能像你如此歪打正着,天下岂不早已平定!哈哈哈……”

“高祖刘邦得天下时,也曾感叹: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守四方!如今,汉之天下,犹如根基己朽之大厦,大厦将倾,安有完卵?尔等可曾想过,铜雀台能永固否?这夜夜笙歌宴舞,能乐终古而未央否?换言之,尔等身家性命、荣华富贵,能长久乎!?”

众人到此时才明白,曹操一开始王顾左右而言他,到现在才迂回到正题。

曹操威严地朗朗说道:“赤壁一战,老夫败了,然虽败犹荣!它使老夫清醒了许多,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此战中,只有老夫一人受罚。我己奏请天子,自罚三年俸禄;对有功之人,论功行赏。张辽、许褚、徐晃、夏侯渊听令!”

四员武将走出坐席,来到曹操面前。

“尔等晋升为车骑将军,赏黄金千两!”

“谢魏王!”

“李典、张郃、曹休、典韦听令!”

曹操看着这四员大将,一字一句地说:“各位将军,赏黄金百两,追加半年奉禄!各文武大臣,驻外将军以及军卒伍长,均官升一级,赏银百两!随老夫从赤壁回来的四个侍卫,”

四名侍卫出列:“在!”

“尔等擢升为校尉,赏银千两!”

“谢过魏王!”

曹操授奖,几乎人人有份,欧阳雪觉得最公正的奖励,是那四个经过无数次浴血奋战,活着回来的士兵。他们得到的奖励,是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

“欧阳雪将军听令!”

欧阳雪猛然听见曹操在叫他,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转身面对曹操,双拳抱在胸前。

“小将欧阳雪在!”

曹操满脸是笑的看着欧阳雪:“老夫己奏请天子,拜你为骠骑将军,封万户侯,赏蜀锦十匹,黄金万两!”

子豪高声大叫:“骠骑将,万户侯,锦十匹,金万两,哥哥别忘了我。没有我提醒你,你早就中了关羽的拖刀计!”

残阳如血。

铜雀台上。

高大巍峨的未央宫,披上火红的晚霞,更加金碧辉煌。

一轮满月,袅袅婷婷从东山升起,给城关楼阙洒上一层银光。

欧阳雪望着天上的满月,矗立在平原上的一座座雄关,不禁想起“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千古绝唱。过去,每当他读到这一句时,总会幻想着诗里的意境。想不到今天,他竟然身临其境。

欧阳雪一时心潮起伏,不能自己。

宫里宫外,未等天黑尽,点上了大红灯笼;

殿上殿下,燃起一支支落地的羊皮柱灯;

大殿的墙上,廊檐柱上,也亮起了一盏盏油灯;

未央宫四周,燃起一堆堆熊熊篝火。

大殿正前方,七座烹煮着整牛整羊的青铜大鼎一字排开,二十一支暖酒的巨型大瓮分放两边。

广场上,十万士兵纷纷围火而坐,烘烤着劳军的牛羊,饮着苞谷米酒,火光映红了他们年轻的脸。

远远望去,铜雀台上灯火通明,铜雀台下火星万点,地上灯火与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

分不清哪儿是天上星星。

哪儿是人间灯火。

未央宫大殿上。

从天而降的轻纱,隔开两边的回廊。

曹操居上而坐,他身后是一排巨大的屏风,屏风以曹植的《铜雀台赋》为背景,在竖排的黑字上,用金粉绘着一支朱雀。

屏风一侧,演奏器乐的乐师侍候着,整理着一排排吊在架子上的扁钟。

曹操的座席两边,各有一只铜铸的怪兽,一屡屡轻烟,从怪兽张开的嘴袅袅外溢,使空气中迷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