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三年农历二月初二,天还青灰色时,林小满就醒了。
她躺在暖烘烘的土炕上,听见窗外有早起的麻雀在啄食。姐姐小禾还在熟睡,呼吸均匀绵长。小满悄悄把小手伸出被窝,冰凉的空气立刻在皮肤上激起细小的疙瘩。
今天是个大日子——奶奶说过,二月二龙抬头,小孩子这天要是起得早,一整年都会精神抖擞。
小满像只小蚕蛹似的在被窝里蠕动,终于挣脱棉被的束缚。她踮着脚取下挂在房梁上的红花袄,这是用母亲的旧棉袄改的,袖口还留着原先的补丁,但奶奶巧手绣了几朵小黄花,倒显得别致起来。
“小满?“母亲的声音从灶间传来,“醒了就过来梳头。“
小满应了一声,却不急着去。她趴在窗台上,呵出的热气在玻璃上晕开一小片白雾。透过这模糊的窗口,她看见父亲正在鸡窝前弯腰拾鸡蛋,背影在晨雾中像一座沉默的山。
突然,父亲直起身,叹了口气。小满竖起耳朵。
“才六个...“父亲低声自语,“二十只母鸡啊...“
小满眨眨眼。她记得前天母鸡们下了九个蛋,昨天八个,今天更少了。奶奶说过,鸡下蛋少要么是饿了,要么是冷了。她看着院子里残留的霜花,小眉头皱了起来。
“小满!“母亲的声音近了,“又发什么呆?“
小满转身,看见母亲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桃木梳。晨光透过门框斜斜地照进来,给母亲的身影镀了层金边,却照不清她眼底的疲惫。
“娘,“小满突然说,“鸡窝漏风。“
王秀芹愣了一下:“什么?“
“昨夜里我起夜,看见鸡都挤在角落里发抖呢。“小满边说边模仿母鸡发抖的样子,小脸皱成一团,“跟去年奶奶的老寒腿发作时一样!“
母亲手里的梳子顿了一下。这时父亲走进来,恰好听见这话,粗糙的大手立刻按在小满头顶:“闺女,你刚才说鸡怎么了?“
小满仰起脸。父亲的身影太高,她不得不后退两步才能看清他的脸。阳光正好照在她脸上,那双遗传自母亲的杏眼在晨光中像两丸黑水银,衬着白里透红的小脸,活像年画上的福娃娃。
“爹,“她指着窗外,“给鸡窝挂个草帘子吧,就像奶奶膝盖上绑的棉护膝一样。“
林建国和王秀芹对视一眼。小满看见父母眼中有什么东西亮了起来,比灶膛里的火还亮。
早饭是玉米粥和咸菜疙瘩。小满坐在小板凳上,晃着两条小短腿,看奶奶把最后一点猪油抹在窝头上,递给干重活的父亲。
“今儿供销社来收鸡蛋,“母亲边盛粥边说,“建国,你顺道去问问化肥的事。“
小满竖起耳朵。她不喜欢供销社那个总捏她脸的胖阿姨,但喜欢看大人们交易时神秘的表情。她三两口喝完粥,趁母亲不注意,把咸菜疙瘩偷偷包在手帕里——铁蛋说过,他家的母鸡可爱吃咸菜了。
“慢点吃,“姐姐小禾突然凑过来,压低声音,“你嘴角沾粥了。“
小满下意识要用手背擦,姐姐却掏出一块洗得发白的手帕,轻轻按在她嘴角。小满闻到手帕上有淡淡的皂角香,还藏着几根彩色头绳。
“姐,“她眼睛一亮,“你答应给我扎新辫子的!“
小禾笑着捏她脸蛋:“等卖完鸡蛋。“
打谷场上已经聚了不少人。小满躲在母亲身后,观察着村民们篮子里各式各样的鸡蛋。李婶的鸡蛋又大又干净,整整齐齐码在铺着麦秸的篮子里;而自家篮子里的鸡蛋大小不一,有的还沾着草屑。
小满突然扯了扯母亲衣角:“娘,等我一下!“
不等回应,她就像只小兔子似的蹿回家。水缸边放着早晨用过的洗脸盆,还留着些许清水。小满小心翼翼地把鸡蛋一个个放进盆里,用奶奶的旧牙刷轻轻刷去上面的污渍。水很快变浑浊了,但鸡蛋壳变得光洁发亮。
“这丫头...“跟来的王秀芹刚要责备,却被女儿接下来的动作惊住了。
小满从窗台上取下半截红纸,那是过年贴对联剩下的。她舔了舔嘴唇,把红纸浸湿,轻轻在鸡蛋上擦拭。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原本泛白的蛋壳竟然泛起了淡淡的粉红色!
“铁蛋娘说...“小满专注地忙碌着,“红鸡蛋能多卖钱...“
王秀芹眼眶突然发热。她知道女儿经常趴在铁蛋家墙根下偷看人家做饭,却没想到这孩子连这种细节都记在心里。
当母女俩回到打谷场时,供销社的采购员正在检查鸡蛋。轮到林家时,那戴眼镜的中年人惊讶地挑起眉毛:“这鸡蛋处理得讲究啊!“
“我家小满收拾的。“王秀芹不自觉挺直了腰板。
采购员拿起一个鸡蛋对着阳光看:“干干净净,还透着粉,按特级品收吧。“他看了眼躲在母亲身后偷看的小满,笑道,“这小闺女真水灵,像年画娃娃似的。“
小满害羞地把脸埋在母亲衣摆里,却听见采购员又说:“这样的鸡蛋,七分钱一个怎么样?“
周围响起一片吸气声。王秀芹的手微微发抖——往常都是五分钱一个啊!
回家的路上,小满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春风拂过她精心扎起的红头绳,两条小辫子像蝴蝶翅膀似的上下翻飞。路过村口老槐树时,她突然停下脚步。
“娘!你看!“
树下的枯草丛中,几簇嫩绿的枸杞苗正破土而出。小满记得去年秋天,她和姐姐来这里摘过红艳艳的枸杞子,奶奶说那是好东西,能卖钱呢。
王秀芹看着女儿蹲在草丛中的小小身影,红花袄映着新绿,像早春里第一朵绽放的花。她突然觉得,这个龙抬头的早晨,有什么东西真的开始抬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