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堂的学子们,此刻一个比一个兴奋。
多少年来,国子监何时出现过学生和先生之间的学问比试?
当然,对于这些年幼的皇子、公子而言,不用上课才是最好的事情。
“黄先生,既然你也同意和萧憨子比试,那这比试的内容便由朕来出题吧!”
周帝此时站在了讲台中央,开口道。
黄盛自诩熟读四书五经,又在国子监教学多年,自然不怵周帝出题,便点头道:
“老夫没有任何意见。”
随即,周帝目光投向萧辰,却见萧辰更加嚣张,浑不在意地道:
“岳父大人尽管出题,看我怎么赢了这个老夫子!”
“……”
黄盛顿时黑脸,但奈何周帝就在跟前,他只能暂时忍耐。
周帝心里叹息一声,这憨子是真不知道一位国子监先生的含金量啊!
国子监那可是全大周最高学府,先不说黄盛个人品性如何,但凡是能够进入国子监教书的,那势必在学问上有着一定的造诣。
以黄盛的学识,若是到地方上的各大学院,最起码也是个副院长起步。
“那你们两个听好了,朕要考你们的是策论……”
周帝声音不怒自威:"论'民富与国强'。"
这个策论,问的是到底是民富才能强国,还是国强才能富民,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实则较为难回答的策论问题。
黄盛闻言,山羊胡立刻翘了起来。
这个策论可谓是老生常谈,在他课堂已经讲过多遍,可谓是手到擒来。
"陛下,老夫请先答。"
黄盛朝周帝深施一礼,迫不及待道。
“可!”
周帝微微点头,目光忍不住再次看向萧辰,却见这憨子竟然正在打着哈欠,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这混账,简直有辱秦王府的荣耀!朕也是荒唐,居然奢求这憨子能够和黄盛这样的大儒比试。”
周帝心里叹息一声,已经预想到了最终的结果。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董子云'正其谊不谋其利',可见民富乃国强之本……"
此时,黄盛清了清嗓子,傲然开口。
他引经据典,从《周礼》的九赋说到《孟子》的井田制,时而摇头晃脑,时而抚掌慨叹。
满堂监生听得如痴如醉,就连周帝也微微颔首。
"是故轻徭薄赋,使民有余财;广开庠序,使民知礼节,如此则国不富而自强也!"
黄盛以一句铿锵有力的总结收尾,额头因为讲得太过慷慨激昂而已渗出细密汗珠。
"精彩!黄先生之言,犹如晨钟暮鼓,令人茅塞大开啊!"
赵羽率先喝彩,众监生如梦初醒,掌声如雷。
几个随行而来的大臣,忍不住感叹:"黄先生之言,实乃金玉良言,大善!"
周帝同样微微点头,而后看向萧辰:"萧憨子,你以为如何?"
“不如何,因为我压根就没听懂。”
萧辰抬头露出一丝憨笑。
周帝顿时有些恨铁不成钢,忍不住就有些血压飙升。
赵羽哈哈大笑,捧腹道:“萧憨子,你还真是恬不知耻,既然如此,你还不乖乖认输,立刻去罚抄一万遍就是。”
萧辰歪着脑袋,鄙夷地看了一眼赵羽,慢条斯理地道:
“岳父大人,我说得没听懂是指没听明白黄先生说了一大堆,引经据典,辞藻华丽,但最终到底是该轻徭役还是重徭役呢?”
黄盛一开始说仓禀食而知礼节,指得是百姓粮食充足,吃饱了饭,自然会懂得礼仪文明。
但后面提到《周礼》的九赋和《孟子》的井田制,这两种其实都是徭役制度。
所谓九赋,是指九种不同的赋税,国家逐一征收,自然国家就会强大。
而井田制则是指将土地划分成井字型,一共九块,八块为百姓私田,而中间那块则为公田。
百姓们要一起把中间的公田种满,才可以种其余的八块私田。
这样一来,国家每年都能从公田中收获粮食,国力自然也会加强。
可问题是,等到最后,黄盛又来了一句“故轻徭薄赋,使民有余财”,这句话是说要减轻百姓的徭役和赋税,这样才能让百姓能有余钱。
这一点明显和前面相悖,因此萧辰这才由此一问。
至于后面那句“广开庠序,使民知礼节”,“庠序”就是学校的意思,是指多开设学院,普及教育,便能使百姓懂礼知节,这纯粹废话,跟国富、民强没有半毛钱关系。
也难怪萧辰会如此看不上黄盛,这就是一个书袋子,只会掉书袋。
堂内霎时一静!
黄盛脸色瞬间涨红,干巴地道:"世子既然听不懂?那便认输……"
"我就是不明白嘛。"
萧辰掰着手指,像个懵懂孩童:"您先引《周礼》九赋,后又说轻徭薄赋,那咱们现在到底该学哪个?"
“这个……这个……”
黄盛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脸色由红转白,显得极为紧张。
他的那些华丽辞藻确实自相矛盾——既推崇古制又主张革新。
“哈哈哈……”
学堂爆发出一阵哄笑声,那群皇子、公主们一个个乐不可支,这可是他们头一次看到先生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
周帝眼中闪过一丝兴味,饶有兴致地问道:"那依你之见呢?"
"要我说啊,民富国强就跟养马一样。"
萧辰拍拍衣袍,模样活像个市井闲汉。
"粗鄙!此乃策论,事关国家大事,岂容你如此胡闹!"
赵羽讥笑道。
“你给朕闭嘴!”
周帝呵斥一声,道:“萧憨子,你接着说!”
赵羽顿觉郁闷,这到底谁是你亲儿子啊!
"岳父大人,那我可就说了啊!"
萧辰憨憨笑着:
"战马要膘肥体壮,得先喂饱草料,可要是把马厩修得比皇宫还华丽,那哪里还有钱去买草料?"
"黄先生一直强调知礼节,就好比是马还没有喂饱,却非得给马修个华丽的马厩,这样方才显得这些战马高贵,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这个比喻简单得近乎粗俗,却让周帝猛地眼前一亮。
"父王还活着的时候,我就时常跟着父王去马场,他告诉我,咱们养战马,从来是冬天加料,夏天减料。"
周帝目光渐亮,萧辰说得其实已经很明白,那就是民富才能强国。
战马就是百姓,粮草就是赋税,而这整个马场便是整个国家。
马场合理地调度粮草,这样既能保证战马依旧膘肥体壮,又能充实仓库,如此这个马场才能长治久安,越发壮大。
如果用大实话来说,那就是百姓的赋税需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这也正是周帝这些年推行的“休养生息”之策的中心思想。
这一刻,周帝看向萧辰的目光不禁多了一丝欣慰。
这憨子,话糙理不糙,用一个养马论直接揭露了民富国强的真谛!
而此时,黄盛已然满头冷汗,脸色既尴尬又羞愧,几次想要开口,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倒是萧辰,接着道:
"至于庠序嘛……"
"饭都吃不饱,谁去读书?"
这句话朴实无华,却像利剑劈开华丽帷幕。
若非此刻是当着这么多监生的面,周帝多少要给黄盛留点面子,此刻已经拍案叫绝了。
"你这个憨子,昔日跟着你父亲身边,倒是多少受了点熏陶!"
周帝略微赞赏了一句,但为怕萧辰太过得意,便又沉声道:"此局,便算是你和黄先生打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