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就是符玄一直没有和其他人细致讲过第四个结局的缘故。
因为以她的视角来看,这个四结局虽然是好结局,但其中疑点太多,不可尽信。
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仙舟的态度。
太奇怪了!
那一条时间线中,他们为什么没有对此做出任何反应呢?
这不应该,也不合理。
符玄很了解景元将军的性子。
他是绝不可能在得知这件事后仍然作壁上观的。
或许唯一的解释,便是在那个结局中,景元将军并不知晓【禁忌之力】的存在。
也唯有这样,仙舟才会什么都不做。
解决了这个疑问,下一个问题接踵而来。
在那个结局中,她也好,还是仙舟的其他同僚也罢。
他们基本都是在一个多月后才结识林渊的。
而且那个时候,他们还不清楚林渊的身份。
也是在三个月后,审判降临时,他们这才得知。
原来那个,自己在街边/路上/茶馆/棋牌室里偶遇的人,居然是【天启帝君】。
他们明明什么都没做。
只是按部就班,一如既往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然后,审判日当天。
随着一道白光闪过。
一切都没变,但风波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结束了。
符玄也清楚,卜算这种堪比星神的存在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而且对于这种存在的占卜也无法谈及“完全准确”。
尤其是面对着掌管轮回之力的【天启帝君】,则更是如此。
它们看到的未来可能只是【命运】透露出的一个片段。
至于是否踏上这条路线,这还是要由他们自己决断。
但根据对方的想法不同,未来也会随着对方的意志进行转变。
符玄可以确定的是。
假如他们不管不顾,那么仙舟遭遇毁灭的前三个结局则一定会在现实中上演。
可这个第四结局...又该怎么解释呢?
完全不管不顾,罗浮仙舟将被帝弓司命放弃,沦为禁忌之力的苗床,从而招来【天启帝君】的毁灭。
而稍加管辖,帝弓司命则会现身与【天启帝君】交战,而仙舟也将被两位神明交战的余波摧毁。
奇怪!
真的只能说是奇怪!
看似最美好的四结局,结论却与前两个结局完全相反。
12结局和4结局的前提条件是完全冲突的。
但这四条结局却又如此的真切、清晰。
似乎每一条结局都有原因。
一结局中,由于这段时间的经历,帝君不忍出手,则派座下【告死金眸】代为动手,仙舟于一片火海中燃尽。
二结局中,由于这段时间的经历,帝君忍痛出手,决定给仙舟一个痛快,仙舟顷刻化作齑粉。
这两个结局中,由于仙舟并未对【禁忌之力】做出有效的限制措施。
导致帝弓司命放弃保护仙舟。
这很正常。
在三结局中,当时仙舟也如如今的仙舟这般,对【禁忌之力】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措施。
封船、管控、封锁消息。
在将【禁忌之力】限制在仙舟后,帝弓司命在审判日降临,出手于帝君交战。
这也合情合理。
唯独四结局。
看上去,这个结局中的帝君是最好说话的。
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邻家的长辈一样,亲切,随和,一如现在的林渊。
可他们为什么什么都没做呢?
那道白光又是什么?
“我到底漏算了什么?”符玄皱着眉头。
她感觉自己好像漏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稍加思索后,她意识到自己之前好像犯了一个错误。
她曾经将帝君的好感度与前三个结局挂钩。
但此时,她发现这似乎并不准确。
当然,这并不是指对方的好感并不重要。
恰恰相反。
帝君对仙舟的好感度至关重要!
只是她挂钩挂错位置了。
她先前认为,帝君对于仙舟的好感度从高到低,分别导向了不同的一二三结局。
其中一结局好感度最高,三结局好感度最低。
她这么分析的理由是。
一结局中,帝君不忍亲自动手,所以派座下乌鸦动手,这体现了帝君对仙舟的好感。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要知道,那个时候,符玄可还对【禁忌之力】一无所知。
她的占卜并没有引入【禁忌之力】这个变量。
这只是她单纯依据仙舟的毁灭做出的简单判断。
而在导入禁忌之力这个先决条件后。
事实却恰恰相反。
三结局才是【天启帝君】好感度最高的结局!
因为【禁忌之力】不仅是灾祸,更是一种恶名。
染上了禁忌之力的个人或组织,在这个宇宙中不会有任何的容身之处。
出于对【天启帝君】的敬畏,所有文明都对沾染【禁忌之力】的人或组织敬而远之。
正是因为对方对仙舟的好感度足够高。
他才会亲自出手,在仙舟因【禁忌之力】声名狼藉之前,亲手为仙舟保留最后一份体面。
而在一二结局中。
从帝弓司命已经放弃【罗浮】这一点,她可以看出。
这个时候,罗浮已经不值得被拯救了。
人话就是,罗浮已经不被【仙舟联盟】所承认了。
那个时候,一切都晚了。
帝君的出手反而不具有上述的体面,而更像是祂在“例行公事”。
所以。
根据好感度由高到低,真正的结局顺序其实应该是这样的:
先是三结局,星神战争。
然后是二结局,化作齑粉。
最后才是一结局。灭世金焰。
符玄捋请了脑海中的线索。
至于现在,唯一没有得到解答的,依然还是那个奇怪的四结局。
由于线索的不足,她想不到、也算不出这种结局存在的可能性。
或许唯一的解释,就是那位神秘的星神【迷思】发力了吧。
祂混淆了未来,只透露出些许经过修改后,虚假的片段。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