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算筹和青竹

换源:

  那场暗流涌动的“鸿门宴”,最终在一种极其微妙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智宵仗着自己人傻能吃的保护色,以及关键时刻那番“歪理邪说”的神奇发挥,总算糊弄过去了。

但散席时,他哥智瑶那意味深长的眼神,让他一路上都感觉后背凉飕飕的。

“妈的,这日子真不是人过的!”一回到自己的小院,确认四周无人,智宵立刻原形毕露,瘫倒在廊下的席子上,有气无力地对着阿旁抱怨,“我这小身板,早晚得被这帮老狐狸给折腾散架了!”

阿旁赶紧递上一碗晾好的温水,脸上也是心有余悸:“公子,您今天……可真是……太险了!尤其是韩使问那个天命的时候,小的这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险个屁!”智宵灌了一大口水,咂咂嘴,“你家公子我,那是大智若愚,懂不懂?关键时刻,总能化险为夷!”虽然心里虚得一批,但嘴上绝对不能输了气势。

“是是是!公子英明!”阿旁连连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崇拜。在他看来,自家公子能在那种场合下,说出那番话,还能全身而退,简直就是奇迹!

智宵得意地哼了一声,心里却在暗暗盘算。

今天这关,看似是过去了,但后遗症恐怕少不了,那帮老狐狸绝对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尤其是那个笑面虎韩使,临走时看他的眼神,透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麻烦!都是麻烦!”智宵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他原本只想安安静静地苟到三十年后,然后找机会跑路。可现在看来,这棵大树底下,也不是那么好乘凉的。各种明枪暗箭,各种试探算计,简直防不胜防!

“不行,光靠苟是不行了!”他猛地坐起身,眼神里闪过一丝决绝,“要想活得舒坦,活得长久,还得……有点真本事才行!”

这个真本事,指的不是那些小发明小创造,而是……能在这个时代真正立足、甚至影响局势的东西!

比如……知识?不对,他那点半吊子历史和社科知识,说不定还会弄巧成拙。

比如……武力?更别提了,就他这手无缚鸡之力的现代废柴体格,去跟春秋猛男硬碰硬?嫌命长吗?

那还能是啥?

他皱着眉头苦思冥想,目光下意识地落在了书房门口——那里,还堆放着他没抄完的竹简。

等等!竹简?知识?

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智瑶罚他,除了抄《诗》,听《春秋》,好像还提到了一个……“数”?

“阿旁!”他猛地喊道。

“公子!小的在!”

“我哥之前罚我,是不是还提到了要学‘数’?”智宵问道。

阿旁愣了一下,仔细回忆着:“好像……好像是有这么一句。大公子说……说让您‘书’、‘数’功课都要抓紧……”

“对!就是‘数’!”智宵眼睛一亮,“‘数’是指什么?算术吗?”

阿旁挠了挠头,不太确定地说道:“应该……应该就是算学吧?算田亩、计赋税、量工程……府里的账房先生和管事们都得懂这个。不过……这个好像……挺难的?要背好多口诀,还要用算筹……”

“算筹?”智宵来了兴趣,“拿来看看!”

阿旁不敢怠慢,连忙跑去库房,不多时,就捧着一个小木盒回来了。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捆捆长短不一、打磨光滑的小竹棍。

“公子,这就是算筹。”

智宵拿起几根算筹,在手里摆弄着。这玩意儿,他在历史博物馆里见过,知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计算工具。加减乘除,甚至开方,都能通过摆弄这些小棍子来实现。

他试着回忆了一下算筹的布位规则,好像是纵横交错代表不同位数?又让阿旁拿来一些府里的简单账目记录,开始笨拙地尝试用算筹进行验算。

一开始,他手忙脚乱,不是摆错了位置,就是弄混了纵横。但渐渐地,他发现,这玩意儿好像还挺有意思的?

它不像后世的阿拉伯数字那样直观,但自有一套严谨的逻辑和规则。通过简单的棍子摆放,就能表示出复杂的数字,并进行运算,这其中蕴含的智慧,让他这个现代人也感到惊叹。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对这个……好像还挺有天赋?!

或许是因为现代数学的基础还在,逻辑思维能力还在,他上手算筹的速度,比他学写毛笔字、背《春秋》要快得多!没过多久,他已经能磕磕绊绊地用算筹完成一些简单的加减法了,虽然速度慢得感人,但准确率还挺高!

“嘿!有点意思!”智宵越玩越起劲,完全沉浸在了算筹的世界里,连晚饭都忘了吃。

阿旁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自家公子这是……又找到新的爱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智宵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抄书和听课依旧是躲不掉的折磨,但他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研究“数”学和算筹上。他不仅自己琢磨,还让阿旁去搜罗一些更复杂的算学题目和口诀来研究。甚至在听田老夫子讲《春秋》时,他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用算筹来计算某次战役的兵力损耗或者粮草消耗……当然,这只是想想,他可不敢真在课上摆弄算筹。

这种变化,自然也落在了某些有心人的眼里。

门口负责监视的侍从发现,二公子最近玩乐的时间少了,趴在桌案前用功的时间长了,虽然不知道他是在抄书还是在摆弄那些小棍子,但至少看起来像是在干正事了。

消息传到智瑶那里,智瑶只是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没说什么。或许在他看来,弟弟无论是抄书还是学数,总比琢磨那些“奇技淫巧”要强。

而智宵自己,则从学习“数”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种不同于小发明的、更深层次的乐趣和自信。

他发现,掌握了算筹和基本的算学知识后,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似乎又多了一个维度。

以前看府里的账目,就是一堆模糊的数字。现在,他能通过验算,大致判断出哪些开销合理,哪些可能存在猫腻。

以前听田夫子讲战争,就是听个热闹。现在,他会下意识地去估算双方的兵力对比、后勤压力,从“数”的角度去分析胜败的原因。

这种用量化思维去理解世界的感觉,让他这个现代灵魂,在这个模糊而感性的春秋时代,找到了一丝久违的掌控感。

而且,他隐隐觉得,这个“数”,或许……会成为他未来在这个时代立足的一个重要筹码!

毕竟,能写会画的才子多得是,能征善战的猛将也不缺,但真正精通算学、能够进行复杂计算和数据分析的人才,在这个时代,恐怕……是稀缺资源吧?

尤其是在管理一个庞大的家族、一片广袤的领地,甚至一个国家的时候,精准的计算和规划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嘿嘿,看来老天爷还是给我留了条活路啊!”智宵心里美滋滋地想着,“以后就算当不了咸鱼,当个……技术型官僚?或者……家族首席财务官?好像也不错?”

就在他沉浸在自己的数学强国美梦中时,阿旁又一次行色匆匆地跑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激动。

“公子!公子!”阿旁的声音都有些变调了,“祁……祁家那边……来人了!”

“祁家来人了?!”智宵手里的算筹“哗啦”一声掉了一地,“谁来了?!来干嘛?!”

难道是……祁三娘对他送的礼物有正式回应了?!

“不是……不是祁三娘子的人!”阿旁赶紧解释,“是……是祁家的管事,带着几个仆从,送来了……送来了给您的……回礼!”

“回礼?!”智宵愣住了。纳征之后,女方通常要准备一些陪嫁物品,但那是等正式迎亲的时候才送过来的。现在就送回礼?而且是单独送给他的?这是什么操作?

“送的什么东西?!”他急忙问道。

阿旁咽了口唾沫,神色古怪地说道:“送……送来了一车……竹子!”

“竹子?!”智宵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啥玩意儿?!送我一车竹子?!她……她几个意思?嫌我送的竹简不够多,让我继续抄?!”

“不……不是竹简!”阿旁连忙摆手,脸上努力憋着笑,“是……是刚砍下来的新鲜竹子!青翠欲滴的那种!而且……而且指明了,是送给二公子您……用来……用来做笔杆的!”

“噗——”

智宵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送我一车新鲜竹子……做笔杆?!

这位祁三娘……

你他娘的是个魔鬼吗?!

(求收藏、求鲜花)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