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要时时想到克制冲动之念。(本文故事皆为虚构。)

换源:

  (本文故事皆为虚构。)

(本文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

怒发冲冠为红颜,身落死劫才清醒。遇到激将之境,需克制自己冲动,莫要犯了王法。诸葛仁读到《论语》一句“未得智,焉得仁。”之言,方才醒悟:善智结合为仁矣!

克制冲动之念,是为智也。善良之人得智,才能实现仁吧。一日,有位青年至仁渊斋,问怎么样成为大富大贵?

我一听巨富权贵之字心生恐惧,世俗人常想大富大贵,不知富贵是硫酸。

诸葛仁缓缓道:“少年,你不知历史教训吗?历史里,多少巨富权贵遭人嫉妒非难?”

青年满是自信,说道:“只要我一心一意积善,再多财富也守得住。”

诸葛仁姿态谦恭,说道:“是君子啊,然非圣贤。”

“嗯?”青年有些困惑,自信之态减了几分。

诸葛仁回应说:“以下为个人言论,如有错误,还请指出错误。孔子有言,未得智,焉得仁?我也认为人虽善,不得其智,难以生存啊。”

青年思虑几分,问:“精明之人智乎?或以一得三,计较得失,或经商赚尽天下利润。”

诸葛仁反驳道:“汝所讲之事非智。圣贤常言,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为智。狭路相逢,让几分与人方便,是为智。克制自己冲动者,不中激将之计者,是为智者。”

青年更加困惑了,问:“退让不是善良吗,怎么成为智了呢?”

诸葛仁说:“不见得啊,例如子路勇救孔愧之事。”

青年困惑久时,方才清醒。青年又问:“那我追求小富即安如何?”

诸葛仁微笑一下,言道:“我也在追求小富即安啊。人之多欲,祸患至矣。天有朦胧清雨,地有花香草生机,人有圣贤古籍,见之为欢,嗅之为舒,读之为福,何苦多欲?”

一日,有位中年人客至仁渊斋,问诸葛仁是学道好呢还是学佛好呢?

诸葛仁深呼吸一下,巧在自己也在纠结这个问题,为免惊中年人,先问:“为何有这困惑呢?”

中年人说出自己的困惑:“我想学道,又困惑有些道士口称仁义,却在食猪鸭鸡等畜牲肉,恐这道非根本道。我想学佛,又困惑傅奕诽谤佛之论,恐这理不是根本理。。”

诸葛仁说道:“我也在纠结这问题,故谈论自己个人浅见,以下言论如有错误,还请指出错误,何为道?道士奉守最高经典《道德经》有言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南北朝时期,又有陶弘景因制药多杀昆虫生灵,天上神仙只让陶弘景修成尸解仙。”

中年人若有所思,抢先说:“据我所知,南北朝之前,和尚没有严格食素之戒。那我信道好吗?”

诸葛仁反驳说:“不一定,你要自己去考究历史。信佛也无可厚非,佛教所讲因果之理确实高超。你所讲的根本理,根本道都在自身,这些要依靠善和智修。”

诸葛仁顿了顿又说:“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你所说的道、佛都是假相,真的在你自己。借假修真,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个人浅见,如果有错误,请指出错误。”

“多谢,令我受益良多。”中年人满心欢喜,赶紧谦虚起来,怕因为自满又丢掉了什么。

诸葛仁又说:“不要迷信神通。佛家古德高僧有言,吃饭是禅,喝水是禅,走路是禅。道家庄子亦言道在蝼蚁。”

中年人更加谦虚了,狂热执着的他仿佛被浇了一盆凉水,热泪盈眶地走了。

郭德纲相声有言:天为罗盖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什么人撒下名利网,富贵贫困不一般,也有骑马与坐轿,也有推车把担担,骑马坐轿修来的福,推车担担命该然,骏马托着痴呆汉,美妇人常伴拙夫眠,八十老翁门前站,三岁顽童染黄泉,不是老天不睁眼,善恶到头,这报应,循环,我这是感慨命运人生啊,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

诸葛仁读书多年,立志要考重点大学。等到放榜之时,状元榜上没有他诸葛仁之名。诸葛仁就在人群之中愣愣地看着这榜。

一个书生朋友气愤道:“我积了这么年阴德,莫非了凡四训诈我乎?”

诸葛仁对这位朋友说:“个人浅见,如有错误,还请指出错误。你虽常闻积阴德可科举中选,难道不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之理吗?”

书生朋友对诸葛仁的话有几分好奇,回了一个字:“哦?”

诸葛仁缓了几分钟,又慢慢道:“古时一位塞翁丢了马,邻居们来慰问,塞翁乐着笑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好事呢?过了几天,那匹马又回来了,还带回了一匹马,邻居们又来祝福塞翁,塞翁却忧愁的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坏事呢?不久,塞翁儿子骑马摔断了腿,邻居们跑来慰问塞翁,塞翁却满脸笑容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好事呢?邻居们都傻了,都说塞翁糊涂了,祸福都分不清,然而不久朝廷征收壮丁去和敌国血拼,多数都死了,唯独塞翁儿子因为残疾留在家里享福。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没有考中,我们怎么知道这不是福气呢?”

书生一拍腿,惊呼说:“那我们没有考中也许是好事啊!谢天谢地,积阴德常享福矣。”

今得这圣贤之理,书生朋友心生欢喜,所幸遇诸葛仁这位知己,于是邀请诸葛仁一起饮食。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