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远离小人(本文故事皆为虚构。)

换源:

  (本文故事皆为虚构)

(本文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

小人和坏蛋臭味相投,悖逆天理良心。据我所知,小人和君子数量一样多,你遇到一群人时,这群人里总会有一两个小人想着怎么针对你。诸葛仁以前不幸与几个小人为友,精神被这些小人折磨,心态都快被搞炸了。遇到小人一定要远离,哪怕他们是朋友,也要尽早绝交。他们趁人之危,甚至为实现目标而不择手段,令人害怕。

小人十分难缠,唯一办法就是远离,千万别和他们斗智,你斗不过的。

如果这些小人一直纠缠你,那么第一时间要靠法律解决,一般小人不敢在法律面前放肆。

你想想,连学识渊博的圣贤都很难胜小人,能量极高的小人举手投足之间就令国破家亡,那么可见小人有多么可怕。提笔这里时,我心微微颤抖,仿佛那些被小人折磨的精神创伤依旧存在,所以严重告诫如果你遇到小人就一定要远离,甚至是逃离。

一天,一位青年客至仁渊斋,问自己为何常遇小人。

诸葛仁说:“遇到小人,尽早远离。别和他们扯什么圣贤言论,你多半降不住小人的。我自己也经常遇小人,根本防不住他们。”

青年生着闷气,说:“可是我内心很难受。”

诸葛仁干脆说:“远离,如果小人是你朋友,绝交,不要让小人继续伤害你。我也是这么做的。”

“可是我很难受。”青年说这话时,眼里微微湿润。

诸葛仁缓了缓,认真的说:“善良的同时要有脑子,克制自己冲动,不要做傻事。及时看心理医生。”

青年又问:“你能长期陪伴我吗?我需要朋友关心。”

诸葛仁犹豫一下,最后说:“好,但是你要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比我专业多了。”

最后,诸葛仁送青年一本叫《少有人走的路》书籍,希望青年看完这本心理书籍后心里可以舒服许多。

有时我特别佩服那些在苦难极力生存的人们,他们拼了命顽强生活,可是生活总有许多苦难折磨他们。如同这位青年为生活在努力,生活却有小人制造苦难折磨他。观察生活的我越来越觉得人有知识非常重要,知识是一个生存技能。孔子有言,未得智焉得仁?

一个人没有知识,只是盲目的善良,遭小人算计,又怎么实现仁义呢?

夜至,钓鱼老猫送了一百块咨询费给我,连忙感谢我关键提醒,还说要把之前小说作品全删了,免得带坏读者。

钓鱼老猫又问:“我听说你又重新写了本小说,叫做笔墨闲谈。”

诸葛仁回应:“是的,因为惧怕自己遭恶报,所以写一本良心小说引导读者向善。”

钓鱼老猫发了一条语音:“哎,你讲的事难懂,不过写网文得因果报应这事,我们一定要通知其他小说作者,这样他们就不会稀里糊涂遭报应。”

后来,钓鱼老猫经常劝其他小说作者不要写邪淫暴力小说,免得遭恶报。

一天,一位青年客至仁渊斋。

诸葛仁问:“何事?”

青年问:“假如我杀生动物后向神佛忏悔,罪业可免乎?”

诸葛仁思虑一下,道:“不定业可转,不定数可转,定业难逃,定数难逃。”

青年还想说什么,诸葛仁示意他不要再讲了。

诸葛仁知道这个青年等会要跟他抬杠,所以说:“倘若要想深究因果报应之说,只有专业人士讲得明白,你得问和尚和道士了。”

青年变得嬉皮笑脸说:“几个字不识,也敢立仁渊斋?”

诸葛仁回应:“至少我不懈努力读书。”

青年说:“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诸葛仁顿时愣住了,是啊,自己学识尚且浅陋,怎敢误人子弟呢?

青年见诸葛仁若有所思,对诸葛仁的顿悟感到满意。

之后,诸葛仁便关掉了仁渊斋,决定要出去云游天下。

以前教他做生意的老者听说后,叹道:“你难道不知道德经有言,其出弥远,其智弥少吗?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还在收拾行李的诸葛仁听着老者的话,内心纠结了。青年说的话有道理,老者的话也有道理。

诸葛仁思虑几番后,决定要静下来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

诸葛仁先是回了一趟老家农村,因为农村宁静,没有城市那般喧嚣令人耳鸣目眩。

夜至,天空一颗星星先亮了起来,路边忙完农活的农夫们闲谈家长里短。

诸葛仁在远处倾听一下,他们在聊农村南边挖河渠的事。

等到半时,农夫们散了。诸葛仁也回到家中。他看着自己最近写的《笔墨闲谈》小说,扪心自问是不是不该写小说了呢?笔墨闲谈小说的一切都和仁渊斋有关。

他带着这个问题入睡。

至清晨醒来时,他想通了一个问题:按照自己对佛家理论的个人理解,写小说如同妄语。因为小说世界本来就是虚妄不实的。

仁渊斋、诸葛仁、笔墨闲谈小说都是虚妄不实的,只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们一个道理:写不良小说真的会遭报应。不信,您们可以去网上查查写网文遭因果报应的文。

我想了很久,决定还是继续写小说。

诸葛仁之后重回了城市,重新建立他的仁渊斋,继续写他的笔墨闲谈。他希望自己的小说如同一座心灵灯塔,给迷航的读者一些指点,不过可能也有误导读者的风险。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