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换源:

  李稚眉宇紧蹙,是肉眼可见的局促和不安。

“母后……”他湿漉漉的眼睛看着我,嫩白的小嘴张张合合,欲言又止。

“怎么了?有话便说。”

“母后,您为何要罚陈指挥使?儿臣方才看见……看见是您故意松动扳指才会摔碎的。”

他的声音不大不小,好似一头惊恐的小羊,扯下了披着羊皮的豺狼的伪装。

一时之间,把我问住了,气氛不免尴尬,眼神认真地看着他,“皇帝,你要知道对待臣子除了仁爱,也该适时敲打。

否则,有些臣子就会仗着独特的身份以及和君主的关系,做出逾矩的事来。

而你该明白,你的身份不只是陈指挥使的外甥,更是一国之君。”

李稚轻轻点头,“儿臣明白,其实昨日鞭笞沈侍中时,儿臣也觉得母舅有些过火。”

段凌霜反问,“陈指挥使,那腰间的和田玉佩,也是你赏赐的吧?”

“是,儿臣见母舅喜欢得紧,就赏了。”

我一语戳破,“他是见沈侍中独享了皇恩,有了和田玉笔架,才专门问你讨赏的,为的是争宠。”

“竟是如此……是儿臣思虑不周。”小皇帝得知陈峰的目的后,懊恼不已。

“无妨,你尚且年少,哀家会教导你。”

“儿臣多谢母后坦诚相告,也没有……隐瞒儿臣。”

“好了,此事已过,外面喊叫声停了,皇帝想去看,就去看看吧。”

“儿臣告退。”临走前,他又停下脚步,小心翼翼地问道,“母后,您对沈侍中……是不是很赏识他?”

段凌霜模棱两可地答道:“有才之人,哀家都赏识。”

小皇帝走后,我越过屏风,背后另有洞天,是我的书房,摆满了书籍和奏折。

今日尤为特别的是——除了墨书,还有一玉人,只见他端坐在窗前,神情专注地捧着一本书籍在看。

正巧窗外一缕阳光洒进来,尘光攒动,笼罩在他周身,明光烁亮。

我走近一步,他抬眸望向你,羽睫轻眨间似是惊动了尘光,令人惊艳。

“你在这里可是听到了?看哀家好好教训那陈峰,替你报仇。哄骗他喝下掺了金汁的茶水,还惩罚他挨鞭子,当真痛快。”

沈星沉:“嗯。”

段凌霜说得兴致高昂,他却只轻轻吐露了一个字,语气淡淡的,还是看到了他眼底的一丝笑意,也敏锐地感觉到他态度的变化。

先前他一直把自己当做太后敬着,甚至像陌生人一样疏离,又或带点怨言和不信任。

可现在不同了,在你绘声绘色地和他说整治陈峰的时候,他不会端着,说太后不必如此,而是,回应‘嗯’,这一个字已是他最大的改变。

至少代表着我和他的关系不局限于君臣,多了一丝年少时的自在。

“你就没什么想问的吗?比如当时陈峰跪地求饶的可怜样儿。”

“事情过了,便是。”

我轻笑不语,他还是那个沈星沉,优雅有礼,不会粗俗地去笑话别人,即使那人是他的仇人。

他身上士族文人独有的矜贵在,我放眼望去,总觉得这书房不太一样。

原本随意的书籍和奏折,都做好了归整,还有一副囊括全国的图纸也帮我做上了标识。

他重新回归臣子的身份,向我行礼,“请太后恕罪,微臣见这里有些杂乱,便做了规整。

但微臣,决然没有看奏折上的内容,至于那副图纸,只是看到了有一处遗漏,便想着补上,是微臣越距了。”

“无妨,哀家就是信任你,才会留你在这里,专门听外面的动静。”

一个时辰前,我特地将他召见,让他在屏风后听着,我如何教训陈峰。

我轻叹一口气,“这些奏折也没什么机密可言,重要怕是早就被摄政王和丞相截走。”

拿起那副图纸,仔细看,“你竟然知道全国各郡县的气候和山川?”

我原本只是随手涂画,想要了解各地的气候,以防天灾。

翻了好几本书籍,也没完全通晓,他随意勾勒几笔,就清晰地将我要的画出来了。

“微臣看过历年来各地的县志,知晓一二。”

我大为惊喜,脱口而出道:“若能有你协助哀家处理政务,那再好不过了。”

我的语音落下,视线随即与他对上,又回到当初的约定,我要他归于自己麾下,做我的入幕之宾。

之前他是拒绝的,那这一次?段凌霜主动叫停,“等一下,先别着急回答哀家,还有其余的话想和你说。”

“太后请说。”

我反问,“你可知,你三叔背叛了哀家?”

他神色如常,我探不到他眼底深藏的意味,“情理之中。微臣的三叔惯会钻营,不肯吃亏。”

我恼怒,“这种人哪能成就大事?才投靠哀家多久,一点经不住摄政王和胡丞相的威逼利诱,竟背叛哀家。”

深吸一口气,认真说道:“我身边没有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像是个瞎子,聋子,无法掌握朝堂,也无法触及的地方。

沈星沉,你就不想重振你们沈家的荣誉,继承你父亲的遗愿,爱国爱民,辅佐明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