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调研组返程,无声的硝烟弥漫!【加更1】

换源:

  省政法委调研组在岩台县的实地考察,最终在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气氛中结束。

王家峪村那场精心策划的“刁民闹事”,被祁同伟轻描淡写地化解,不仅没能给他造成麻烦,反而成了他展现能力和担当的舞台,让调研组中原本中立的两位教授和那位省委办公厅的年轻干部都对他刮目相看,私下里没少向张副县长打听祁同伟的情况。

这让带队的王副书记脸色愈发难看。他此行本意是想“敲打”一下岩台县近期过于“激进”的改革势头,顺便也给张副县长和那个异军突起的祁同伟一点颜色看看,替梁书记出口气。

可结果,非但没找到什么实质性的岔子,反而处处被对方占据主动,自己这边倒显得有些灰头土脸。

考察结束返回县城的路上,王副书记坐在车里,一言不发,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旁边的秘书小心翼翼地试探道:“王书记,这个祁同伟……确实有两下子,张副县长看来是捡到宝了。”

王副书记冷哼一声:“哼,不过是些投机取巧的小聪明罢了!

年轻人锋芒太露,未必是好事!

基层工作复杂得很,他那套‘雷霆手段’,看着解气,实则隐患无穷!

这次的调研报告,我得好好‘把关’,不能让这种不成熟的经验误导了省里的决策!”

秘书心领神会,知道王书记这是打算在报告里做文章了。

……

县政府这边,送走调研组后,张副县长的心情却相当不错。

他特意将祁同伟叫到办公室,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伟啊,这次表现非常好!”

张副县长拍着祁同伟的肩膀,语气亲切,“面对省里的领导和专家,你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既展示了我们的工作成果,也体现了你的能力和水平!我很高兴!”

“谢谢县长夸奖,主要还是县委县政府领导有方,加上整改办同志们的共同努力。”祁同伟谦虚回应。

张副县长摆摆手:“功劳簿上,你记头功!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那个王副书记,背景不简单,和省里的梁群峰书记走得很近。

这次他没达到目的,回去后恐怕会在调研报告上做文章,你要有心理准备。”

这与祁同伟的判断不谋而合。他点点头:“县长,我明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相信只要我们工作做得扎实,就不怕别人歪曲事实。”

“有这个心态就好!”

张副县长很欣赏祁同伟的沉稳,“你放手去干!整改办的工作要继续抓紧,做出更多实实在在的成绩!

省里那边,我也会帮你盯着点,不会让你白白受了委屈!”

有了张副县长的这番话,祁同伟心中大定。

离开县长办公室,祁同伟并没有放松下来。

【危机预警】(专家级)带来的警示感虽然不再那么强烈,但依然存在,提醒他王副书记的威胁并非空穴来风。

他立刻启动了【信息渠道】(高级),将关注点放在了省政法委调研组的后续动态上。

他需要尽快了解王副书记会在报告里耍什么花招,以便提前应对。

果然,没过两天,【信息渠道】就捕捉到了一些关键信息:王副书记私下指示撰写报告的笔杆子,要“客观辩证”地评价岩台县的整改工作,着重强调其“潜在风险”和“不稳定因素”,淡化实际成效,并暗示祁同伟“工作方式粗暴”、“可能引发新的矛盾”。

“果然如此!”祁同伟眼中寒光一闪。这种春秋笔法,杀人于无形!

一旦这份报告被提交上去,很可能就会给省里领导留下负面印象,不仅他祁同伟的前途受阻,连带着岩台县的改革试点工作都可能被叫停!

“想用笔杆子杀我?没那么容易!”祁同伟冷笑。

立刻决定反击!

他并没有试图去干扰调研组的报告撰写,那不现实也容易留下把柄。

而是采取了更主动、更直接的方式。

他连夜整理了一份更加详尽、数据更加扎实、案例更加生动的补充汇报材料。

这份材料不仅包含了整改办最新的工作进展和成效数据(比如矛盾调解成功率的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案件的典型案例等),还附上了红石乡等试点村镇大部分村民对改革措施表示支持的签名请愿书(这是他上次下乡时,村民们自发组织的),以及几家被宏发公司坑害过的外地客商提供的书面证明材料!

这份补充材料,就是最有力的反击武器!

用实实在在的证据和民意,去回击那些可能出现的、捕风捉影的负面评价!

他没有将这份材料交给王副书记,而是再次通过秘书小王,以“向县长汇报最新工作进展”的名义,将材料呈送给了张副县长,并暗示了自己对调研报告可能存在“偏颇”的担忧。

张副县长看到这份补充材料和村民的请愿书,哪里还不明白其中的深意?

他当即拍板:“好!这份材料很及时,很有力!

我马上安排人,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将这份材料作为岩台县对省委调研工作的正式反馈,直接报送省委办公厅和政法委主要领导!”

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绕开了王副书记,将岩台县的声音和祁同伟的“政绩”,抢先一步送到了省里真正能拍板的领导案头!

祁同伟得知消息后,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