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张副县长所料,祁同伟的那份报告在县政府相关的小圈子里迅速传开,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县委政策研究室、政法委的几个笔杆子和中层干部,在看到这份由秘书小王“不经意”间流传出来的报告摘要时,反应各不相同。
“这报告……是石沟镇那个司法所助理写的?不太可能吧?”
一位研究室的副主任看着摘要,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怀疑,“这分析深度和政策建议的水平,比我们研究室好几个老同志都强!”
旁边一位年轻些的科员则两眼放光:“主任,我觉得写得真好!尤其是关于‘矛盾调解积分制’,
咱们之前也讨论过类似思路,但都没这篇文章想得深,想得透!”
政法委那边,一位与梁家有些远亲关系、素来看不上祁同伟这种“凤凰男”的科长,则撇了撇嘴,酸溜溜地说道:“哼,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汉东大学的高材生,理论一套套的,真让他干点实事试试?
基层工作哪有那么简单!”
但更多的人,在震惊之余,则是抱着观望和好奇的态度。
他们记住了“祁同伟”这个名字,以及他即将参加的全县司法系统法律知识竞赛。
这份报告无疑为这场原本不太引人注目的竞赛增添了许多看点。
一时间,祁同伟成了县司法系统内部一个悄然流传的话题人物。
有人佩服他的才华,有人质疑他的能力,也有人暗中嫉妒他获得了县领导的青睐。
各种目光,或明或暗,都聚焦到了即将到来的那场竞赛上。
对于这一切,身处石沟镇的祁同伟并非一无所知。
系统解锁的【信息渠道】(初级)虽然还不能提供太具体的情报,但总能捕捉到一些零星的、关于县里对他那份报告的议论,以及本次竞赛评委可能的关注点。
【领导赏识】的状态也让他隐隐感觉到,县里确实有人在关注着他。
但他并未因此而分心,更没有丝毫的骄傲自满。
前世惨痛的教训让他明白,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机会往往稍纵即逝。
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最后的备赛冲刺中。
办公室里,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过目不忘】的能力让他对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案例分析、政策文件熟稔于心,仿佛刻在了脑子里。
而【敏锐洞察】则让他能够跳出死记硬背的窠臼,从更高的维度理解法律精神,洞察条文背后的立法意图和社会现实。
他不仅在复习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更在主动学习与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动向。
他知道,想要真正打动那些评委和领导,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够的,必须展现出超越普通参赛者的格局和见识。
所长和老张看着祁同伟如此拼命,又是佩服又是心疼,尽可能地为他创造最好的复习环境,甚至主动帮他把宿舍的灯泡换成了更亮的瓦数。
“小祁,悠着点,别把身体搞垮了。”所长忍不住劝道。
祁同伟抬起头,眼中虽然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却是燃烧的斗志和自信:“放心吧所长,我心里有数。”
他确实有数。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和思考,若是放在前世,他早就精神崩溃了。
但如今,系统赋予的能力不仅仅是智力上的提升,似乎也在潜移默化地强化着他的精神力和意志力。
他感觉自己前所未有的专注和强大。
竞赛的日子一天天临近。
祁同伟将所有的复习资料整理完毕,那份惊动了县领导的报告也被他重新誊写了一份,放在了公文包里——他预感,面试环节或许用得上。
竞赛当天,祁同伟穿着一身干净整洁的旧制服,挺拔的身姿在一众参赛者中显得有些格外出挑。
他神色平静,眼神沉稳,看不出丝毫的紧张。
县司法局的礼堂里,已经坐满了来自全县各乡镇司法所、以及局机关的参赛人员和观摩领导。
祁同伟能感受到不少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带着好奇、审视,甚至敌意。
他甚至能通过【信息渠道】模糊地感知到,前排评委席上,张副县长的秘书小王,正若有所思地看着他。
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领口。
前世的他,面对这样的场面,
或许会自卑,
或许会紧张,
或许会故作清高。
但现在,他的心中只有平静和绝对的自信。
因为他知道,今天,这里将是他祁同伟,惊艳所有人的舞台!
迈开脚步,沉稳地走向属于他的考场位置。
求鲜花、求评价、求一切,再次跪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