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

换源:

  2013年那年小溪十九岁,她高中毕业,被一所不错的大学录取,父母问她要什么奖励,她说想去欧洲旅行,一个人。

小溪自小命运多舛,大大小小的意外就没断过,她的父母春雨明和周美娟一直将她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终于到小溪成年。

可能因为小溪年少的时候被过度保护,延长了她的逆反期,高中毕业后的欧洲背包行,她非常坚持,“反正几个月后我要离家到北城上大学了,你们那个时候不能再把我拘在身边吧?”

小溪说的也对,早晚小溪要离开家的,而且近几年小溪长大了些,也没再出什么事。春雨明和周美娟安慰着自己,被迫放弃了他们一贯的保护欲,给了小溪一张白金卡的信用卡,只能由她去了。

小溪从希腊、罗马一路向北,最终抵达北欧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在大街上她收到一张广告单,介绍波罗的海邮轮之旅。

小姐姐说索菲亚公主号邮轮从斯德哥尔摩出发,五天四夜,历经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圣皮得堡和赫尔辛基,回到斯德哥尔摩,完成环波罗的海之旅。

白天上岸参观,晚上邮轮上睡觉,小溪还没坐过邮轮,而且这种方式节省时间,节省经费,她便毫不犹豫地接过了小姐姐手中的宣传单,按图索骥,找到了邮轮停泊的港口。

在离港口几百米远的地方,小溪就看到伫立在港口的庞然大物,小姐姐说邮轮外观堪比一个大型商业中心,看来并没有夸张,小溪看到的邮轮比她想象的还有高、还要大。

小溪拉着行李,兴冲冲地跑过去排队等候上船,旁边的队伍有一对中国夫妇,小溪和他们攀谈起来。

他们见小溪一个人,便好心地告诉她,一个小姑娘小心点,很多乘坐邮轮的人都是酒鬼,因为瑞典和挪威的酒税很高,而波罗的海是公海,邮轮上酒的价格很低,很多人乘坐邮轮的目的是为了喝酒。可惜中国夫妇住的仓位比较好,上了船便分开了。

邮轮上层的仓位比较贵,小溪当时就买了比较便宜的下层仓位。酒吧在邮轮的上面几层,小溪想喝酒的人都应该去上层吧,下面几层应该比较安全,小溪暗自庆幸。

小溪非常好奇,什么样的动力才能带动着这么巨大的邮轮行进,便决定去机舱层看看。她沿着楼梯慢慢往下走,渐渐听到了机器轰鸣的声音,转过楼梯拐角,一条条长长的走廊呈现在面前。

走廊尽头传来巨大的轰鸣声,小溪知道那是发动机的位置,便信步走了过去。走廊上一个人也没有,走廊两侧的门也是关着的,她凑近门上的玻璃,试图看清楚门里的设备。突然她背后传来一个声音,“你看什么呢?“她吓了一哆嗦,赶紧扶住了门。

回过头,她看到了一个年轻男人,小溪觉得自己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男人,高大挺拔,金发碧眼,怎么这么帅气呢,她心里感叹着,都忘了刚才她没听到一点脚步声。

小溪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我就是好奇,看看这里的发动机怎么工作的……,”她停顿了一下,“你是在这里工作吗?”

“我在爱沙尼亚号工作。”男人回答。

小溪有点不解,“这是索菲亚公主号啊。”

年轻男人愣了一下,“啊,对,索菲亚公主号。我叫莱格,可以给你介绍一下这里的轮机。”于是他们沿着长长的走廊走过去,莱格隔着门给她一一介绍每个轮机组,莱格的讲解深入浅出,沉稳而有条理,小溪非常惊讶,自己只有高中那点物理知识,竟然全听懂了。小溪莫明其妙地觉得眼前的一幕似曾相识。

到了走廊的尽头,莱格停下来,认真地看着小溪,“我们去顶层咖啡厅坐坐好吗?”

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吸引着小溪,小溪不自觉的点点头。顶层的咖啡厅没有几个人,非常安静。他们坐在临窗的位置上,远眺大海,月光下的波罗的海波神秘而悠远。

莱格缓缓地聊着自己,小溪知道了莱格是爱沙尼亚人,大学学得是轮机专业,在邮轮上工作没多久。他们也聊到中国,聊到小溪,聊到了小溪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转眼已经深夜了,莱格礼貌地送小溪回舱。

第二天清晨,小溪起得起很早,她要完成旅行日程上列的项目——波罗的海的日出日落。

大海上的日出日落每天上演,可是能有幸经常看到的人并不多。日出日落是小溪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她自然不会错过波罗的海的海上日出。

小溪走出自己的房间,走廊上静悄悄得一点声音也没有,她搭电梯去往顶层甲板。电梯经过酒吧那几层的时候,她隐隐听到喧哗声,想到那对中国夫妇的话,不禁心头一紧。

还没等她多想,电梯停住了,从打开的电梯门中她看到了两个东倒西歪的男人,这两个人显然喝了一夜,直到清晨才要回房休息。

两个男人也看到了小溪,“哟,这么漂亮的小妞怎么一个人哪?”两个人边说边歪歪扭扭地进了电梯,小溪想出去,却被两个人拦住了。小溪大声呼救,却无济于事,眼见电梯门要徐徐关上了。

莱格突然从电梯的夹缝里轻飘飘地挤了进来,他试图从两个醉鬼手里抢过小溪,四个人打作一团。

电梯上行了两层,到了甲板层,趁电梯门打开的时候,莱格拽住了两个酒鬼,对小溪说快出去。

小溪挣脱出来,出了电梯,反身试图去拉莱格,可是她看到莱格的身体变得虚无缥缈,两个酒鬼也有点吃惊,停止了搏斗。

电梯门关上开始下行。小溪不知道莱格会发生什么,疯了一样开始顺着楼梯往下跑,酒吧层有人要乘电梯,电梯停住,小溪追上电梯喊莱格,两个酒鬼还在电梯里,莱格不见了。

天正徐徐放亮。

小溪在塔林下船,她再也没有看到莱格,她很担心,不知道莱格怎么样了。

几天后她完成了塔林、圣彼得堡、赫尔辛基环波罗的海之旅,回到斯德哥尔摩,手机有了信号,她希望收到莱格的消息,但是什么都没有。她试图拨打莱格的电话,竟然是空号。

这时候她想起了那对中国夫妇的话,心想她可能遇到了一个骗子而已。可是她说服不了自己,莱格在电梯上救了她,他不是骗子,那么他在哪里呢?

小溪试着给莱格的手机号码发了个短信,“莱格,不知道你怎么样了,我很担心你。如果可能,回个消息好吗?让我知道你平安。小溪。”

当夜,莱格竟出现了在她的梦里,他说他没事,让她在旅途上不要太大意,以免再出事。小溪问他为什么给她一个空号,莱格犹豫了一下说,那不是空号,只是没有信号而已。

小溪幽幽醒来,外面是满地的月光,而梦境是如此的真实,莱格刚才真的站在她床前吗?

结束了欧洲之旅,她回到中国开始她的大学生活。她时常回忆起欧洲的时光,回忆起莱格。她翻看手机,看着莱格的电话号码,这个拨打时永远是空号的电话号码。

莱格的神秘让小溪越发欲罢不能。有时她会给这个号码发个短信,而莱格似乎能收得到短信,当晚就会出现在她的梦里。小溪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发短信,几乎每天都在梦中见到莱格。

理智上,小溪明白这很不正常,她不知道莱格是不是真实的存在,但却会不自觉地时常想起他,给他发短信,连她的赤天哥哥都想得少了。频繁地联系一个亦真亦幻的人,小溪觉得自己快疯了。

直到2014年9月28日这一天,这一天是小溪的生日,20岁的生日。正值国庆假期,小溪本来想回家,可是没有抢到票,只能留在学校里。而她的同学们有的回家,有的旅游,校园空荡荡的。

小溪本来对生日之类的事不是很在意,可是这是20岁的生日,而且整个学校如此的冷清,特别到了晚上,校园一片沉寂,小溪不免有点委屈。

正委屈着,手机打进来一个陌生的中国电话号码,小溪接起来,她听到了莱格的声音,对,那是莱格的声音。

小溪试探着问,“你,在北城?”莱格说他在北城,在她的学校附近。

当小溪一路跑到西门的时候,看到了老槐树下莱格高大的身影,她冲过去给了莱格一个大大的拥抱。

可是,小溪感觉不到莱格的身体,那感觉像什么,对了,就像抱着一团空气。小溪疑惑地看着莱格,莱格避开小溪的眼睛,“我们先去吃饭,给你庆祝生日。”

小溪更加疑惑地看着莱格,他怎么会知道她的生日。莱格仍然没有回应,小溪只能疑惑地和莱格去了饭店。

他们吃了一顿大餐,之后在附近找了一个咖啡厅坐下来,小溪问他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北城,莱格说,“给你庆祝生日啊。20岁生日必须要庆祝,9月28日是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

“为什么9月28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小溪虚弱地问,自从见到莱格,就有了太多的疑惑和困顿,也不差这一个问题了。

莱格说,你查一下波罗的海爱沙尼亚号,小溪不解,但还是照做了。查到的结果让小溪头晕目眩,“1994年9月28日,爱沙尼亚号在西南部波罗的海海域沉没,造成852人死亡……“。

小溪震惊地看着莱格,莱格点点头,“我当时正在邮轮上工作,我女朋友来看我,也在船上。她在客舱休息,我在轮机舱工作,我们一起葬身大海,我却一直找不到她。直到我看到了你,我知道我女朋友重新投胎了。”

突如其来的信息让小溪的瞳孔在瞬间扩张到了极限,她嘴唇微张,就像被突然定格了一般,手指却下意识地指向自己。极度的震惊让小溪发不出一点声音,但她的整个肢体语言都在问,是我么?

莱格点头,“要不我怎么会知道你的生日呢!罗伊走了,你正好在那天出生。”

自己的生日和爱沙尼亚号海难的时间吻合,罗伊就是她女朋友了?小溪默默地消化着。莱格所说的的确可以解释所有的疑问,但这有点太扯了了吧?

莱格递给她一个小小的锈迹斑斑的罗盘,“这是当时我们在爱沙尼亚号礼品商店看到的,她说她喜欢,等我下班后买了却没有机会给她。现在作为你的生日礼物吧。“

小溪接了过来,脸上一片迷茫。

莱格继续说,我本来不该来打扰你的生活,但是我忍不住。现在一切都说开了,我也该走了。我们毕竟是两个世界的人。忘了一年来发生的一切,好好生活。

小溪没有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只是下意识的伸手去拉莱格,去什么也没有拉到,她眼见莱格在自己面前渐渐消失。

小溪不敢相信刚才的一幕是真实的,她不敢相信一年多来发生的一切是真实的,要不是眼前这个小小的罗盘,她会以为她是在做梦。

小溪低着头努力地控制着自己汹涌的泪水,咖啡馆的服务员走过来,轻轻地说,“毕业以后去斯德哥尔摩吧,到时候你可以经常搭乘波罗的海邮轮。“小溪泪眼婆娑地看着他,他笑了笑,收走了莱格动也没动的咖啡。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