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派人监视》

换源:

  老国王坐在他那金碧辉煌的宝座上,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审视着眼前的常在。常在是他的亲信之一,平日里负责收集情报,监视朝中大臣的动向。然而,今日他所报告的消息,却让老国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惊和愤怒。

你说你不忌恨仲王,可是,朕听你说仲王造反的事情呢。老国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打在常在的心上。

常在跪在地上,头低垂,声音颤抖却坚定:陛下,奴才真的看见了仲王从进京城就开始保护那些反贼。奴才和锦衣卫们去捉拿反贼,遭到仲王的毒打。这些,奴才们看见了反贼,又是仲王及时过来,毒打了奴才,杀死了一些官兵,将反贼劫持走。

老国王的脸色变得更加阴沉,他知道仲王一直是朝中的权臣,手握重兵,权势滔天。但从未想到,他竟敢公然造反,与朝廷为敌。

你可有确凿的证据?老国王沉声问道。

常在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陛下,奴才亲眼所见,仲王的府邸中藏有大量兵器,且近日来,他的府中常有可疑之人出入。奴才还发现了一封密信,信中提及了造反的计划和时间。

老国王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知道这封密信的重要性。如果真是仲王造反,那么王国将会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将密信呈上来。老国王命令道。

常在从怀中取出一封密封的信件,双手呈上。老国王接过信件,拆开一看,脸色顿时大变。信中的内容确实证实了仲王的反叛之心,而且计划周密,意图一举推翻王权。

传朕的命令,立即召集文武百官,朕要亲自审问仲王。老国王的声音中充满了决断。

常在领命而去,整个王宫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老国王知道,这将是一场关乎王国命运的较量,他必须小心应对,不能让仲王的阴谋得逞。

而在王宫的另一端,仲王的府邸中,一场阴谋正在悄然酝酿。仲王坐在书房中,手中把玩着一块玉佩,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他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暴露,但他却并不慌张,因为他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暴。

王国的命运,就在这紧张的气氛中,悄然改变。而老国王和仲王之间的斗争,也将成为后世传颂的一段传奇。

老国王的冷笑中带着一丝讽刺和怀疑,他的目光如同利剑一般,直指常在的内心深处。常在的额头上不禁渗出了冷汗,他知道自己的言辞中出现了矛盾,这在老国王面前是极为危险的。

可是,你刚才曾经邀功请赏,说自己抓了具辉宗、诸葛宏、玉芝等反贼。怎么又说反贼让仲王劫持走了呢?老国王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常在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然后回答道:陛下,开始,奴才确实碰见了反贼,那反贼让仲王解救了。可是,后来,仲王撤走了,反贼不听从仲王的话,继续追杀奴才们。这样,有将军们帮助,奴才才逮捕了那些反贼们。

老国王的眉头微微一挑,他的目光在常在的脸上扫过,似乎在寻找着谎言的痕迹。但常在的脸上除了紧张和恐惧,再无其他。

仲王还没有回王城,马上传老国王次子。老国王下达了命令,他需要更多的信息来验证常在的话,而他的次子,作为王城的守卫将军,对仲王的行动应该有所了解。

常在退下,心中却是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的处境岌岌可危,如果老国王不相信他的话,那么他的下场将会非常悲惨。但他也知道,自己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仲王的确有反叛之心,而那些反贼,也确实在仲王的庇护下逃脱了。

不久,老国王的次子,也就是王城的守卫将军,匆匆赶到了王宫。他身穿战甲,面容坚毅,眼中闪烁着军人的锐气。

父王,您召唤我有何吩咐?守卫将军单膝跪地,恭敬地问道。

老国王将常在的话和自己的疑虑告诉了次子,然后问道:你对仲王的行动有何看法?他是否真的有反叛之心?

守卫将军沉思了片刻,然后回答道:父王,仲王的确有些异常,近日来他的府邸中人来人往,且有不少可疑之人。但要说他是否真的有反叛之心,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证据。

老国王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谨慎的人,不会轻易下结论。但他也知道,时间紧迫,他必须尽快做出决定,以防止仲王的阴谋得逞。

好,你立即派人密切监视仲王的府邸,一旦有异动,立即向我报告。同时,加强王城的防御,以防不测。老国王下达了命令。

守卫将军领命而去,整个王城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而老国王则坐在宝座上,目光深邃,心中却在思考着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风暴。他知道,这将是一场关乎王国命运的较量,他必须小心应对,不能让仲王的阴谋得逞。

太监们跑出了宫,他们的身影在宫墙的阴影下快速穿梭,如同一道道黑色的闪电。他们的脚步急促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时间的脉搏上。宫门外,太监们迅速地跳上早已准备好的快马,马儿嘶鸣着,扬起一片尘土,向着仲王的府第疾驰而去。

太监快马奔驰,穿过了京城的大街小巷,马蹄声在石板路上回响,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他们像是传递着某种紧迫的消息,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感到了一丝不安。

终于,太监们抵达了仲王的府第。他们翻身下马,急匆匆地冲进了府门,直奔仲王的书房。太监们的声音在府中回荡,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命令:“仲王千岁接旨——陛下宣仲王马上进宫面见陛下,有要事相问——”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