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将水利改革的蓝图徐徐展开。
“诸位,水利乃国之根本,此次竣工的水渠仅仅是开始,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水利系统,才能真正造福百姓,巩固国本。”
户部尚书孙大人站了出来,他身形瘦削,脸上刻满了吝啬,仿佛每一分钱都要从他身上割肉一般。
“殿下,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国库如今空虚,实在无力承担如此庞大的支出!”他尖细的嗓音在朝堂上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孙大人从袖中掏出一本厚厚的账册,摊开在众人面前,指着密密麻麻的数字说道:“殿下请看,去年西北用兵,军费耗资巨大;今年又逢旱灾,赈灾款项更是雪上加霜。国库如今已是捉襟见肘,哪里还有余钱用于水利建设?”他每说一句话,都伴随着手指在账册上的敲击声,一下一下,敲击在众臣的心头,也敲击在杨昭的耳膜上。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压抑得令人喘不过气。
杨昭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胸有成竹的笑容。
他从容地走到孙大人面前,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一份薄薄的册子,轻轻放在孙大人的账册旁。
“孙大人,您所言不虚,国库的确紧张。但本王认为,水利建设非但不会加重国库负担,反而能开源节流,为国库增添收入。”
杨昭翻开册子,指着上面绘制的图纸和列出的数据,声音洪亮而清晰:“这是本王与水利专家张工共同研讨的新型水利方案。我们采用新的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同时,我们还计划修建小型水坝,利用水力发电,为附近的村庄提供能源,减少木材的消耗。”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根据我们的计算,采用新方案,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能在三年内将农田产量提高三成,届时,国库收入也将随之增加。”
朝堂上鸦雀无声,众臣的目光都集中在杨昭手中的那本薄薄的册子上。
孙大人脸色铁青,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要反驳,却又一时语塞。
他紧紧地盯着那份册子,目光中充满了怀疑和不甘。
杨昭将册子递给孙大人,语气平静而坚定:“孙大人,不妨仔细看看。”孙大人颤抖着手接过册子,原本紧绷的脸上出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
众人屏息凝神,等待着这位户部尚书的最终裁决。
按照以往的经验,孙大人定会找出各种理由反驳,维护他“铁公鸡”的形象。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竟一页一页地翻看起来,浑浊的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他时而皱眉,时而点头,手指不时在图纸上划过,仿佛要将每一个细节都刻入脑海。
朝堂上鸦雀无声,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沙沙作响,像极了春蚕咀嚼桑叶,又像秋雨敲打芭蕉,一下一下,敲击在众臣的心弦上。
他们惊讶地望着孙大人,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位固执的户部尚书。
在他们的印象中,孙大人从未如此认真地审视过任何一项提案,更别提是像现在这样,主动去理解和思考。
难道,铁公鸡真的要拔毛了?
杨昭见时机成熟,趁热打铁道:“孙大人,为了让您更好地理解方案的可行性,不如请水利专家张工为诸位详细讲解一番?”他侧身向身后示意,一位身着青色长衫,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应声而出,正是水利专家张工。
张工走到大殿中央,向众人行了一礼,然后便开始侃侃而谈。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新型水利方案的技术要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方案的优势和效益。
他时而用手比划,时而在地图上指点,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场官员们对方案的可行性有了更多的信心,原本紧绷的气氛也逐渐缓和下来。
一些官员开始小声议论,言语间充满了对新方案的期待和赞赏。
就连一向对杨昭持怀疑态度的几位老臣,也不禁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
张工的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清晰,数据翔实,令人信服。
他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更是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尊重。
孙大人依旧一言不发,只是眉头紧锁,似乎还在犹豫。
他反复翻看着册子,目光在杨昭和张工之间来回游移,不知在盘算着什么。
“殿下,这……这新型水坝的建造,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一般。
张工恭敬地答道:“回禀孙大人,新型水坝的建造,所需人力物力,都在册子中详细列明。初步估算,约需白银五万两,民夫三千人。”他顿了顿,补充道:“但长期来看,新型水坝带来的收益远超于此。不仅能提升灌溉效率,还能利用水力发电,造福一方百姓。”
孙大人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一下一下,敲击在众臣的心头,也敲击在杨昭的耳膜上。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唯有孙大人手指敲击桌面的声音,和众人紧张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压抑的乐曲。
“五万两白银……”孙大人喃喃自语,仿佛这五个字重若千钧,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若是拨了这笔款项,万一其他地方出现财政危机,该如何是好?”他抬起头,目光中充满了焦虑和担忧,仿佛一个在悬崖边上徘徊的旅人,进退两难。
杨昭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而沉稳:“孙大人所虑甚是。本王理解您的担忧。这样吧,若是因为水利建设导致其他方面出现财政危机,本王愿意承担部分责任。”他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久久不息。
孙大人闻言,猛地抬起头,浑浊的他从未想过,杨昭会做出如此承诺。
在他的印象中,皇子们大多养尊处优,不谙世事,更别提主动承担责任了。
杨昭的这一表态,无疑让他大为震惊。
“殿下……”孙大人张了张嘴,却只发出这两个字,便再也说不出话来。
他紧紧地盯着杨昭,目光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疑惑,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感动。
杨昭微微一笑,语气温和而坚定:“孙大人,本王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本王相信,新型水利方案定能造福百姓,为国家带来长远利益。还请孙大人相信本王,也相信张工。”
孙大人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落在那本薄薄的册子上。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殿下,容老臣再仔细斟酌一番……”
孙大人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他长叹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殿下,”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有一丝释然,“老臣仔细研究过这册子,也听了张工的讲解,不得不承认,这新型水利方案确实可行。为了天下百姓,老臣愿意先拨出三万两白银,作为水利建设的启动资金。”
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众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谁也没想到,素有“铁公鸡”之称的户部尚书,竟然真的松了口。
这简直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空气中弥漫着震惊与难以置信的气息,仿佛刚刚见证了一场奇迹。
杨昭嘴角微微勾起,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他面上仍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朝孙大人拱手道:“孙大人深明大义,实乃社稷之福。”他语气平和,却带着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孙大人闻言,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罕见的笑容。
他仿佛也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胸膛微微挺起,连说话的声音都变得洪亮了几分。
“殿下不必客气,”孙大人说道,“老臣只是尽本分罢了。只是,这三万两白银,已经是老臣能拿出的极限了,若是后期还需要更多资金,恐怕……”
杨昭摆摆手,打断了孙大人的话,“孙大人不必担心,后续资金,本王自有办法。”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官员,
朝堂之上,官员们望向杨昭的目光,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他们不再将他视为一个空有抱负的皇子,而是一个真正拥有实力和魄力的领导者。
杨昭在朝堂上的威望,也随之提升了不少,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太阳,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然而,杨昭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他深知,水利建设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力问题。
三万两白银虽已到手,但如何让百姓自愿参与到水利建设中来,才是他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
他缓缓踱步,走到龙椅之前,指尖轻轻敲击着冰冷的玉石,发出清脆的“笃笃”声,一下一下,敲击在众臣的心头,也敲击在杨昭自己的心头。
他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能够激发百姓的积极性,让他们意识到,水利建设不仅仅是朝廷的命令,更是关系到他们自身利益的事情。
杨昭的目光越过拥挤的人群,落向遥远的宫墙之外,他轻声说道:“传令下去,备车,本王要去看看黄河。”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