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夜色中。
萧玉昭手握匕首,盯着眼前走出黑暗的身影。竟是之前逃跑的伏兵之一,他面色惊恐,双腿发软跪地:“萧姑娘饶命,我愿将所知之事全说出来。”
萧玉昭收起匕首,神色冷厉:“快说,若有半句假话,休怪我不客气。”
那人忙不迭点头:“太妃在宫中多年,眼线众多。她早对萧氏不满,此次安排我们动手,还联合了不少朝中大臣。她想等时机成熟,一举铲除萧氏。”
萧玉昭眉头紧皱,心中思量,这太妃果然野心勃勃。她继续追问:“她还做了哪些事?和其他势力如何勾结的?”
那人瑟瑟发抖:“具体的我不清楚,但我听说她和一些边疆将领有书信往来,好像是想里应外合。”
萧玉昭沉思片刻,挥手让人把他押下去。看来太妃在宫中树大根深,贸然揭露确实会让自己和家族陷入险境。
回到住处,萧玉昭坐在桌前,烛光摇曳,映得她面容冷峻。她反复思量着太妃的阴谋,想到太妃在宫中多年经营,人脉盘根错节。若直接揭发,就如同捅了马蜂窝,自己和家族定会陷入险境。
“唉,这太妃可不是省油的灯。”萧玉昭喃喃自语,眼神却愈发坚定,暗自下定决心要智取太妃。她深知此时急躁不得,必须步步为营。
第二日清晨。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床榻上,萧玉昭早早起身,开始思考如何收集更多能证明太妃罪行的证据。她闭上眼睛,回忆起之前冬炭事件的种种细节。当时百姓受冻,朝廷拨下的冬炭却迟迟未到,而太妃掌管内务府,此事必定和她脱不了干系。
“从冬炭事件入手,说不定能找到关键证据。”萧玉昭心中有了主意。她唤来亲信,低声吩咐:“你们去查一查冬炭的采购、运输记录,看看其中是否有猫腻。还有,打听一下内务府负责此事的官员和太妃的关系。”
亲信领命而去。萧玉昭又开始盘算着其他方面,比如太妃和边疆将领的书信往来,这可是至关重要的证据。但要获取这些书信谈何容易,那些将领远在边疆,而且他们肯定会把书信看得很紧。
“得想个办法接近那些将领,或者找到他们在京城的家人。”萧玉昭摸着下巴思索着。她决定先派人去调查那些将领在京城的家属情况,看看能否从他们身上打开突破口。
与此同时,萧玉昭在宫中也开始留意那些对太妃不满或者正直可靠之人。她每天都会在宫中走动,观察周围人的言行举止。
御花园中。
花香四溢,鸟儿在枝头欢唱。萧玉昭身着雪青长裙,缓缓漫步。她看到几位宫女聚在一起小声议论着什么,便假装路过,竖起耳朵倾听。
“听说太妃最近又在**难下面的人,真是太过分了。”一个宫女愤愤不平地说道。
另一个宫女附和道:“是啊,她仗着自己的身份,在宫中横行霸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人治治她。”
萧玉昭心中一动,觉得这两个宫女或许可以发展成自己的眼线。她走上前去,微笑着说:“你们在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宫女们看到是萧玉昭,连忙行礼:“萧姑娘吉祥。我们没聊什么,就是随便说说。”
萧玉昭和蔼地说:“不用紧张,我不会怪罪你们的。我也觉得太妃有些做法不太妥当。如果你们有什么消息,不妨告诉我,说不定以后能帮上大忙。”
宫女们对视一眼,犹豫了一下,其中一个鼓起勇气说:“萧姑娘,我们要是有消息,一定第一时间告诉您。”
萧玉昭满意地点点头:“好,你们放心,我不会让你们白帮忙的。”
之后的几天里。
萧玉昭一边等待亲信调查冬炭事件的结果,一边继续在宫中寻找合适的盟友。她留意到了御膳房的一位老厨师,此人手艺精湛,为人正直,而且对太妃克扣食材的行为颇为不满。
萧玉昭找了个机会和老厨师攀谈起来:“师傅,您做的菜真是太好吃了,每次吃都让人回味无穷。”
老厨师笑着说:“萧姑娘过奖了,这都是我分内之事。只是最近宫中的食材供应越来越差,很多好菜都做不出来了。”
萧玉昭装作不经意地问:“这是为何?难道是内务府那边出了问题?”
老厨师叹了口气:“还能有什么问题,还不是太妃搞的鬼。她为了省钱,采购的都是些劣质食材,我们也是有心无力啊。”
萧玉昭心中暗喜,觉得这老厨师或许能成为自己的助力。她轻声说:“师傅,我也看不惯太妃的所作所为。如果您以后发现什么异常,可否告知我?”
老厨师想了想,点头道:“萧姑娘是好人,我信得过你。要是有什么情况,我一定告诉你。”
然而,就在萧玉昭有条不紊地收集证据、寻找盟友时,太妃那边也没闲着。她得知有伏兵背叛,泄露了部分计划,心中十分恼怒。
“这个废物,竟敢背叛我!”太妃在房间里大发雷霆,桌上的茶杯被她一把扫落在地。
身边的嬷嬷赶紧劝慰:“娘娘息怒,现在当务之急是想好应对之策。萧玉昭那丫头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太妃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哼,她想扳倒我,没那么容易。我在宫中经营多年,岂是她能轻易撼动的。传令下去,密切监视萧玉昭的一举一动,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汇报。”
嬷嬷领命而去。太妃坐在椅子上,眼神阴狠:“萧玉昭,你以为你能赢我吗?我倒要看看你能耍出什么花样。”
又过了几日。
亲信回来向萧玉昭禀报:“姑娘,冬炭采购记录显示,内务府购买的冬炭数量远远少于朝廷拨款所应购置的数量,而且价格虚高。负责此事的官员和太妃关系密切,很可能是收了太妃的好处。”
萧玉昭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好,这是个重要的证据。继续查,看看那些差价都去了哪里。”
亲信点头:“是,姑娘。另外,我们调查了那些边疆将领在京城的家属,发现其中一位将领的夫人最近频繁出入太妃的宫殿。”
萧玉昭心中一动:“这是个突破口。想办法接近那位夫人,看看能不能从她口中套出些有用的信息。”
亲信领命离开。萧玉昭心想,如今证据收集有了进展,盟友也找到了几个,接下来就要小心行事,避免被太妃察觉。
夜晚,月光如水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
萧玉昭躺在床上,却难以入眠。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更加艰难。太妃肯定会想尽办法阻止自己收集证据,甚至会对自己和家人下手。
“无论如何,我都要扳倒太妃,为百姓和家族讨回公道。”萧玉昭握紧拳头,暗暗发誓。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声响。萧玉昭警觉地坐起身,手握床边的匕首。她轻轻走到窗边,透过窗户向外望去。
只见一个黑影快速闪过,消失在夜色中。萧玉昭心中一凛,怀疑是太妃派来的探子。她立刻唤来侍卫:“加强巡逻,防止有可疑人员进入。”
侍卫领命而去。萧玉昭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太妃的监视之下,必须更加小心谨慎。
次日,萧玉昭继续在宫中活动。她来到了藏书阁,想在这里查阅一些关于宫廷斗争的书籍,看看能否从中找到应对太妃的办法。
在藏书阁中,她遇到了陆雪衣。陆雪衣身着素白宫装,发髻上簪着枯萎的白玉兰,看到萧玉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萧姑娘,别来无恙啊。”陆雪衣冷冷地说道。
萧玉昭微笑着回应:“陆姑娘,好久不见。你来藏书阁是看书吗?”
陆雪衣哼了一声:“我来查查医书,顺便看看有没有其他有趣的东西。倒是你,来这里做什么?不会是在找对付某人的办法吧?”
萧玉昭心中一惊,没想到陆雪衣如此敏锐。她故作镇定地说:“陆姑娘说笑了,我只是来看看书,增长些见识而已。”
陆雪衣上下打量着萧玉昭:“希望你说的是真话。不过,我劝你最好别轻举妄动,有些人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说完,陆雪衣转身离开了藏书阁。萧玉昭望着她的背影,心中有些疑惑,不知道陆雪衣这话是何用意。
又过了几日。
亲信带回消息,说已经和那位将领的夫人搭上了线,并且从她口中得知,太妃曾承诺只要将领在边疆配合她的计划,日后定会给予丰厚的回报。
“很好,这又是一个重要的证据。”萧玉昭兴奋地说道。她觉得时机渐渐成熟,是时候开始下一步行动了。
然而,就在她准备进一步行动时,却收到消息说太妃突然生病了,而且病情似乎很严重。
“这是巧合,还是太妃的诡计?”萧玉昭心中犯起了嘀咕。她决定亲自去探望太妃,顺便观察一下情况。
来到太妃的宫殿,里面一片忙碌的景象。太医们进进出出,宫女们端着药碗来回奔走。
萧玉昭走进内室,看到太妃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气息微弱。
“太妃娘娘,您这是怎么了?”萧玉昭关切地问道。
太妃有气无力地说:“萧姑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就病成这样了。怕是时日不多了。”
萧玉昭心中怀疑,但还是假装安慰道:“娘娘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好起来的。您好好养病,朝廷的事您就别操心了。”
太妃虚弱地点点头:“那就有劳萧姑娘了。希望你能好好辅佐皇上,为朝廷尽心尽力。”
萧玉昭告辞离开。她觉得太妃的病来得太过突然,其中必定有蹊跷。
回到住处,萧玉昭和文少陵等人商议此事。
文少陵皱着眉头说:“阿姐,我觉得这很可能是太妃的计谋,她想以此来迷惑我们。”
萧玉昭点头:“我也有此怀疑。不过,我们现在不能轻举妄动,还是要继续收集证据,等证据确凿了,再一举扳倒她。”
就在大家商议之时,突然一名侍卫匆匆跑来:“萧姑娘,不好了!有消息说边疆的一位将领突然起兵叛乱,声称要清君侧。”
萧玉昭心中一紧,暗道:莫非这和太妃有关?她站起身,眼神坚定:“看来太妃已经开始行动了,我们也不能再等了。”
她迅速做出部署,一方面派人去调查将领叛乱的原因,另一方面加快收集太妃罪行的证据。
然而,就在她准备全力应对时,宫中又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让她惊愕不已——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