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金碧辉煌的大明宫上。
朝堂之上,气氛却远不如这阳光般明媚,反而弥漫着一股紧张的肃杀之气。
裴昭一身绯色官服,站在群臣之中,身形挺拔如松。
他深邃的目光扫过一张张或赞同或怀疑的面孔,缓缓开口:“陛下,臣有事启奏。”
唐玄宗端坐龙椅之上,威严的目光落在裴昭身上:“裴爱卿有何事?”
“臣近日收到安西都护府急报,安西都护病重,恐无力再掌安西事务。”裴昭的声音沉稳有力,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哦?安西都护病重?”唐玄宗的眉头微微皱起,安西四镇是唐朝重要的边防重镇,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都护的健康自然牵动着他的心。
“可有合适人选接任?”
“臣以为,李明月可堪此任。”裴昭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李明月的名字。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李明月?一个女子如何能担此重任?”一位老臣率先站出来反对,语气中充满了不屑。
“是啊,安西都护府责任重大,怎可交给一个黄毛丫头?”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语气里满是质疑。
一时间,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涌向裴昭。
裴昭却丝毫不为所动,他冷静地环视众人,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诸位大人所言,臣并非不知。然,能力不分男女,李明月虽是女子,却巾帼不让须眉。”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前些日子,安西都护府发生了一起阴谋案件,险些酿成大祸。正是李明月凭借其过人的智慧和胆识,识破了阴谋,稳定了局势,其能力可见一斑。”
他将李明月在安西的所作所为详细地向唐玄宗和众大臣阐述,语气中充满了赞赏和肯定。
从她如何巧妙地化解贺兰铁骑的挑衅,到她如何机智地识破奸细的阴谋,每一个细节都说得清清楚楚,令人信服。
“况且,”裴昭的声音更加洪亮,“如今安西局势动荡,正需要一位有能力的人来稳定局面。李明月熟悉安西事务,又深得当地百姓拥戴,正是最佳人选。”
尽管裴昭言辞恳切,但保守派大臣们仍然不依不饶。
“女子掌管军政大事,岂非儿戏?”一位大臣阴阳怪气地说道。
“自古以来,哪有女子领兵打仗的道理?”另一位大臣也跟着嘲讽道。
裴昭的目光扫过这些反对的大臣,语气中带着一丝冷意:“诸位大人口口声声说女子不能领兵打仗,可曾想过,能力与性别无关?李明月在安西的表现,难道还不足以证明她的能力吗?”
他顿了顿,又说道:“难道诸位大人宁愿让一个无能之辈尸位素餐,也不愿给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机会吗?”
裴昭的话掷地有声,让那些反对的大臣哑口无言。
就在这时,张九龄站了出来,他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裴大人所言极是。李明月虽是女子,却才智过人,实乃安西之福。”
张九龄是朝中清流领袖,德高望重,他的话无疑给李明月增添了重要的砝码。
有了张九龄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重新审视李明月的能力,朝堂上的风向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裴昭看着这逐渐向有利于李明月方向发展的局面,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相信,只要再加一把劲,就能说服唐玄宗和众大臣,让李明月接任安西都护。
他正要继续开口,却听到唐玄宗问道:“李明月是李嗣业的女儿?”
裴昭心中一凛,一股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裴昭心头一沉,李嗣业刚正不阿的性子,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如今旧事重提,恐怕对明月不利。
“正是。”他答得简洁,却掷地有声,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知道,有些事,越是遮掩,越是惹人怀疑。
殿内一时寂静,落针可闻。
唐玄宗手指轻叩龙椅扶手,一下,又一下,叩击在裴昭的心上,也叩击在所有关注此事的官员心上。
就在裴昭以为胜券在握之时,一个尖细的声音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陛下,老臣倒觉得此事需慎重考虑。”吏部侍郎崔立缓缓走出,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李明月初到安西,便引发贺兰铁骑挑衅,险些酿成战事,如此冲动之举,岂是能担大任之人所为?”
崔立此言一出,原本有些动摇的大臣们又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方才张九龄带来的些许优势,瞬间被瓦解。
裴昭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他分明看到崔立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正要开口反驳,却听唐玄宗沉声问道:“裴爱卿,此事可属实?”裴昭深吸一口气“陛下,贺兰铁骑挑衅之事,臣已查明,并非李明月之过……”他话未说完,却被另一个声音打断:“裴大人如此维护李明月,莫非是……”那大臣故意拉长了尾音,意味深长地看了裴昭一眼,却没有把话说完,只是那眼神,却像一把锋利的刀,直直地刺向裴昭的心脏。
裴昭猛地抬头,目光如炬,直视那大臣,一字一句地说道:“下官与李姑娘,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