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噼啪一声爆了个火星,帐内寂静得令人窒息。
李明月望着空荡荡的帐帘,心乱如麻。
郭子仪的举动,与其说是畏罪潜逃,更像是一头受惊的鹿,慌不择路地逃进了黑暗的森林。
“明月,”裴昭温润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事情或许并非如表面看起来那般简单。”
李明月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贺兰王子所言,未必全然可信。战场混乱,他看到的未必是事实。”她揉了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更何况,就算郭子仪的马被他人骑走,也不能证明他就是叛徒。”
裴昭赞许地看了她一眼,“明月所言极是。我们需得从长计议,仔细查探。”
于是,两人根据贺兰铁骑提供的线索,开始对相关人员进行排查。
安西军营地广阔,兵士众多,排查工作如同大海捞针。
但李明月和裴昭并没有放弃,他们梳理着军中的人员名单,仔细核对着每个人的背景和行踪。
排查的结果,却指向了一个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士兵——名叫张三,负责军中粮草的运输。
这个张三,平日里沉默寡言,毫不起眼,任谁也想不到他会与叛徒扯上关系。
可当李明月和裴昭想要进一步调查张三时,却发现他已经失踪了。
“失踪了?”李明月眉头紧锁,“好个狡猾的家伙!”她有种预感,这个张三,很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关键人物。
接下来的调查,却遇到了重重阻碍。
一些关键的证据,被人刻意破坏;一些知情的人,要么闭口不言,要么闪烁其词。
种种迹象表明,军中有人在暗中阻挠他们的调查,试图掩盖真相。
是谁?是谁在包庇叛徒?
李明月心烦意乱地在帐中踱步,脑中不断闪过各种可能性。
忽然,她灵光一闪,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中成形。
她决定设一个局,引蛇出洞。
李明月故意放出消息,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叛徒的确凿证据,不日便会将叛徒绳之以法。
这个消息,很快就在军中传开,引起了轩然大波。
果然,有人沉不住气了。
当晚,一个黑影潜入了李明月的营帐,试图盗取她手中的“证据”。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李明月和裴昭早已布下的陷阱。
黑影被当场擒获,却并非张三,而是一个李明月从未怀疑过的人。
与此同时,裴昭也开始了他的计划。
他察觉到高力士对安西之事的异常关注,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高力士,这个深不可测的内侍监,掌控着后宫的眼线,他的触角遍布朝野内外。
裴昭决定利用高力士的权谋心思,故意透露一些假消息给他,引他入局。
他装作不经意地向高力士透露,安西都护府已经找到了叛徒的线索,并且这个线索直指长安城中的一位高官。
高力士果然中计,他立刻派人秘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告知了裴昭。
而这些信息,正是裴昭想要知道的。
贺兰铁骑和郭子仪也没有闲着,他们化装成普通士兵,在军中四处打听消息,终于得到了一些关于失踪士兵张三的线索。
“听说张三的老家在洛阳,”贺兰铁骑说道,“他家中还有一个老母亲。”
“洛阳?”李明月沉吟片刻,“看来我们得派人去一趟洛阳了。”
“我这就去安排,”郭子仪立刻说道,“我一定会找到张三,将他带回来!”他眼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似乎想要洗刷之前的嫌疑。
夜深了,营帐内的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疲惫却又坚定的面容。
就在他们以为快要揪出叛徒时,裴昭突然收到一封来自长安的密信。
他展开信笺,脸色骤变。
“怎么了?”李明月察觉到他的异样,连忙问道。
裴昭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长安……出事了……”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李明月脸上,一字一句地说道:“皇上……病危了。”
就在他们以为快要揪出叛徒,真相即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裴昭截获了一封密信。
信封上没有任何标记,却散发着熟悉的檀香味——那是宫里才有的熏香。
他拆开信封,抽出薄薄的信笺,上面只写了一行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字迹潦草,却透着一股阴冷的杀气。
裴昭心头一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他猛地抬头,帐内的烛火摇曳不定,映照着李明月略带疲惫的脸庞。
明月,事情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明月心猛地一跳,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她接过信笺,细细端详,那熟悉的檀香味让她感到一阵恶心。
这是什么意思?她问,声音有些干涩。
裴昭没有回答,只是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长安的方向,久久不语。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笃笃”声,像一下下敲击在李明月的心上。
突然,他一把抓起桌上的匕首,狠狠地刺在地图上长安城的位置,刀尖深深地嵌入木板,发出一声闷响。
他们……好大的胆子!他咬牙切齿地说道,“什么胆子?”李明月追问,她感觉到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
裴昭猛地转身,烛光映照下,他的脸色苍白如纸,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
他死死盯着李明月,一字一句地说道:“他们……想谋反!”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