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大朝会之大明战神

换源:

  陆长生先后朝各方一礼,

“诸位,我这般大小的声音,最远处之人可能听清?”

“可!”

不过声音来源有些七零八落。

“诸位都是大明朝的顶尖人才,大明的未来,既仰仗陛下决断,也靠你们操劳!”

“在下陆长生,能与诸位大才相聚一堂,首先感谢陛下的海阔心胸,其次是那玄而又玄的命运。”

“铅笔书写效率更高些,案牍上都有配备,一些感兴趣的内容,诸位不妨记录一二。”

“接下来由陆某为大家讲个故事,在讲述过程中,不论诸位心中如何作想,还请尽量克制,待故事完结,咱们再讨论不迟!”

朱棣死死盯住陆长生后背,不会要说那个预言吧?

朱标与朱元璋交换眼色,皆带着紧张与期盼。

徐达与李文忠相邻而坐,彼此默契对视,静待陆长生下文。

其他众人有不屑,有冷漠,有淡然无所谓,至少台下不满陆长生的大有人在。

“话说有位战神…

朱棣、李文忠、徐达齐齐握紧了拳头,来了,他果然要说…

“这位被后人称为战神之人可了不得,他的父皇去的太早太突然,以至于他在孩童时期就荣登大位。”

“大权暂落他奶奶手里,这位太后主政,又有张国公这样世代忠心的辅国重臣,朝局整体安稳。”

“小战神在某个太监的陪伴下茁壮成长。”

“草原人一直是这个国家的大患,有赖于这位战神有个好太爷爷,那位可是史上唯一以皇帝身份封狼居胥的雄主。”

朱元璋及一众藩王、武将齐齐目露惊叹!

文人商贾们可不这么想,封狼居胥的皇帝?

那得是多狠的角色,官员的日子能好过?

他们才不要热衷打仗的皇帝,国家征发那么多民夫,还有谁给他们种地?

“草原甚至更远都被他的太爷爷打的七零八落,数次犁庭扫穴!”

“无奈战神的爷爷,父亲都是守成之君,对于那位太爷爷的许多英明政策弃之不顾,甚至打下的一些国,都任由他人继续回占,主打一个收缩边防。”

“草原数十年的放任,终于走出了一位雄主,渐渐统一了各部落。”

朱元璋心疼的同时怒火中烧,大殿众人不清楚,他和朱标却明白,陆长生说的必然是他们明朝的后世。

果然是子孙有好就有坏,辛苦打出来的家业都守不住,还叫什么守成之君?

朱棣脸色变幻不定,封狼居胥的皇帝应该是自己吧?可倒霉催的儿子,孙子一个个都这么废的?

“故事里的这位战神之太爷爷那可了不得,仅开海一项国策,七下西洋,获利颇丰,不但支持他多次大军征战草原,还将本国的威名传扬四方,多少小国不远万里来朝拜!”

朱元璋心头剧震,双手死死抓住龙椅扶手,开海居然有这么大的好处?

朱标偷偷瞄了老朱一眼,爹啊,咱还坚持片板不出海么?

大殿众人各有心机,喧哗声渐渐放大。

朱元璋朝太监丢去一个眼神。

“啪”的一声鞭响,大太监呵斥,

“不得喧哗!”

大殿再度安静。

“也就这么一个能让人垂涎欲滴的航海贸易,到了那位打小被文人那套思想洗脑的战神爷爷继位后。”

“陛下岂能与民争利?”

“陛下,片板不出海乃祖制!”

“战神爷爷举棋不定。”

“缙绅与缙绅在朝中的代言人们开始自导自演,于是多数渔民少数海贼组合而成的所谓海盗团,就这么里应外合,各取所需。”

“海寇在沿海肆虐,奏章如雪片飞入朝中,朝廷下令剿匪,可真真假假哪里分得清,又如何能剿灭?”

大殿里的都是聪明人,朱元璋此刻面色铁青,下面的人纵然各有心事,也不敢出声,只能任由台上的陆长生继续揭他们老底,毕竟走私他们从来没停过!

此时出声阻扰,岂非此地无银三百两?

“因为战神爷爷在位时间极短,再到战神父亲,两代帝王终是做到了文人们喜闻乐见的紧闭海岸,收紧边关的国策。”

“值得一提是这位战神父亲,虽没有开疆拓土之能,对内倒是能征善战,唯一的御驾亲征对象就是他从小抱有深深敌意,那位被战神太爷爷忽悠瘸了,谋反还未出封地就被擒拿的亲叔叔。”

“上演了一出好大侄铜罐煮亲叔叔的大戏!”

陆长生不顾满堂倒吸凉气的声音,也不管背后冷飕飕的帝王威压,继续开讲,

“那么这些人为何手段尽出阻扰朝廷开海,又为何拼命反对帝王拓疆,劝谏守成呢?”

“很显然,朝廷开海赚大钱又不会分给他们,那位太爷爷在大伙不得憋着?”

“圣君临朝,关闭海禁后,谁还能挡住他们走私获取暴利?”

“再说这征战,哪一次不要征发大量民夫,那谁给他们这些地主老爷种地?”

“留着那些草原人多好,还可以偷偷卖他们茶叶、粮食和铁器!”

大殿落针可闻!

无数人心里已经诅咒到陆长生19代祖宗了!

可他们憋屈啊,不能反驳,否则就是不打自招,没见御阶上朱家父子们一个个杀机凛然?

“回归正题!”

“这位小战神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又受某个太监影响极深,终于到了理政年纪,那位太后第一时间归还了权柄!”

朱元璋微微点头,这后世子孙的媳妇还有些识大体!

“战神与这位太监的感情深到什么程度呢?”

“诸位都是熟读历史的,宦官专权古来有之,陆某就不赘述了,只说这位太监,某日瞧后宫太祖皇帝立的那块“后宫不得干政”的石碑不顺眼,一声令下,直接给拆了!”

“喔!”

“嘶!”

台下倒吸凉气、惊叹声不约而同。

一众藩王们此刻终于确定了,这故事根本就是在说他们大明!

片板不出海还有所疑惑,后宫不得干政的石碑,外面大臣们或许不知,可他们这群皇子都在宫里长大,岂会不知这块石碑?

朱棣此刻心惊肉跳,这特么是他重孙造的孽啊!

怎么敢的呀!

他们这群一字亲王,哪个提到老朱不是发自灵魂的畏惧?

朱元璋脸憋成了猪肝色,狠狠地刮了朱标一眼!

朱标亡魂大冒,孤有这样的子孙?

“战神接过大权,此时恰逢草原来犯!”

“而战神治下的国力如何呢?”

“数十年不打仗,边备收缩意味着支出也少,国库还算充盈,百姓大多能吃饱饭,国家人口也在稳步增长。”

“至少在当朝文人口中,那绝对是士大夫们的盛世!”

“这里陆某不得不说明一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自古以来,所谓盛世,都是世家、士大夫们口中的盛世,因为他们掌握着书本,掌握着天下舆论!”

“圣君,暴君,基本都由文人士大夫们说了算,百姓有话语权吗?”

“所谓圣君,大抵是能听文人臣子摆布,任由文人士大夫们贪腐、兼并土地,走私等,他们一个个大肆将银子埋进地窖,高兴的合不拢嘴,可不就是盛世嘛!”

“所谓暴君,除秦二世此类真正荒淫无道之流,其他能被这样称呼的基本都是雄主,虽人无完人,但不可否认他们才是真正为民为社稷的好皇帝,不过是行为违背了文人士大夫们的利益罢了!”

“祖龙始皇帝,建立华夏民族大一统,免了多年的诸国混战,律法严明,真正的千古一帝,只是因为对儒家不友好,被后世文人黑成什么样了?”

“坑杀些炼丹害人的术士,就被写成焚书坑儒!”

“不修长城,不知有多少汉民被当作两脚羊食用!”

包括朱元璋在内,所有人都在凝眉沉思,很多人以为的焚书坑儒,这时才知道误会!

陆长生接过小太监递来的茶水,抿了一口,环顾四下继续讲解,

“战神很崇拜他的太爷爷,觉得他也行!”

“不顾满朝文武反对,大手一挥,御驾亲征!”

“两天,他只给两天时间作战前准备!”

一众武将齐齐哗然,两天准备大军粮草?

战神?玩呢?

朱棣已经选择躺平,累了,毁灭吧!

“20万京营精锐,一大票文臣武将,都被他带了出去。”

“恰逢下雨,道路泥泞,他可不管,继续行军!”

“行军至中途,那位太监有心光宗耀祖,与战神耳语,想带着大军绕道他家乡,让乡亲们瞧瞧,咱家出息了!”

“战神无有不允!”

“以张姓国公为首,能打仗的优秀将领大有人在,可惜战神舒坦住在中军帐,任何文武想要谏言,都绕不开这位太监!

“大军先是被雨淋,又缺乏后续补给,行军目的地更是不明朗,兜兜转转。”

“却是因为太监怕大军踩踏家乡人的庄稼,再度改道,最终扎营在一处无水之地!”

“整整盘亘两日,饥渴难耐的20万大军,此时已狼狈不堪,苦苦哀求却不得见天颜的文武,那真是诉苦无门!”

“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本是只打算劫掠一番就跑路的草原雄主动了心思,虽然他只有几万兵马。”

“装备精良,数倍于敌人的大军莫名其妙被袭击,一击而溃,文武几乎被屠戮一空。”

“一位杀敌力竭的将军,恨恨地将狼狈逃窜的那太监砍杀后自缢。”

“这位草原雄主战后才知道,居然幸运地活捉了位皇帝!”

大殿内一片死寂。

陆长生环视众人,悲痛开口,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那位封狼居霄的皇帝迁都时留下的训诫,这个国家的最后一任皇帝坚定执行了这样叫人热血上涌的祖训!”

朱棣一个机灵,此话貌似与我有缘!

朱元璋呼吸难以自持,心中默念这句话,双手过度用力而呈现苍白。

国门?

大明的国门在何处?除了面对草原的北方,还能是哪?

迁都,守国门,封狼居胥的皇帝?

朱元璋微不可察地朝老四的背后望去,是你么,老四?

身处隔间的马皇后满脸泪水,真相居然是那么残酷!

“可惜啊,战神他做不到,不但做不到,他还带领草原人挨个在自家城池下叫门,后称叫门天子。”

大殿一片哗然,皇帝带敌人敲自家门,这特娘的是个什么事?

朱元璋大有叫停大会的冲动。

朱棣如同奄奄一息的咸鱼,又被电击了一番,只剩唯一的念头,这重孙必须掐死在襁褓里!

朱标心里不停打鼓,有这样的子孙谁顶得住?这皇位我还是让于其他兄弟吧!

陆长生双手下压,

“诸位都是聪明人,听故事,还需多考虑去背后的牵扯。”

“草原人自然是想入主中原肥美之地的,京都精锐尽丧,又有皇帝帮着叫门。”

“于是整个草原能骑马的都出动了!”

“看似地大物博,底蕴雄浑的汉家,原来也遭不住败家子,又到了我汉家存亡的时候!”

“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空有才学却饱受打压的文官,民族危亡之际,终于有人想到了他,将其大牢中放了出来!”

“此人名叫于谦,值得诸位谨记!”

“他被启用后直言,社稷为重,君为轻!”

“与太后商议后,尊人质战神为太上皇,请战神胞弟登基。”

“因为城中武将尽丧,他一个文臣走在第一线,组织城中青壮成军,并率先朝叫门天子射出一箭,大呼那是假的太上皇,军民士气大振!”

“京城门多而兵少,他学兵仙韩信,亲自带领散兵青壮出城,置之死地背门而战。”

“多次阻击草原大军的冲锋,最终等来各地勤王大军,为国运再续200年!”

大殿里充斥着轻呼声,还好,还好!

将人质皇帝变成太上皇,那就不值钱了,是为谋;

自知兵力不足顾全多个城门,背城一战,是为勇。

如此有勇有谋,不错,这于谦当真不错!

朱元璋满意点头,得去寻一寻此人的祖籍,犒赏一番。

“这位于谦于少保,待皇权稳固后谏言,太上皇流落草原终究不美,当迎回。”

“新皇也是个仁善的,不但答应那位私心极重的太后,将太上皇的嫡子立为太子,也同意迎回太上皇。”

“这位战神,在草原逗留几年,乐不思蜀,已与草原姑娘们诞下了好些子嗣。”

“回归皇宫后,虽没了权柄,但一应用度分毫不差。”

“新皇不久染病,至于怎么染病的,诸位想想于谦功劳那么高,又是个不肯同流合污的人,下面一大波文臣会怎么办?”

“战神在一帮妄图从龙,搞垮于谦的人帮助下,发动政变,弄死了病床上的皇帝,随后战神再度登基,大肆屠戮!”

陆长生在一众愕然的听众前,长叹一口气,

“可惜于少保为国续命200载,却落得个满门诛灭,搜罗罪证,成了那些鼠辈的头疼事!”

“堂堂一品大员,家资居然不过百两!”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