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朝会之君子六艺

换源:

  恰在这时小太监又递来茶水,陆长生接过喝了一口,这才平复下内心不愤,

“抱歉,我情绪有些失控!”

陆长生恢复平静,微笑着朝北孔的那位遥指,

“既然要议文学道统,还请这位孔圣人后裔,回答陆某的几个问题。”

所有人目光聚焦此人,老朱心情大好,早特么看孔家不顺眼了。

这位孔圣人不知多少代孙,此刻如芒在背,四下张望,扭扭捏捏起身,深呼吸一口气,镇定作答,

“本官孔希文,曲阜孔家嫡系,受陛下隆恩,舔为曲阜县令,却不知有何赐教?”

陆长生抱拳一礼,直奔主题,懒得与这种人寒暄,

“请问北孔代表,对曲阜孔府族人可熟悉?”

“自然熟悉!”

“还请孔代表教我,孔圣人君子六艺是哪六艺?”

一众文人齐齐脸色难看,孔希文也不傻,此子论道不讲武德,上来直击要害,咱们满腹经纶此刻发挥不出半成功力,如何是好?

脸色涨红,不过还是开口道,

“礼、乐、射、御、书、数。”

陆长生点头,

“孔圣人作为咱们华夏人共同的老祖宗,数千年前便创下如此博大精深的学说。”

“请问作为孔圣后裔,孔圣人学问承前启后者,咱们此时暂不提贵府以及诸位儒学门生将圣人学问又拓展出多少新篇章。”

“只说府上学全乎这圣人六艺的有几人?”

“啊…这…”

孔希文如同吃了个苍蝇,拓展个屁!学全乎个屁!

一众武将咧嘴笑的极其夸张,不过仅限于表现,并没有发出声音,更是有一学一,纷纷转身对准了一众文人,作无声嘲讽的夸张动作。

陆长生转而望向江南文人首席方孝孺,毕竟这位还是诸多皇子的老师,

“方大学士,您是文人魁首,又是大本堂的掌业人,却不知您教授一众皇子时,教出了几位掌六艺的门生。”

方孝孺面若死灰,噗通跪地,朝朱元璋叩首,

“陛下,老臣学艺不精,愧对圣人学说,不配为人师表,臣乞骸骨,望陛下应允。”

老朱此刻内心如吃了蜂蜜,面上却装的极为大度,

“方卿莫要如此,今日不因言而罪,且先归座。”

方孝孺一脸死志,木讷回了座位,却不是盘坐,而是跪坐。

孔希文见方孝孺都表态了,也没什么好辩解,干脆道,

“我等后世子孙愚笨,远不如先祖之智!”

陆长生并不过多为难,毕竟儒学乃是立身做人之根本。

也不看看后世抛弃了祖宗礼仪教化,人都成什么样子了,素质差到了全世界多个国家来鄙视。

老祖宗们若是知晓华夏礼仪之邦,传承数千年的礼仪,道德,叫后世子孙忘了个干净,甚至沦落到蛮夷们来嘲讽,怕是压不住棺材板。

也是,信仰都没有,还怕什么老祖诈尸。

不主动刨老祖宗坟,都不算是敬孝道!

甚至还有自媒体,为了流量,居然扮演祖龙始皇帝,在大街上哗众取宠,丑陋地卖弄舞姿!

叹了口气,陆长生心态平和道,

“儒学是立身做人之根本,是祖宗们留给咱们的瑰宝,因为有礼仪、道德,华夏才能戏言外人是一帮蛮夷。”

“天下人尊重孔圣人,陆某也不例外,尊的是孔圣人塑像,尊的是全面的儒学,却不是盲目尊他不知多少代的子孙,更不是尊那些为了利益,断章取义的所谓文人大家!”

“所以你曲阜孔家,只知道躺在祖宗功劳簿上不断撰取,却连自己老祖宗文化宝典都学了个四不像,更别提将祖宗传承发扬光大。”

“那你们有什么资格自恃清高?”

“就因为你北孔世修降表?”

“就因为你们会圈地?”

“就因为你们把持天下舆论?”

陆长生声线越来越大,

“其他朝代就罢了,你北孔朝元人摇尾乞怜,他们这些蛮夷是怎么对待汉民的,难道饱读诗书的你们不知?”

“所以你们不配做孔圣人后裔!”

声如雷鸣,响彻每个人心底。

孔希文面若死灰,一手死死地指着台上的陆长生。

陆长生不去理会,反而朝朱元璋抱拳,

“长生请陛下撤销北孔的一切待遇,彻查他们的非法侵占,将土地归还百姓,曲阜圣人祠堂由南孔接管!”

群臣哗然。

朱元璋疑惑,

“哦,南孔?

陆长生点点头,

“原因有二,其一,南孔为传承不断,不得已南迁,并多次拒绝元人封官,此为品性高杰。”

不少大臣点头,虽然这段历史被元人篡改,但他们中还是有人知晓—二的。

大多数本不知情的,纷纷朝南孔的位置投去赞赏的目光。

朱元璋本就是泥腿子出身,也是不知内情,语带郑重,

“果真如此?”

陆长生微笑不语,朝南孔那位儒衫文士投去鼓励的目光。

儒衫文人大约30岁,此刻面色涨红,但见朱元璋望来,还是赶紧下跪,

“启禀陛下,陆先生之言,在学生族中确有记载。”

朱元璋大感意外,瞧这书生打扮的孔家后人,愈发满意,这才是做学问该有的样子嘛,欣喜之余问道,

“长生小子,你说还有其二?”

“回陛下,北孔的嫡系实则被元人诛杀,并秘密安排了听话之人以假乱真,所以……”

“这曲阜孔家并非孔圣人后裔,至少元朝时期后的嫡系不是!”

大瓜,天大的瓜!

大殿炸开了锅….

朱标再也承受不住内心的崩塌感,无力从座椅上瘫软滑下地面而不自知。

孔希文声嘶力竭,

“庶子,岂可如此污蔑……我孔家定与你不死不休!”

说罢直直倒地,竟是晕死过去。

滑稽的是竟然没人上前搀扶,一个个本来热络的士林们,避若蛇蝎。

陆长生并未胡言乱语,不过三分假七分真,毕竟那份记忆里,史书记载的有各种版本,其中就有记载元人欲通过孔家来掌控天下文人为己用,行了非常之法。

陆长生实在看不惯曲阜孔家在大明王朝的几百年里罄竹难书的作为,既然得罪了,那就争取一棒子打死算逑。

朱元璋好半晌才回过神来,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若他是元人,为了统治,他也得这么干,朝大太监丢去一个眼神,响鞭再起,

“肃静!”

朱元璋环视众人,

“此事干系重大,且待日后再作定论!”

“长生小子,朝会继续。”

陆长生点点头,酝酿了一番说词开口道,

“适才说儒学是咱们华夏做人之根本!”

“可时代在滚滚向前啊,孔圣人用竹简的时候可曾想到有纸张这样的东西?”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可曾想到火药能当武器?”

“以前没错的,放到以后未必就对!”

“你们一群苦修孔孟之道的学者,却没人敢言自己的学问超过了孔圣人。”

“那么我请问诸位,难道咱们如今这世道还不如数千年前?”

所有人愕然,想反驳却又觉得好像有道理。

主要是陆长生一开始的态度让大家以为他对儒家道统不死不休,到现在又在竭力说儒学乃根本,让他们丢失阵地的同时又觉得很庆幸,如今这陆长生反而没那么可恶了。

“苦读十数载,好容易做了官,志气满满去治理一方,上任后却发现,嘿,繁杂的账目你不会,需要账房帮你;”

“如何提高百姓耕地亩产,如何预防水患,如何发展当地民生,甚至国法有哪些条例你都不清楚,这些圣人学说都没教啊!”

“所以你又需要幕僚,师爷之类的,那么请问你到底能为陛下,为百姓做什么?”

“难道就是下拉拢地方豪绅喝花酒,上寻契机找靠山?”

一个个文臣面红耳赤,恨不能将头埋进桌案地下去。

朱元璋抚须感叹,这番话真是说到他心坎里去了,都特娘的一帮废物!

武将们发誓,他们从来没有今日这般意气风发过,实在是太爽啦,此刻要是来上一坛美酒多好?!

“非是陆某在这大放厥词贬低诸位,实在是想建议诸位,儒学适合修身。但若光学如何修身就得十数载,其他啥也不会,您终究只能算是个文人雅士!”

“想要做户部的官,您得擅长算学,擅长经商之道,通晓各地农、工、商的产能吧?”

“纸张不过是树皮、草根制作而成,人工如今这世道并不值钱,那么请问,为什么书还那么贵,直教天下9成人一书难求?!”

“您执掌工部,难道此类的诸多事务不该去过问缘由吗?”

“工匠被当牛马对待,谁还有积极性创造好东西,你们到底想不想过上更好的日子?”

“田就那么多,可匠人的创造力无限啊!”

“一个水泥就能叫这天下换面貌,叫这天底下的道路再没泥泞,叫咱大明的行商、出征速度翻倍,更何况若蒸汽车这样的新事物投放天下!”

“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陛下您觉得若是大赏十个工匠,叫他们全力施为去改造如今的火枪,会不会短短时间,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届时士卒人人手持射的更远的火枪,哪里还要养这么多士兵?”

“战斗效率高了,用军数量就少了,每次征战后勤又会节约多少?”

“倒底是诸位不愿意明白,还是真的不想这世道变好,陆某很是费解!”

大殿里众人满脸愧色,朱元璋也是有些懊恼,是啊,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就没人提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