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这边……
“急报!急报!前线大败,百万大军全军覆没!”八百里加急的信使狂奔着跑进皇宫,毫无阻拦的一路奔跑到元帝寝宫门口。
太监跑进寝宫报告:“陛下,八百里加急。”
元帝立即道:“送进来。”
太监去门口,把战报拿进来,献给元帝。
元帝打开来看,上面写的是蒙文,元帝看过后脸色大变,立即对太监说道:“传三省六部的尚书来见朕。”
“遵旨!”太监立即去挨家挨户地传信。
等了很久后,三省六部的领导人全部过来,见到元帝后就跪拜:“参见陛下!万岁万岁!!!”
“行了!看看这个!”元帝让太监把战报送下去。
众人挨个看过后,都是面色狂变。
“陛下!当务之急是尽快调兵遣将,阻挡叛军!”左丞相开口。
元帝说道:“好好好!立即按你说的做!”
兵部尚书却说:“不行啊,陛下,我们已经没有兵马了。”
元帝立即问道:“为什么?”
兵部尚书解释道:“所有的兵马都被调去前线,如今全军覆没,我们现在仅有的兵马只有皇城一万人。”
“啊???怎么会这样?”元帝大惊失色。
丞相又说道:“不怕,我们可以再募兵。”
兵部尚书又说:“已经没有青壮了,此次大战后,必然是家家戴孝。”
“你就不能少说两句吗?”丞相有点恼火。
兵部尚书却说:“我能少说吗?这是事实啊!”
丞相转而对元帝说道:“陛下,把那些老头子都抓上战场。”
兵部尚书说道:“先别说老头子,连小孩都没了。为了凑够百万大军,我们已经把所有能抓的男丁都给抓上战场了。现在民间除了女性,已经看不到几个男性。”
丞相说道:“不是还有十二岁以下的男丁吗?”
兵部尚书道:“五岁以上的都给抓了,现在只有五岁以下的。”
丞相说道:“那就把五岁以下的也全给抓起来。”
兵部尚书道:“丞相!你疯了?这是要杀鸡取卵吗?抓孩子!以后怎么办?”
丞相却说:“大元已经危在旦夕,过不去这次,哪还有以后?”
元帝立即道:“对对对,把所有五岁以下的全部抓起来,凑够五十万,去抵挡叛军。”
兵部尚书嘴角抽搐,心里庆幸:幸好青壮都死完了,不然这么搞,皇城里的百姓都要直接暴动。
城内开始抓小孩,到处都是女人和孩子们的哭声,女人哭得撕心裂肺,孩子们哭得不知所措。
五岁以下都是懵懂孩子,根本没有脑子,但在这个年代,到了五岁就要帮家里干活。
元帝没有规定年龄下限,所以士兵们为了凑够人数,连刚出的男婴都不放过。
但人数还是远远不够,还给军队里抓进去一堆婴儿,搞得兵部尚书大发雷霆,下令士兵们把婴儿送回去,并且明确规定,三岁以下的不许抓。
禁止荒唐行为,这才控制住局势。
只是现在人数还远远不够,元帝就把目光放在女人身上,下令将女人也都抓上战场。
兵部尚书直接跑到元帝面前,说道:“陛下,不可抓女人。”
“为什么?”元帝问。
兵部尚书回答:“女人不能当兵,咱们的军官控制不住她们。”
其实是怕女人被抓上战场,那可真就是釜底抽薪了,很难再恢复过来。
这人是汉人,对元朝并没有多少忠心,更多想的是汉人利益,他是怕这么搞,这边的汉人要死绝。
元帝皱眉,转而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兵部尚书道:“臣愿意亲自带兵去消灭叛军,如果不成功,就为大元尽忠。”
“好好好!真是个忠臣!”元帝大喜,立即道:“朕给你兵权,你赶紧去!”
兵部尚书带着三万人,全都是小孩,也就是童子军离开皇城。
长安紫禁城内,信使跑到陈宇的寝宫门口,大声道:“陛下,边关急报。”
寝宫里走出个漂亮女官,从信使手里接过急报,回到了寝宫里。
陈宇没有在皇宫里使用太监,因为那职业太反人类,所以他的皇宫里只有宫女,因此他的生活起居都是宫女在伺候。
这些宫女基本都是从民间挑选,模样要挑选漂亮的,不能有丑女混进宫,以免丑到陈宇。
其中还有官宦家里的女儿,她们被陈宇要求送进宫来,是陈宇为了控制她们的家族。
而这些宫女都是官二代,当然不能让他们过来当普通宫女,所以她们在宫里担任的是女官职位,每个女官要负责管理十到二十个宫女。
紫禁城的占地面积很大,宫里的宫女有一万人,这些人都生活在后宫,而她们的工作就是打扫后宫,伺候好陈宇,还有就是给陈宇跑腿。
因为没有太监,所以原本需要太监做的工作,全都要这些宫女来做。
陈宇身边这个女官叫李凤鸾,是他前段时间刚选出来的随身女官,其工作内容就是原本需要太监干的活全都由她来干。
李凤鸾把急报交给正坐在龙榻上,享受宫女按摩捶腿的陈宇手里。
陈宇打开急报悠哉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就露出微笑,信件内容是:元朝的兵部尚书带着军队来投诚……
陈宇放下信件,伸展了个懒腰,自语道;“这元朝的江山已经到头!”
然后猛然起身,宫女们立即纷纷停手,跪在旁边不再动弹。
无聊的剧情直接跳过,陈宇接受那边的投诚,遂调大军向元大都前进。
陈宇从投诚的兵部尚书陈肃口中得知,元朝已空虚,此时大军过去只要接收城池即可。
果不其然,仅仅只是三万大军,所到之处,元军无不投诚。
元帝听闻消息,立即带着小朝廷,向着北方草原逃去。
陈宇没有意外的将整个关内北方统一,并且尊重历史,给元帝上了个元顺帝的庙号。
现在元朝这个敌人已无威胁,但他还要彻底消灭元朝。
不过攘外必先安内,得先把南方那三个军阀给解决。
时间眨眼就已到年底,从南方过来几人,求见陈宇。
李凤鸾给陈宇禀报:“陛下!朱元璋的使臣求见!”
“哦???”陈宇问道:“他他们呢?”
李凤鸾回答:“在礼部!”
陈宇立即说道:“叫他们来见我!”
“遵旨!”李凤鸾离开。
使臣被传召入宫,见到陈宇,但并没有下跪,只是作揖。
陈宇看着使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使臣说道:“老夫李善长!”
“哦!为何来见朕?”陈宇看着这四十多岁,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老头竟然就是李善长。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