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经济特区,京州市!

换源:

  汉东省委大院,会议室内。

厚重的木质会议桌泛着沉稳的光泽。

钟正国端坐于中心位置,眼神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座的每一位省委常委。

这些人,掌握着汉东省的权力脉络。

此刻,他正主持着这场可能决定汉东未来数年走向的省委会议。

议题并不复杂,核心只有一点。

是继续大刀阔斧,深化改革开放,在激流中搏击新的发展机遇?

还是步子放缓,稳住经济基本盘,在稳定中巩固现有的局面?

两种选择,代表着不同的思路,也牵动着各自的利益。

常委梁群峰适时地发言,观点明确,倾向于后者。

钟正国不动声色,巧妙地引导着讨论的走向。

话语间,倾向性已然显露。

会议的氛围,在钟正国与梁群峰默契的配合下,逐渐朝着他们预设的方向倾斜。

他们似乎要在保守与激进之间,寻找到那个最稳妥的平衡点。

既要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又要最大限度规避改革深化可能带来的未知风险与震荡。

眼看讨论趋于尾声,共识似乎即将达成。

钟正国指尖轻点桌面,准备做出总结性发言,将决议彻底敲定。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

“吱呀——”

会议室厚重的大门,毫无预兆地被人从外面推开。

突兀的声音打破了室内近乎凝滞的空气。

李为民的身影出现在门口,身后跟着他的秘书。

他的步伐略显匆忙,却依旧沉稳。

会议室内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紧接着,是一片压抑不住的哗然。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门口,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李书记?”

“他怎么回来了?”

“不是去京都开会了吗?这么快就结束了?”

“这……”

低低的议论声如同潮水般蔓延开来,带着惊疑,带着揣测。

在座的都是官场老手,立刻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每个人都清楚,省委书记的意外回归,尤其是在这个时间点,意味着什么。

钟正国与梁群峰精心铺排的局面,恐怕要横生枝节了。

李为民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歉意,迈步走入会议室。

他抬手,示意正准备起身的钟正国不必在意。

“抱歉,各位同志,打扰大家开会了。”

他的声音清晰,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瞬间压下了所有的议论声。

“我刚从京都赶回来。”

“想着上级和组织的最新精神,热乎着,正好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传达一下,交流一下。”

“哦?”

又是一阵轻微的骚动。

众人脸上的诧异更深了。

京都的会议结束了?

还有最新的指示?

这信息来得太突然了。

钟正国脸上的肌肉极其轻微地抽动了一下,那丝稍纵即逝的愠怒被他完美地掩盖在平静之下。

他迅速调整好表情,露出了温和的笑容,仿佛刚才被打断的不是他即将拍板的决定。

“李书记,您太见外了。”

“能第一时间听到上级的最新指示,我们欢迎还来不及呢。”

“您快请坐,给我们大家好好讲讲。我正好做个记录。”

说着,钟正国作势就要起身,打算将主位让给李为民。

这既是规矩,也是一种姿态。

然而,李为民却摆了摆手,阻止了他。

“钟省长,不用客气。”

他没有走向主位,反而随意地在旁边找了个空位坐下。

这个举动,让不少人心中又是一动。

李为民环视一周,目光在钟正国脸上短暂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开口。

他的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清晰地敲在众人心头。

“根据上级高层会议的最新决定……”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也似乎在给众人消化信息的时间。

“下一阶段,我们工作的总基调,还是要持续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

这四个字一出,会议室内的空气仿佛又凝固了几分。

不少人下意识地看向钟正国。

这与刚才会议讨论的主流方向,隐隐有些不同。

李为民没有停顿太久,继续说道。

“而且,中央对我们汉东省寄予厚望。”

“咱们汉东省,被中央点名,列为改革的重点试点省份。”

试点省份?

这分量就更重了。

意味着更大的自主权,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更意味着中央的关注。

李为民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最后落定。

“其中,京州市,更是被明确指定为此次改革的试点城市。”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定位,就是经济特区。”

深化改革!

试点省份!

试点城市!

经济特区!

一连串重磅信息接连抛出,如同惊雷一般在会议室内炸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