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门在身后关上,隔绝了里面尚未散尽的微妙气氛。
王山市委书记那句“散会”,言犹在耳,干脆利落,却也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水面,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
陈岩石几乎是第一个冲出会议室的。
他的脚步沉重,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皮鞋跟敲击着光洁的走廊地面,发出噔噔的响声,仿佛是他内心愤懑的鼓点。
脸色铁青,几乎能拧出水来。
嘴唇紧紧抿成一条线,下颌绷得死死的。
在他看来,赵立春刚才那番表演,简直是对原则的亵渎。
什么改革草案。
什么熬夜拟定。
什么放在家里。
全是托词!
全是这个年轻市长玩弄权术的手段!
那套“既要又要”的理论,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呢?
不过是和稀泥,试图蒙蔽所有人,尤其是王山书记!
“哼!”
一声冷哼从陈岩石鼻腔里喷出,带着浓浓的不屑。
“这次算你运气好,让你蒙混过关!”
他在心里狠狠地想着,牙关几乎咬碎。
“我就不信,你赵立春就一点别的把柄都抓不到!”
这个赵立春,真是个彻头彻尾的滑头!
明明在招待所的时候,答应得好好的,说会在党组会上就空调问题做自我检讨。
结果呢?
到了会上,轻飘飘几句话,不仅把自己摘了出去,反而把矛头引向了改革这种大而化之的议题上。
甚至还倒打一耙,暗示他陈岩石揪着空调不放是小题大做,是阻碍发展。
最让陈岩石憋屈的是,他竟然一时找不到精准反驳的切入点。
说吹空调?
他陈岩石承认,在招待所是吹了空调。
可那是因为天气实在太热,身体扛不住了,是被动接受。
难道他赵立春在自己办公室里吹空调,也是热得受不了才吹的吗?
明明就是贪图享受,脱离群众!
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怎么到了赵立春嘴里,就成了他陈岩石吹毛求疵?
更可气的是,这家伙还借机抛出了什么改革的宏大构想。
改革?
哼,说得比唱得好听!
什么深化国企改革,听着吓人,可根子呢?
还不是没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这些改革,最终能落实到京州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头上吗?
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吗?
还是又一场镜花水月的政绩秀?
陈岩石对此深表怀疑。
他觉得赵立春描绘的蓝图,不过是天方夜谭,是空中楼阁。
然而,会议室里走出来的其他人,想法却与陈岩石截然不同。
尤其是那些嗅觉灵敏,惯于见风使舵的“聪明人”。
他们清晰地感知到了会议室里风向的微妙转变。
王山书记最后的态度,无疑是对赵立春的一种肯定。
于是,这些人不再像之前那样对赵立春敬而远之,反而纷纷围拢上前。
一张张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嘴里的话更是像抹了蜜。
“赵市长,您刚才的发言真是高屋建瓴啊!”
“是啊是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对京州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赵市长,您对国企改革的思考,真是切中要害,深谋远虑,我们坚决支持!”
“您真是我们京州的领路人,我们都盼着您带领大家干出一番大事业呢!”
恭维声此起彼伏,将赵立春簇拥在中间。
赵立春脸上保持着温和的微笑,眼神却平静如水。
他心里清楚得很,这些人此刻的热情,有多少是真心,有多少是投机。
不过是看到王山书记没有追究空调的事,反而对改革议题表示了兴趣,便立刻调转方向,向他这位“新贵”示好罢了。
墙头草,随风倒。
官场生态,向来如此。
他并不点破,也不反感。
反而,他需要这些声音。
他需要这些人去传递信息,去放大他的声音,为他即将在京州展开的动作预热,造势。
他从容地应付着众人的恭维,话语不多,却恰到好处。
在寒暄与附和之间,他不动声色地向众人传递出一个模糊却又足够引人遐想的信号:京州,近期将会有大动作,尤其是在经济领域。
这番暗示,既是安抚,也是一种试探。
他在试探京州官场这些人的反应。
更深层次的,他是在隔山打牛,试探省委层面的态度。
毕竟,现在的汉东省政法委书记是梁群峰。
这位可是旗帜鲜明的改革保守派,对任何激进的改革措施都抱有警惕。
还有那位省长钟正国。
虽然表面中立,未曾明确表态支持哪一方,但谁都知道,他和梁群峰之间,算不上和睦,甚至是貌合神离。
自己想要在京州这块土地上,真正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没有来自上层的明确支持,或者至少是默许,阻力将会难以想象。
工作想要顺利开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这,还不是眼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他而言,最核心的挑战在于,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接手这具身体和这个身份不过短短时日。
根基未稳,人脉稀薄。
在这个敏感时期,绝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像某些穿越者前辈那样,迫不及待地开始拉帮结派,构建自己的势力版图。
那样做太过扎眼,也太过危险。
一旦引起有心人的警惕和反扑,很可能在新位置上还没站稳脚跟,就先一步遭到无情的清算。
当务之急,是蛰伏。
是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建设上去。
是用实实在在的政绩,堵住悠悠众口。
是用发展的成果,来争取最广泛的支持,包括来自上层的认可。
只有这样,他的改革之路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夜色渐深。
赵立春回到了赵家。
没有片刻休息,他径直走进了书房。
灯光亮起,映照着他年轻却沉稳的面庞。
他摊开稿纸,拿起笔,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开始奋笔疾书。
《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国有体制企业改革》——这个标题,他早已在心中酝酿了无数遍。
今天在会议上的即兴发挥,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
这份计划书的腹稿,确实已经在他脑中成型。
现在,他需要将那些思考,那些策略,那些数据,一条条,一字字,清晰、准确、有力地落在纸上。
他写得很专注,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
这份计划书,将是他向省委,乃至向更上层递出的投名状。
也是他撬动京州这盘棋局的关键杠杆。
必须字斟句酌,既要展现改革的决心与魄力,又要考虑到现实的复杂性和各方利益的平衡。
窗外,夜凉如水,星光稀疏。
赵立春停下笔,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投向深邃的夜空。
京州的局势比他预想的还要复杂。
王山书记的态度看似缓和,但未必就代表了完全的支持。
陈岩石这样的老同志,绝不会善罢甘休。
省里的梁群峰和钟正国,更是两座需要小心应对的大山。
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推行改革,单靠一份计划书,远远不够。
他需要更强大的助力,更明确的授权。
“是时候,去一趟京都了。”
一个念头,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骤然在他脑海中变得清晰而坚定。
“面圣!”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