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

换源:

  小张琦的老家没有地铁,所以她初中毕业有一次单独和侄女出来,他们到达了北潭的车站,可是哥哥嫂嫂没空来接他们。

哥哥让她坐地铁,说地铁站就在车站的旁边,可小张琦却不敢,因为她从未坐过地铁。

当时某滴软件上还有顺风车这一功能,小张琦也是第一次用,她打了之后又觉得不如去坐公交,还和侄女独自偏离上车点行走十几分钟。

后来司机打电话问了她们在哪,方才接到她们。

那是唯一一次自己和小侄女出门没有大人的陪伴,所以后来小张琦一直没去坐地铁。

小张琦第一次坐地铁是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来北潭玩,顺便找点兼职做。

那回的自己拖着一个超大的行李箱上了地铁,发现原来乘地铁很简单,并不是多难的一件事。

而高铁,高中刚毕业之时,去舞塬找一个姐姐玩,姐姐让小张琦坐高铁过来,可是小张琦说自己没坐过不敢。玩了两天要去北潭,姐姐又让小张琦坐高铁,可小张琦还是一样的说辞。

当小张琦坐地铁时,姐姐说其实地铁和高铁差不多。

过了两个月后,小张琦要回家乡的县城拿档案,这才第一次坐上了高铁。

张琦第一次拍证件照是在一年级,当时还很懵懂的小张琦被老师叫出来拍照时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可惜后来照片被张琦弄丢了,照片里的小张琦脸有点肉乎乎的,扎着两个“哪吒头”,穿着红白条纹的上衣。

因为妈妈每回都喂小张琦一大碗米饭,米饭都快要溢出来了,所以她的脸有点肉肉的,婴儿肥。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年级到三年级三年的体检,小张琦体重居然一点儿也没涨。

长高必然是长高了的,只是不记得长了多少。

因为身高长了,体重没变,小张琦也就变得瘦了些。

当时的小张琦还觉得很神奇,对胖瘦高矮并无概念,只是跑去找自己最喜欢的数学老师,也就是班主任,“老师,老师,你看我居然三年体重一点也没变。”

“那你得多吃饭。”老师这样答道。

或许是因为妈妈只带小张琦在外面生活了一年,便将她送到了学校的门卫爷爷奶奶那里住。

没有妈妈的强制喂饭,小张琦便自然而然的瘦下来了。

妈妈每回都会给自己扎头发,所以小张琦并不会扎,当门卫奶奶给她扎时,她总觉得不满意。

她开始尝试自己扎,可是却也扎不出妈妈扎的样子。

于是因为扎头发,她居然一直到早自习结束都没去上课。

后来,她的爸爸来了。

说了些什么,小张琦也忘了。

只记得妈妈周末带自己去吟溪与家乡接壤的一个叫做大松的小镇剪了头发,很短很短,短到学生头的那种。

现在自己很糙的原因一定是因为这个,不然为啥一个因为扎头发不满意就没上早自习的小女孩会变得这么糙!

不过小张琦扎这个头发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强迫症。

毕竟自己常常因为别人把自己头发弄乱,而使心情变得烦躁,如果有人考试前把自己头发弄乱,她考试的时候字都是潦草的,做完后就一直一直扎头发。

刚好那次,爸爸还来接小张琦,她考试不认真在扎头发这件事被爸爸清清楚楚地看到了。

妈妈那次除了带自己剪学生头,还带自己去饰品店打了耳洞,当时自己一脸茫然地看着对面的叔叔举着一把小枪对着自己射了两下。

也不疼,毕竟在这个年龄打耳洞最适合了,那个时候的耳朵不软也不硬,不会太疼。

自己也不知道耳洞是什么,自己打了耳洞,只知道妈妈买了一对耳钉,让自己一直戴着,戴了一个星期。

耳钉戴起来并不舒服,可是妈妈让自己不要摘,一个星期后妈妈给自己摘下耳钉,戴上了茶叶梗。

后来自己就戴着茶叶梗,戴了五六年,获知消炎棒的存在后,又换成了消炎棒,戴了两三年,便不戴了。

这么多年了,耳洞根本不可能会闭。

门卫的爷爷奶奶的女儿是学校里的王老师,没有教过自己,只记得偶尔会去王老师的宿舍吃饭。

小张琦学校的布局是入门一幢教学楼,然后一个很长的、坡度很高的楼梯上去,左边是教师宿舍,右边是学生宿舍。

连接或者可以说并没有连接上,因为这几幢楼都是独立出来的,最远的介于两幢宿舍楼之间的是学生食堂,学生食堂旁是厕所。

一开始,镇上的小学和初中是分开的。

自己犹记得一个好像是叫做芳芳还是什么的姐姐,当自己一年级时,她在上初中,她约小张琦的妈妈周末一起去吟溪的大松小镇玩。

小张琦还和妈妈一起去芳芳姐姐(暂且就这么叫吧)的学校找她,那是她第一次来这所学校。

只觉得这所学校里的学生跟自己不一样,感觉都是大人一般。

而且也感觉他们的学校比自己的学校要大好多,桌子椅子都要高级许多。

自己的学校都还在用什么长长的红色的木桌,可是他们好像用的都是单人的桌子。

后来她们一起去大松玩,那应该是小张琦记事以来第一次去大松。

以前去没去过,小张琦并不知晓。

还记得妈妈说自己小时候怕生,四个月了都没出门一次,好不容易出门一趟,回来之后又哭又闹,便再也不敢带自己出门了。

而且因为小张琦尤爱哭泣,半夜妈妈总要给她塞一个旺仔小馒头在嘴里,或者是糖,亦或者是桂圆干。

这样小张琦就不会哭了,她会含着那些东西一晚上,小馒头和糖会化,而桂圆干就不一样了。

以至于现在小张琦都不太喜欢吃这三样东西,而且这导致小张琦的蛀牙很多。

大松好玩的东西太多了,对于一直待在山村里的小张琦来说。

就像幼儿园时期的小张琦一样,非常喜欢外公所在的小镇。

大松有很好吃的卤鸡腿,妈妈每回都会给小张琦买几个。

但是有一次血丝没处理干净,所以吃了两口发现这个问题,妈妈就让自己扔掉了。

大松有一家面馆的拉面很好吃,他家的大排好吃又便宜,每个去过大松的同学都会提到他家面馆。

只是后来不开了,大概是小张琦初中还是高中的时候。

大松有好吃的蛋糕店,芳芳姐姐买了两个1.5的杯子蛋糕,就是在一次性杯子里做蛋糕的那种小蛋糕。

给自己一个给小张琦一个,小张琦第一次感受到小蛋糕的美味,她以前吃的都是那种包装袋装着的那种。

因为那种蛋糕好吃又便宜,因为量少吃起来也不腻。

大松有一家好吃的凉皮摊子,小张琦尤爱里面的面筋。

大松的蛋糕店后来还会卖瘦肉丸,里面的肉含量很高,煮出来都是肉的颜色。

那是小张琦吃过的最好吃的瘦肉丸前二。

后来的大松因为小镇建设,旧的店拆的拆,关的关,已经大不如前。

现在的大松,小张琦也不曾去过,也不知道建设成了何种模样。

也许很新,很繁华,一扫那股旧巷子气,可是,以前的店铺早已不在,童年的快乐也不复回来了。

小时候的自己以为大松很大,还会迷路,可是现在却发现大松其实就那么一条街,有吃有喝有衣服,吸引附近好几个城镇的居民去那里玩耍。

以前的大松是几代人的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