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姜潮东和徐奋他们两个的通力合作下。
很快,东芳服装厂就正式动工了。
在这期间,内地的很多地方也都开始宣布取消使用粮票。
只是这个消息似乎有些突然。
以至于很多倒卖粮票的贩子,手里的粮票都还没兑出去呢,就变成一堆废纸了。
要知道,很多人在捕捉到粮票可以用来赚差价之后,大多都压上了全部家当。
现在,粮票突然作废了。
这就意味着很多人倾家荡产,最终却只换来一堆没啥用处的废纸。
得知这一消息后,细仔兄弟俩更是专门跑来感谢了姜潮东一番。
若不是姜潮东之前让他们兄弟俩提前抽身。
恐怕细仔兄弟俩此刻的情况比起那些赔的倾家荡产的家伙们好不上多少。
对于这些,姜潮东却只是微微一笑,然后淡淡的来了句:“都是兄弟,说谢谢什么的,伤感情。”
……
时间过的很快。
不知不觉又过了几个月。
如今,姜潮东在深城的服装厂终于建成了。
开业当天,严冬更是叫着当地市里的几个手握实权的领导,亲自为他剪了彩。
之后的酒宴上,这几个领导还拍着胸脯保证,说姜潮东以后若是需要他们支持,只要说一声就行。
当然,这些话姜潮东也只是听听,并没有当真。
重活一世的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当领导的,基本上都是说一套做一套。
嘴上跟你说的称兄道弟,免费帮忙,实际上,不管你求他办什么事情,或多或少都得意思意思。
没办法,这就是商场的潜规则。
因此,在酒宴结束的时候,姜潮东便借着人情往来的由头,给几位领导回礼的时候,在送给几人打的礼物当中各自塞了一个信封。
不多不少,一人一万。
事实证明,在这人情往来的驱使下,姜潮东接下来无论是办营业执照,还是商铺审批,都是一如既往的顺利。
就连自诩经商多年的徐奋,见了姜潮东这一手操作之后,都不由得感慨,这家伙简直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
只是他却不知道。
不论是上辈子还是这一世,姜潮东对于人情世故和生意都有着他自己的理解。
跟徐奋这个循规蹈矩老老实实的生意人不同。
姜潮东认为,这天下就没有难做的生意,天下的生意就没有不难的。
既然决定了要经商,就不能只是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要知道,做生意的不止你一个,大家都在想方设法的把自己的买卖做大做强。
你想一个办法,他出一个绝招。
如果别人都在做的事情,你也跟着去一起做同样的事情,那你最终只能被市场淘汰,失败退场。
可你若是能换个角度去想,不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束缚,另辟蹊径,就算明知摆在你面前的是一堆黄土,说不定你也能卖出金子的价格来。
……
工厂建成之后,接下来就是正式开始生产了。
在徐奋的帮助下,很快他们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衣服。
由于姜潮东眼光独特,挑选出来的服装样式也是很受大家的欢迎。
他们厂里生产出来的衣服,一经上市就受到了大家伙的一致好评。
于是,在市场的刺激下,他们很快就连续赶制了一批又一批款式不同衣服。
只是,当这些衣服生产出来之后。
生意却并没有姜潮东之前预料的那般火爆。
这倒不是他生产出来的衣服款式不招人喜欢。
毕竟,每天来他厂里进货的人都快排到三里外了。
只是,来的人虽然不少,可这些人当中,大多只是买几件或者几十件。
这生意数据,虽不至于亏本,但是赚钱什么的就别想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深城这地方就这么大,人们的购买力有限。
就算姜潮东他们厂里生产的衣服再怎么时尚,人们也不可能把钱全花在买衣服上。
他们终归是要吃饭生活的。
现在这个时代,又不跟上一世似的,铺天盖地的各种广告、网络宣传、电视报道什么的到处飞。
这个时代,别说网络了,十里八村的,谁家能有一台电视都算是烧高香了。
在这个时代,唯一能算得上宣传手段的估计也只有报纸了。
奈何,全国各地,报纸多的数不胜数,若是想靠着在报纸上登广告把衣服卖出去,那也不现实。
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之后。
姜潮东最终还是想到了办法。
既然上报纸打广告不行,那他索性就直接派人上门宣传。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
姜潮东便让细仔和细坤兄弟二人带着服装厂生产出来的衣服样本开始全国各地的跑市场。
一开始,他们定下的目标只是沿海的十几个港口城市。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和推广后。
市场总体的反向还不错。
这些地方很多人到后面甚至都不需要细仔两个上门去,便开始主动找他们订货。
眼见沿海城市的市场已经初步打开了局面。
接下来,他便让细仔他们开始向着内地发展。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只是在几个知名的服装市场宣传。
慢慢的,内地开始有人主动上门打听。
随着他们生产的衣服在内地市场逐渐有了名气。
奈何国内市场实在是太大了。
仅靠细仔他们两个,就算是跑断腿也还是有宣传不到的地方。
这时候,细仔兄弟俩在姜潮东的指导下,着手招募了一批像他俩一样全国各地到处跑宣传、联系业务的推销员。
人多果然好办事。
自从有了这些推销员后,细仔兄弟俩再也用不着全国各地到处跑了。
如今的他们,只需要对这些销售稍加培训,然后就可以在办公室等着了。
由于他们给出的工资待遇什么的都十分丰厚。
这些推销员干起活来那也是相当卖力。
还没过多久,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便像是雪花一般主动送上门来。
面对这么大数量的订单,哪怕服装厂里的机器二十四小时不停机的连轴转,都还是有些供不应求。
面对这种局面,姜潮东却像是早就预料到了,而且,看这家伙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他似乎早就有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