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委婉的拒绝

换源:

  张向北猜到了老者的身份不凡。

听到这话以后,他便笑着向老者伸出手来:“原来是省研究院的领导来指导工作,这下小岗村算是有福了。”

老者态度和煦,上下打量他一眼,轻轻点头:“小伙子,你的选择性除草剂我专门试验过,当真是让我印象深刻,指导谈不上,我是上门取经的。”

后面跟过来的张成,听说是省城来的领导,当下连话都不会说了。

还是老婆在身后轻轻推了他一把,张成这才反应过来:“领导好!还没吃饭是吧?你们先坐着,我再添两个菜。”

老者淡笑着摆摆手:“我看这黄面饼子就挺好。”

周主任这时候赶忙拦住张成:“导师不喜欢铺张浪费,不用再添菜了。”

张成下意识的开口道:“这怎么好意思,都是农家饭,没什么可吃的。”

而老者则是缓缓摇头:“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也是过过苦日子的,再说了,这饭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就成,千万不能铺张浪费,这可是要犯错误的。”

无奈之下,张母只能张罗着给周主任老者还有司机各端了一碗稀饭和黄面饼子,就着咸菜吃了起来。

老者端起碗来先吃了一口,这才用询问的目光看向了宋文华父女。

毕竟摸不清楚对方的身份,贸然开口难免会惹出笑话。

张成还没反应过来。

张向北赶紧开口介绍:“这位是宋文华宋伯伯和他的女儿宋茜,之前小岗村缺水,就是宋伯伯提醒我用农业滴灌技术解决的问题,没想到还真的给搞成了。”

老者一听顿时来了兴趣:“没想到你们连这种技术都搞出来了,敢想敢干!很难得啊。”

说到这里,老者看向了宋文华:“真是想不到小岗村卧虎藏龙,居然还有人知道滴灌技术,你之前是哪个学校的?”

宋文华刚刚从牛棚里面出来,说话显得有些拘谨,只是简单的回答道:“南方农学院。”

他这么一说,老者双眼放光:“你是什么时候进农学院的?”

这时候宋文华犹豫了一下。

张向北看得出来他有些拘谨,于是就笑了起来:“宋伯伯,有什么说什么!”

宋文华目光有些复杂:“四十年代,当时为了躲避战乱,农学院迁到了香江,就是在那边我接触到了一些外来的思想,以至于在学术方面犯了错。”

老者没有多问,而是大有深意的说道:“现在上面已经意识到了运动的问题所在,接下来会认真讨论部分同志的错误问题。如果是错的,我们批评教育,如果是对的就要及时加以改正,所以你也不要有太多的思想负担。”

这话里面说的很清楚,现在上面的风气变了。

宋文华显然听明白了,他的双眼有些放光,不过出于谨慎,他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老者跟宋文华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两个人聊起来总有共同话题。

而一旁的张向北,听着听着脸色就是微微的一变。

这老者跟宋文华自报家门,说他叫何志国。

这个名字他听过。

不过并不是在现在,而是埋藏在记忆之中。

当初宋希跟他说过,他父亲就是因为何志国的关系,才会被平反的。

只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好像两个人并不认识。

继续往下听,他才明白过来。

原来两个人是校友,只不过入校的时间相差了几年,但是有认识的人。

当天晚上在张家住了一晚,何志国询问了一下张向北有关选择性除草剂以及新型复合肥,和农业滴灌技术的相关问题,他一一作答。

何志国对于张向北非常的看好:“年纪轻轻,在农业方面非常有天赋,考虑一下来我们研究所吧?”

张向北是有些心动的,不过他心里面很清楚,现在还不是时候。

他的首要目标是家庭,将父母安顿好,带领小岗村走向富裕,和宋希成婚,这才是他当下最该做的。

而且他更清楚接下来整个社会的走向。

因此他委婉的拒绝道:“何教授,我还年轻,再加上基础也不牢靠,要是现在学习,以我的年纪来说有些太遥远!还不如踏踏实实干点实事。”

听到这话,何志国倒也没有失望:“人各有志,不管怎么做,都是为国家做建设。”

说到这里他还续了一句:“今后你要是有什么需要的话,尽管到省里面研究所来找我。”

回到房间之后,张向北心里面多少有些忐忑。

原因很简单,宋文华跟何志国这么一聊,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宋文华就要离开小岗村了。

这岂不是说他跟宋希之间的关系又要出现问题了?

心里面这么想着,张向北沉沉的睡去。

第二天陪着老者在村子里面走了一圈,做了一下实地考研,然后便跟周主任离开了。

刚到家里面,便见了母亲正在往筐子里面放鸡蛋。

张向北便随口问道:“这是谁家又有红白喜事了?”

张母白了他一眼:“平时看你怪机灵,怎么现在这么不开窍?你宋伯伯刚放出来身体弱的很,就应该吃点东西补一补。”

说到这里,张母狠了狠心又往里面放了七八个鸡蛋。

于是张向北提着篮子出了门走向隔壁。

这隔壁就是村委,宋文华临时没有住处,就暂时先住在这里了。

进门便见到宋希正在洗衣服,一边用手在身上抹着一边问道:“小北,你来了。”

张向北将篮子递了过去:“我妈说宋伯伯身体有些差,要吃点鸡蛋补一补。”

宋希脸上露出一抹感激的神色:“谢谢你了。”

“你怎么来了?进来坐吧。”宋文华这时候迈步出来,见到他之后便是眉头一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