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完成那一小部分复杂图案的编织后,林建国的信心大增,他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地继续投身于竹篮的编织工作中。阳光逐渐变得炽热,毫不留情地洒在院子里,林建国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他手中正在编织的竹条上。他浑然不觉,全身心地沉浸在手中的活计里,眼神紧紧盯着竹条的走向,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专注与执着。
随着编织工作的推进,林建国渐渐发现,新竹子虽然质地优良,但在加工过程中损耗极大。由于其硬度较高,在切割、打磨和编织时,稍有不慎竹条就会断裂,导致前功尽弃。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珍贵的材料,也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工期愈发紧迫。他看着地上一堆因为各种原因报废的竹条,心中暗暗叫苦。
“这样下去可不行,材料浪费太多了,再这样,恐怕到交货时间都完成不了订单。”林建国眉头紧锁,自言自语道。
王秀兰在一旁看着丈夫焦虑的样子,心中十分心疼。她放下手中正在晾晒的衣物,走到林建国身边,轻声安慰道:“建国,别太着急,咱们想想办法。要不,找村里的人再帮着一起处理处理竹子,人多力量大,说不定能减少些损耗。”
林建国听了妻子的话,眼前一亮,“秀兰,你说得对。我这就去找张二牛他们帮忙。”
林建国匆匆走出院子,来到张二牛家。此时,张二牛正在院子里劈柴,看到林建国进来,他连忙放下手中的斧头,迎上前去。
“建国哥,咋了?是不是编织遇到啥问题了?”张二牛关切地问道。
林建国将材料损耗大以及工期紧张的情况跟张二牛说了一遍,张二牛听完,毫不犹豫地说:“建国哥,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这就叫上村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去你家帮忙。”
在张二牛的召集下,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很快来到了林建国家中。他们分工明确,有的帮忙劈竹条,有的负责打磨,还有的协助林建国编织一些简单的部分。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竹子的加工效率大大提高,材料损耗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然而,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在编织过程中,林建国发现,由于新竹子的特殊质地,竹篮的上色变得十分困难。普通的颜料根本无法附着在竹篮表面,即使勉强上色,颜色也显得暗淡无光,与他设想中鲜艳亮丽的效果相差甚远。这让林建国再次陷入了困境。
“这可怎么办?上色不好,竹篮的整体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林建国看着手中一个尝试上色但效果不佳的竹篮,心急如焚。
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刘老头来到了林建国家中。他看到众人焦急的样子,便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林建国将上色的问题告诉了刘老头,刘老头沉思片刻后,说道:“我听说邻村有个老漆匠,他有一种特殊的颜料配方,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我陪你一起去问问他。”
林建国听了,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他和刘老头立刻动身前往邻村,找到了那位老漆匠。老漆匠听明来意后,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他向林建国介绍了一种用天然植物和矿物制成的颜料,这种颜料不仅附着力强,而且颜色鲜艳持久,非常适合用于竹篮上色。
林建国听后,十分高兴,他向老漆匠详细询问了颜料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并购买了一些原料。回到家后,他按照老漆匠的指导,开始制作颜料并尝试给竹篮上色。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成功地为竹篮上好了色,一个个精美的竹篮逐渐呈现在众人眼前。
在家人、邻里的帮助下,以及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林建国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虽然前方依然充满挑战,但他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这批订单,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也为村子争光。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