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村子里,然而村民们的心情却依旧沉重。经过一夜的休息,大家带着简单的工具,再次齐聚在被暴雨肆虐过的水渠施工现场。望着眼前那片被雨水冲得七零八落的沟渠,有人轻轻叹了口气,但更多的是坚定的眼神,因为他们知道,退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林建国站在众人面前,清了清嗓子说道:“乡亲们,昨天那场暴雨给咱们的工程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咱们已经走到这一步了,绝对不能放弃。现在咱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修复受损的沟渠,大家都想想办法,看看怎么干。”
这时,张二牛挠了挠头说:“建国哥,这修复沟渠得要不少材料啊,咱们之前准备的沙袋都被水冲走了,石头也不够,这可咋办?”众人听后,纷纷露出担忧的神色。
林建国思考片刻,说道:“材料的问题大家别担心。咱们先把能利用的材料收集起来,看看还缺多少。另外,村里不是有一些闲置的旧砖头吗,咱们可以把它们利用起来。还有,大家家里要是有多余的木板、铁丝之类的,也都拿出来,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村民们纷纷点头,立刻行动起来。有的村民开始在施工现场四处寻找被雨水冲散的沙袋和石头,将它们重新整理归位;有的则回家翻找闲置的材料。王秀兰也带着村里的妇女们来到工地,她们不仅带来了自家的一些工具,还煮了一大锅热气腾腾的姜水,给在工地劳作的村民们驱寒。
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村民们相互帮忙,有的力气大的年轻人主动帮着年老体弱的村民搬运重物;有的经验丰富的村民则在一旁指导大家如何辨别哪些材料还能继续使用。李大爷虽然行动不便,但也拄着拐杖在一旁出谋划策,他仔细查看受损的沟渠,回忆着过去修复水利设施的经验,不时地给大家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议。
经过一番努力,材料基本收集齐了。林建国根据村民们的体力和技能,重新进行了分工。挖掘小组负责清理沟渠内的淤泥和杂物,为修复工作做好准备;修复小组则利用收集来的材料,对受损的沟渠进行加固和修补。只见修复小组的村民们有的拿着砖头,小心翼翼地堆砌在沟渠坍塌的地方;有的则用铁丝将松动的石块捆绑在一起,增强沟渠的稳定性。
在修复过程中,大家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在堆砌砖头时,由于沟渠底部的泥土松软,砖头总是难以摆放整齐。这时,一位村民提出可以先在底部铺上一层木板,增加稳定性,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众人齐心协力,按照这个方法,很快解决了砖头堆砌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损的沟渠在大家的努力下逐渐恢复了模样。虽然修复后的沟渠看起来有些参差不齐,但却凝聚着全村人的心血和汗水。望着渐渐成型的沟渠,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林建国看着大家疲惫但满足的神情,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正是这种邻里间相互扶持、齐心协力的精神,让他们能够一次次战胜困难,也让村子变得更加温暖、团结,而这也正是邻里互助的意义所在。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朝着修建好灌溉水渠的目标前进,为村子的未来努力奋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