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章 持续攻坚与邻里援手

换源:

  完成第一个福字竹篮的编织后,林建国并未有丝毫懈怠。第二天,当天空还未完全被朝阳染亮,他便又坐在了院子里那熟悉的小板凳上,面前摆放着尚未完工的竹篮半成品以及一堆挑选好的竹子。他深知,时间紧迫,距离交货日期越来越近,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林建国拿起一根经过温水浸泡、柔韧性增强的竹条,准备编织第二个福字竹篮。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起初进展还算顺利,他熟练地勾勒出福字的笔画,动作比之前更加流畅。然而,随着编织的深入,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专注于细致的编织工作,他的颈部和肩部逐渐传来酸痛感,手臂也开始变得沉重,编织的速度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王秀兰在一旁看着丈夫紧皱的眉头和略显疲惫的神情,心疼不已。她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糊,轻声说道:“建国,先喝口热乎的,歇一歇,别累坏了身子。”

林建国停下手中的动作,接过玉米糊,感激地看了妻子一眼,“秀兰,谢谢你。不过时间不等人,我得抓紧点。”他几口喝完玉米糊,又迅速投入到编织中。

在编织过程中,林建国还面临着另一个挑战——如何保证每个竹篮的质量和图案都能保持一致。尽管他已经尽量按照第一个竹篮的标准去做,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竹条的色泽在不同光线下看起来略有不同,编织时的力度也难以做到完全精准无误。这让林建国有些苦恼,他担心这些细微的差异会影响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正当林建国为这些问题发愁时,邻居张二牛走进了院子。“建国哥,我听说你接了个大订单,在忙着编竹篮呢?”张二牛热情地打着招呼。

林建国抬起头,笑着回应:“是啊,二牛。不过这活不好干,问题一个接一个。”

张二牛看到林建国面前的竹篮和工具,好奇地拿起一个半成品端详起来。“建国哥,你这竹篮编得可真好看,这福字太绝了。有啥问题,你跟我说说,说不定我能帮上忙。”

林建国叹了口气,将遇到的时间紧迫、身体疲劳以及质量一致性的问题跟张二牛说了一遍。张二牛思索片刻后,说道:“建国哥,我觉得这时间和身体的问题,咱可以想办法。我今天没啥事,要不我帮你一起编织,这样能快些。而且,咱们可以轮流着来,累了就歇会儿,保证不耽误进度。”

林建国听了,心中一阵感动,“二牛,太谢谢你了。不过这编织手艺,你会吗?”

张二牛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以前看刘老头编过,自己也试着弄过几次,虽然比不上你,但一些基础的活还是能做的。你教我,我肯定能学会。”

林建国看着张二牛真诚的眼神,点了点头,“行,二牛,那就麻烦你了。我先教你编织的基本手法和注意事项,咱们一起把这订单完成。”

于是,林建国耐心地向张二牛传授编织技巧,从竹条的挑选、处理,到编织的顺序和手法,一一讲解清楚。张二牛学得很认真,很快就上手开始帮忙编织。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竹篮的编织速度明显加快,而且因为可以轮流休息,林建国的身体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与此同时,王秀兰也没闲着。她在一旁帮忙准备编织所需的材料,将竹子劈成竹条,处理好麻线,还不时为两人递上茶水,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小虎也在一旁好奇地看着大人们忙碌,偶尔也会帮忙递个工具,为这个紧张的工作氛围增添了几分童趣。

随着一个个竹篮逐渐成型,林建国心中的压力也慢慢减轻。他知道,在家人和邻居的支持与帮助下,他一定能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这笔订单,为改善家庭生活迈出坚实的一步。而这一次邻里间的互助,也让他感受到了村子里温暖的人情味,更加坚定了他在艰难求生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