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天翻地覆

换源:

  “啪!”

“你是不是穷疯了?这种事情居然也敢做?”

“清……清哥,我真不知道那些人是骗子,他们一开始跟我说到不同的地方买卖国库券不算是违法的,但是那些混蛋摆了我一道,现在很多国库券的买家不愿意出高价回购了!”

“清哥、清哥,你是名牌大学出来的大能人,可不可以帮我一次?就这一次!!!!”

“起来!”

永溪村新二层小楼门前,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同族堂弟陈永光,无尽的怒意在陈永清的心中涌现——他是真没想到,以前那个唯唯诺诺、只知道跟在自己屁股后面抓泥鳅的邻家弟弟,长大之后竟然有胆量跟着那些投资客,前往全国各地买卖国库券,结果呢?

这一批投机客说到底也只是最低级的‘跑单帮’,买卖出去的国库券也不过是上家分派下来的,从中赚取的利润很低。

利益动人心!

国库券异地买卖第一人是大名鼎鼎的杨百万,同时也是众多投机客的‘偶像’与‘目标’。

在名与利的双重刺激之下,带着陈永光异地买卖国库券的这些投机客,从北方来到鹏城之后,立即拿着手里价值200万的国库券与第三方买家做交易,赚取了250万的差价。

此事自然是不可能掩盖太久,所以这些投机客早就把陈永光当作了替罪羊,等到上家发觉不对劲,重新安排专人前往鹏城调查,这才发现自己的手下已经‘叛变’,而且还拿着自己的钱亡命天涯,只留下陈永光——这个倒霉透了的替罪羊,后知后觉地回到永溪村避难。

原本陈永清正处于永溪食品加工厂源源不断地推出永溪果罐头的喜悦当中,然而,堂弟陈永光突然回到村里避难也就算了,还求爷爷告奶奶地跪在他门前、央求他出手搭救!

出手搭救?

陈永清觉得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他又不是什么慈悲心泛滥的圣母,管得着吗?

“陈永光,我不会救你的,这是你犯下的错误,就应该由你自己来承担错误!”

“清……清哥,你可不能见死不救啊!!!”

“清……清哥,我给你磕头了!求你救救我吧!!!”

“噗噗噗……”

极其响亮的磕头声回荡在陈永清的家门前,这一幕让陆续走来围观的同村人也是于心不忍,可在了解到事情的原委之后,也立即熄灭了劝一劝陈永清出手相助的心思——

几百万的债,谁惹上谁就倾家荡产!

也就是陈永光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否则的话,这一笔债足以让陈永光家破人亡!

然而,面对邻家堂弟的求助,陈永清无动于衷,脸上始终保持着冷淡,更是让围观的同村人见识到了陈永清的‘冷酷无情’——有些事情的口子不能开,开了就是没完没了的灾难!

陈永光走了……像一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再次离开了永溪村,最终去向……

等到陈永光的身影消失在村口处,原本还想着看热闹的同村人顿时作鸟兽散,实在不想对上陈永清即将爆发出来的怒火,可是他们没有发现,陈永清一下子就冷静下来了。

“康哥,安顿好那小子,别让他做傻事!”

“知道。”

有了堂哥陈永康出马,陈永清倒是不担心那个被别人骗了、还替别人数钱的邻家堂弟做出某些蠢事。

陈永清当面说了不帮,那么他就绝不会用自己的钱来给别人买个教训。但是,居然有人算计到他的堂弟头上……这种事情不论对错、只看血缘!

在这个疯狂的时代里,异地买卖国库券这一个灰色市场所带来的灰色收入,造就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利用国库券异地差价来实现原始资本积累的‘鳄鱼’。

正处于‘幼儿期’——或许连‘幼儿’都称不上的内地金融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法制简陋、秩序紊乱、有机可乘——杨百万不是个例,人人都想成为下一个‘杨百万’!

1981年7月,我国有关部门决定恢复发行国债,财政部首次以单位为对象发行国库券48.66亿元。1982年7月,财政部首次向个人发行国库券。

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家采取国债发行优先的原则,即时间优先、价格优先;所谓的‘时间优先’是指其他债券发行安排在国债发行之后,‘价格优先’则是指国债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从198年17月重新发行国债至1985年,发行的国库券都是10年期的。在此期间发行的国债特点有:一是摊派发行;二是不可转让;三是企业购买的国库券利息低、个人购买的利息高。这也导致了国债发行成为了一项最高级别的行政任务。

在这一时期,国债一级市场采取行政方式来发行,但是又不存在自由转让的二级市场,流通速率尤为低下,导致了国债认购不积极、黑市交易盛行、转让价格低廉。

于是乎,1987年10月,在沪市股份制联谊会上,时任工行沪市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的经理黄圭贤在发言结束时加了一句:“建议开办国库券转让业务”。

在保证每年国债发行任务的最高等级压力下,财政部在1988年3月上报了《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试点实施方案》,此后,有关部门正式批准今后发行的国库券可上市流通。同年4月起,率先开放沪市、鹏城、奉天、冰城、江城、山城和长安等7个城市买卖国库券。4月21日,1985年、1986年发行的国库券在沪市出现成千上万人抛出与争购的盛况。

同年6月又开放54个大中城市进行国库券买卖。到了1991年3月,全国大概有400个城市都开放了国库券交易。

问题来了,陈永光是怎么接触到国库券买卖市场的呢?

1988年,高中肄业且只有17岁的陈永光在家人接连离世后就离开老家永溪村,前往羊城、鹏城等大城市打工赚钱,正是在大城市打工期间,陈永光偶然认识了一批从湘省、鄂省、浙省等外地来的国库券‘分销商’。在这些‘分销商’的竭力蛊惑之下,陈永光没有把持住自己的贪婪,从1989年春节过后就辞了在制衣厂的工作,跟着‘分销商们’买卖国库券。

想要马儿跑,自然要给马儿吃饱!

从1989年3月开始,陈永光跟着这些外地来的国库券‘分销商’在羊城、鹏城等粤省大中城市买卖各类国库券,总价值或许有1000万,而他个人分成累计有12万左右。

买卖国库券所得快钱的几何式堆积,让陈永光彻底迷上了这种赚钱方式。

此后,陈永光继续跟着那些外地来的国库券‘分销商’东北西跑,几乎将全国的大中城市、乡镇村庄都走了一圈,陆陆续续经手的国库券总面值,或许达到了三千万!

上天要使人灭亡,必定先让其疯狂!

通过买卖国库券的钱越赚越多,这也让陈永光见识到了什么叫作真正的‘纸醉金迷’、‘乐不思蜀’——穿不完的高档时尚服装、喝不完的名贵酒水、买不够的豪华名车……

就陈永清所知的——永溪村里面,除了陈永清一家之外,也就陈永光家的老宅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就变成了一栋3层楼的现代乡村别墅,据说这一栋乡村别墅里面还挖了一个泳池。

在陈永光最风光的时候,陈永清一直在羊城读大学,没有多少心思和精力来关注这个突然发家致富的邻家堂弟,可当他重新关注这个邻家堂弟的时候,邻家堂弟已经变成了一条浮财散尽、妻离子散的‘流浪狗’,而且还正处于被债主暴力追债的困境……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或许,往日的陈永光在陈永清炫耀之际,并没有想到今时今日的自己会成为丧家之犬。

再次重新看到堂哥陈永康,而且还带着两荤两素的晚餐来‘探望’自己时,陈永光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他知道这一个安排肯定是陈永清的授意,只因他对陈永康不对付。

“原……原来清哥……一直在帮我……”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