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经理汉斯瓦格纳从柏林回来,只看表情,就知道结果不错。李巍看了看合同文件,没有多少犹豫,就签字确认。
虽然,融资没有达到李巍的预期,但是,也还说得过去,总的融资额度达到了三十万马克(李巍可以先拿回五万马克),而且其他的投资人担保贷款事宜也都有了着落。
研发费用五万马克,李巍已经全部收回了,其他的都将会是净赚!
而且,在瓦格纳经理的据理力争之下,威廉厂的名号保住了!虽然李巍甚至认为这是一个负担,但瓦格纳经理认为是功劳!入乡随俗,李巍也不能太过的淡泊,“不求名”!
“瓦格纳经理,从现在起你就是威廉飞机制造公司的总经理了。我的百分之十五股份中,会拨给你百分之三。在董事会中,我的表决权就交给你了!”
拉到的投资额少了,李巍的股份就多了,哪怕赠予瓦格纳经理百分之三,他仍然有百分之十二的股份。
汉斯瓦格纳短短几个月时间,农奴翻身把歌唱!满面红光。
李巍继续道:“我在哥廷根这边还要继续读书,顺便的完善岩鸽机,也同时搞研发。这里,可以看作是公司的一个独立核算的研发部门。你呢,在吕贝克生产经营那一套一把抓,其他的我不担心,但有一点我需要提醒你:你我是绑在一起的,千万不要被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资本给忽悠了。”
“老板,我保证公司的主导权不会旁落,公司永远是咱们的。”汉斯瓦格纳拍拍胸脯,表了忠心。
至于能不能做到,李巍其实没有把握。公司董事会的组成中,占了百分之二十股份的白手套集团没有投票权但有否决权。其他的投资人,单一的股份占比,没有超过李巍和汉斯瓦格纳的。这个股份组成,看似安全,但资本家们其实有很多把戏可以玩。汉斯瓦格纳虽然经营管理的水准还是可以,但玩资本,并非其擅长。
“我相信你。”李巍给了一碗鸡汤:“不仅要尽快保证军品的供应,还要抓紧时间对外销售,要招聘一个飞行高手,巡回飞行表演,我建议先去北欧四国(挪威瑞典芬兰丹麦),这个市场一定要抓住。”
这个时代,卖飞机都模式一般是派人先去做飞行表演,展示飞机的性能。德国的航空政策规定,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这三个是当作敌国看待的,根本就不允许有任何航空业方面的交易。虽然岩鸽机只是木飞机,但是,出世的时机恰到好处,全世界航空业正是从双翼机向单翼机转型的时期,作为一款几乎算是领先出场的单翼教练机,对各国都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而且,北欧几个国家,乃是德国工业产品的传统势力范围,客户相对容易接受威廉厂的教练机。
“还有波罗的海三国。”瓦格纳道。
嗯,这是李巍时空思维的误区,忘记了,此时波罗的海三国还没有被苏俄吞并。
随后,李巍和汉斯瓦格纳进行了一场商业谈判。随着新的投资注入,李巍就不能为所欲为了,所有的财务活动都是有限制的,因此需要谈判。
首先是B型,军用教练机,也就是缩短机翼的型号,研发费用一万马克。
第二种是民用的双座机,为A型。研发费用五千马克。
第三种类是单座型号的战斗训练机,为C型,研发费用五千马克。这是李巍的创意,在投标时,李巍试探了格林和乌德特两位,两人对此都非常有兴趣。用这么一款造价低廉的飞机,训练空战战术,经济上非常划算。德国空军看到了优点,李巍自然也是为了中国的空军考虑!
其实还有第四种型号,这个就不必要给汉斯瓦格纳商量了。第四种型号为岩鸽E,主要是民用型号。与岩鸽ABC最大的区别在于发动机使用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的V8直列气冷发动机,当然,仪表等也采用英制。发动机,仪表等,李巍已经从英国购买了,已经抵达汉堡。改造任务量并不大,几千马克足以完成试飞。之所以没能直接运到哥廷根,原因就是关税!
这个时代,德国对输入类似发动机之类的工业品关税非常高,竟然高达百分之三十!但比德国更狠的是英国,对工业品的输入关税,竟然高达百分之六十!
岩鸽E,也就是英国德哈维兰发动机版本,乃是李巍打算在中国或者英联邦国家生产,在英国和英联邦销售的产品,英国关税虽然狠,但是在英联邦内部关税很低,比如南非,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除此之外,他还必须未雨绸缪啊,欧战一起,他搞不到德国阿古斯的发动机,岂不是抓瞎?而德哈维兰发动机,就是岩鸽机使用的阿古斯发动机的备胎!
谈妥了后续研发事宜,汉斯瓦格纳高高兴兴的去吕贝克建厂,这边小批量生产和研发不停,李巍必须在中国派来飞行员之前,至少把四架捐赠的飞机造出来。
木质机身的飞机,生产速度是非常快的!哪怕是在哥廷根这二十多个人,一个月造个两架都不是问题。
"田霈,都学会了吧?”
“应该没问题了。”
“我在汉堡已经为你招了几个技术工人,你这就抓紧时间回国吧。”
李巍已经向国内转移了木皮的生产线。话说他在这几个月又订制了一套木皮加工设备,投资还是两万多马克,但经过了升级,产量如果三班倒一个月至少两百吨。
当前在厂内使用的这套木皮加工设备,也会改造升级,完毕之后也会送回国内。两套设备,能月产四百吨木皮!
比木皮加工设备投资更大的,乃是一整套的火力发电机组。仅仅三千六百匹马力的双联发动机组,竟然要高达七万马克!贵的让李巍龇牙咧嘴。
除了木皮加工组田霈和两个木工,一同归国的还有蒙皮组黄家的两个纺织女工和设备。
“你们几个,要抓紧时间,投产。”李巍道。
木皮在这几个月的不间断生产中,储备了足足两百吨,生产百十架飞机都不是问题。而丝绸也储备了至少够五十架飞机的原料。只要半年内把木皮和丝绸输送到德国,就绝对不会耽误生产。
而且,周冰客那边经过几个月时间,已经把第一批木材送到了四川。在李巍父亲的协助下,厂区都建设的差不多了,田霈等人回国,就能投入生产。
田霈团队的产品,不仅仅有木皮,还有一项半成品:听音机!
雷达,李巍暂时没搞出来,但是防空的另一种玩意,早已经搞定。
这就是听音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出现的东西。
不过,相对于一战产品(学校的实验室中就有),李巍找了声学专家更加科学设计了一番。也是木皮制造,形状仿佛一只大碗,直径足足的三米。其技术核心并不在这只巨大的木碗,而在于纯粹机械的谐振腔!安装不同的谐振腔,可以监听不同转速的螺旋桨噪音(比如螺旋桨转速1800转,就用1800号的谐振器腔)。而且其机械设计,也可以做到方位精度误差三度以内,预警距离至少二十公里,甚至可达三十公里以上。
比起这个时代常见的大喇叭听音器,倒是也不算先进,但其他的听音器都是金属的,李巍搞的这种造价低廉!
这玩意的需求量,肯定会非常大,不仅仅是中国空军会用,德国空军在没有雷达的情况下也会使用。这种产品的数量级,肯定是以万为单位的!
简单是简单,但量大,总利润不一定比造飞机少!
丝绸组,除了纺织丝绸蒙皮,也是有产品的,那就是降落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