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毕业.课题

换源:

  七月,哥廷根大学航空工程专业毕业,李巍顺利的拿到了硕士学位证书。在这一年,航空工程专业十一个应届学生,加上三十多个留级生,一共毕业十七人,乃是历年最多!

反正,帮李巍免费打工的几位留级生都顺利的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在这些人的加盟下,涡流小队顺利的完成了大黄鸭的工程设计,已经进入了样机制造阶段。至于涡流小队从这些留级生身上学到了什么,只能说,太丰富了!

不过,大黄鸭的气动试验,就没有岩鸽机那么好运了,小风洞,低速风洞实验还好说。但高速风洞和全尺寸风洞,别想。

可是呢?

李巍对这架飞机的成功,仍然非常有把握。

七月,吕贝克的威廉厂正式投产,月产量为十二架岩鸽机。有两个“留级生”学长,被正式聘任为威廉厂的正副工程师,其中马修.霍夫曼为正工程师,年龄三十岁,留级了七八年,虽然在科研上稍微少了那么点灵性,但工业经验非常丰富。

在所有毕业生中,不出意外,只有李巍、汉斯迈耶、罗杰.迪特马伦和另外几个人得到了读博士的机会。但由于个人志向,家庭经济状况,各种原因,只有四人决定读博士。

李巍当然要读博士了!倒不是为了文凭,而是在哥廷根,有些东西轻而易举就能到手。

读者大多数都知道二战中苏俄的喀秋莎火箭炮,其实德国也有类似的玩意,只是没有打出类似喀秋莎的大名而已。李巍找了研究火箭课题的师兄,很简单的就拿到了推进剂的配方。虽然,这玩意肯定不是最先进的,而且实用化过程肯定也有诸多困难。但是,不花一文钱!

而且,对别人实用化过程很艰难,对李巍其实不难,对照这个时代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印象派“了几次,试验了几次,就搞出来了60毫米火箭,也就是配置到岩鸽机单座版上的那种。而且,李巍搞的这种火箭弹,还有特别的先进之处!

一年能招收四个博士生,哥廷根大学空气动力学教授普朗特还是很满意的,只是四个博士其中只有两个是德国人,这一点让普朗特教授有那么点不很爽。三六年,德国航空业发展迅猛,只要拿到毕业证的学生,找工作很容易,这一因素使得读博的学生减少。

顺便说一句,在这一年哥廷根大学的航空工程专业扩招了,一扩招就是直接两个班,每个班三十人,相当于此前的六倍!

碍于德国的保密规则,李巍和瑞士留学生罗杰.迪特马伦在博士阶段是不可能研究比较实用的课题的。

打个比方,类似核物理这种超级学科,属于纯理论,当下无论是世界上哪个国家都不保密。但是,工程学的一些课题,甚至是看似不起眼的“可收放起落架”,德国是严格保密,严谨出口!另一种解释就是:科技。科学无国界,技术有知识产权!

刚刚拿到毕业证,普朗特教授爱才,给了两个研究方向供李巍选择。

其一:埃里希·特鲁肯布罗特博士(助教)的课题组,研究方向:旋转机械流体力学。

这位博士在1935年:建立涡轮叶片三维流动简化模型,提出“准正交流面”概念,成为燃气轮机设计的理论雏形。

其二,汉斯·李普曼。德裔美籍在读博士,其研究方向是湍流统计理论。

李巍并不知道这两位未来的成就,要知道汉斯.李普曼博士,在未来乃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空气动力学方面的成就非常高。

但,李巍已经简直是乐疯了。

埃里希.特鲁肯布罗特助教研究的旋转机械流体力学的应用方向是燃气轮机!这特么干脆就是研究涡轮啊!涡扇发动机,李巍最缺的就是涡轮这方面的知识和研究。

不过,在这一时期,这种课题虽然很前沿,但距离实用化还早。

早吗?不早了!

至于汉斯.李普曼,他研究的课题是湍流统计理论。研究高速飞机机翼,必须研究湍流!

话说,李巍知道高速翼型,不仅知道二战中著名的层流翼,还知道超临界翼型。但知道个名词,管个鸟用啊。

比如层流翼,这东西乃是美国NACA在三九年才研究出来的,二战期间对外根本就没有公布。其翼型特征是最厚的部位在机翼中间。但,整个机翼的几何曲线,其实是一个数学公式。

但是,知道最厚位置在机翼中间,这一点已经很重要了,减少无数的试验和探索。而且,李巍还真知道一个层流翼翼型的某些特征数据!

但哪怕是给了层流翼公式,想查表拿来就用,休想!若是那么简单的话,飞机设计师满大街!

当即,李巍找到自己的两个小迷弟,汉斯迈耶是第一个,瑞士留学生罗杰.迪特马伦现在是第二个。

罗杰.迪特马伦没有任何犹豫,工科男也是有直觉的,这位直接选了“旋转机械流体力学”!

李巍的出现,会引起蝴蝶效应,但是并不能左右所有人的命运。比如瑞士留学生罗杰.迪特马伦。这位博士毕业后,加入了瑞士的BBC公司,也就是二十一世纪还很著名的阿尔斯通公司的前身,在三九年就搞出了燃气轮机!

汉斯迈耶也是凭直觉,选择了湍流统计方向的课题。

李巍尊重个人发展!

“教授,我两个课题都想选!”

“可是。。”

“我会努力的。”李巍道:“教授,请相信我,我的国家正在遭受敌人的侵略,我必须多学点知识,归国。为我国的自由而战!”

“选两个课题,没有先例啊。”普朗特教授道。“你确定可以?”

“教授。。”

“这个你要征求埃里希·特鲁肯布罗特和汉斯.李普曼的意见。原则上,读博士阶段是可以自己找研究方向的。”

“那就没有问题了!”李巍,说服两个学者,李巍有把握!

找到汉斯.李普曼。

"师兄,你的论文我已经拜读了:根据你的湍流统计数据,我有一个推测!”

随后,李巍以玄幻的手法,无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副机翼的空气流场!

话说,汉斯李普曼也是一位堪称天才的人物,今年才二十三岁,去年就已经开始读博士。

盯着李巍在黑板上勾勒的几条卷曲的线条,汉斯.李普曼发呆了!一呆就是几个小时!

越是天才,交流就越简单!

正如当初李巍被普朗特教授招收到航空工程专业,汉斯.李普曼服了!于是,李巍,汉斯迈耶、汉斯李普曼三人组成了一个课题组,研究方向:湍流统计。而且,课题组组长,未来的论文第一作者,没有异议的落在了李巍这个师弟头上!

这个课题组,李巍的真实目的,搞出来一款“层流翼”!

埃里希·特鲁肯布罗特博士。这位目前的成就仅仅是旋转机械二维的气体流动模型。李巍甚至都没有打算在理论上创新,而是取巧!

说服埃里希·特鲁肯布罗特博士更加容易,李巍甚至都没找上门,埃里希·特鲁肯布罗特博士主动上门了!

计算组!

话说埃里希·特鲁肯布罗特的二维气体流动模型,虽然在科学上成就非凡,是创新是发明。但,涡轮在工业上都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了,比如舰船和发电使用的蒸汽轮机,理论已经相当完善。

蒸汽轮机是利用蒸汽推动涡轮旋转,而燃气轮机是利用燃烧气体推动涡轮旋转,有共通之处,当然也有区别。

他的创新之处乃是在于燃气涡轮的流场研究。只是,他的二维气体流动模型,哪怕以李巍非专业的看法,也非常的粗糙,甚至有错误!

原因,在这个方向上的研究,目前是得不到来自德国官方多少的投资的!研究经费短缺!埃里希·特鲁肯布罗特博士自然是知道这一点的,他的研究只是占了一个“新”,其理论模型还不远如蒸汽轮机理论完善呢!

要想完善,不仅仅要做大量的试验,还需要巨量的计算!

你看,你看,涡流小队最强的计算组再次发挥作用了!

于是,顺理成章,埃里希·特鲁肯布罗特博士、李巍、罗杰.迪特马伦三人组成了一个课题组。

本来李巍还想把留学生,学数学的龙丕颜拉到这个组中,但是埃里希·特鲁肯布罗特博士虽然需要数学计算,但经过测试,正在读研究生的龙丕颜没能入这位博士的法眼。龙丕颜“受辱”,奋发图强,也不再沉迷于他的烤鸭店了,学业因此突飞猛进。

对于能选两个课题,李巍基本满意。本来,李巍还想选一个课题组,比如,鲁道夫.赫尔曼博士的风洞设计研究。

只是,自从三五年年底开始,哥廷根大学建设最先进的0.8马赫风洞开始,鲁道夫.赫尔曼博士的课题已经被德军列为了绝密。李巍甚至看不到有关论文!只能从风洞的构造推测一二。

毕竟,不是自己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