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失败的恶龙.前进的青蛇

换源:

  六月的李巍就更忙了!

恶龙项目已经立项小半年,基础设计和低速风洞试验都已经完成。

在青蛇战斗机的层流翼基础之上,这架飞机的机翼有所升级。青蛇战斗机的机翼虽然前缘后掠,但后掠只有十二度。

而恶龙战机的这幅翼型,虽然基本参数和青蛇战斗机相同,但是前缘后掠十八度!

虽然并不符合现代喷气式战机的后掠翼三十度角以上的定义,但李巍也没奢望现在就搞出超音速飞机!所以,这样的后掠翼已经是兼顾了升阻比和推迟激波的最佳设计了!

话说,德国在二战末期搞出来的喷气式战机Me262,机翼后掠角就是十八度!

有了青蛇战斗机做高速风洞试验的经验,这次李巍对恶龙战机的风洞试验方案更加详细。

但是,哪怕准备够充分。仍然意外多多。甚至是从头到尾全是意外!

恶龙战机的风洞试验是从五百公里风速开始的!某种意义上是接着青蛇战斗机的风洞试验继续。

本来如果按照青蛇战斗机的风洞试验进度,够做三个到四个风速阶段的试验的。

也就是五百公里,五百五十公里,六百公里和六百五十公里四个风速段。

但试验一开始,涡流小队就发现,他们把问题想简单了!

哪怕李巍有“印象”加成,在五百公里风速之下,试验加上修正就耗时八个小时!

而五百五十公里风速下的风洞试验,更是耗时十个小时,还没能彻底完成。无论怎么调节更换模具模块,升阻比都达不到要求。

时间不够了,抓紧最后时间,恶龙战机的模型吹了一下六百五十公里风速试验和七百公里风速试验,结果,同样的极不理想!

第二天,李巍宣称项恶龙目失败,“愤怒的”把恶龙战机的模型当了劈柴烧了。

恶龙项目终止,留下一片讥笑声!留下一个比意大利“那空心啤酒桶”的笑话还大的笑话!

话说风洞测试阶段,李巍玩花招了!因此数据看上去一塌糊涂!看上去好像完全没有达到层流的目的!甚至连最基本的“飞起来”都难以保证!

实际上问题也是有的,模型并非尽善尽美。

要知道层流翼的低速性能其实不如当下主流的NA CA四位数五位数翼型,也不如德国的克拉克Y型号机翼,但高速性能更优。

五百多公里的速度下数据还好说,但六百五十公里,七百公里这种速度下的风洞试验,数据必须保密!

不过,由于参与做实验的大多是德国技术人员,现场监督的是盖世太保,李巍的花招玩的有点简单!

但越是简单,德国人就越是想不到!

因为,李巍本来就没有要求很高的升阻比啊!这根本不是层流翼的特性!

也就是说,升阻比看上去不合格的模型才是李巍真正需要的。那些改动之后,数据看上去不错的翼型其实并非李巍需要的!

遭遇前所未有的“失败”,李巍深受打击,去了瑞士“散心”!散心的结果之一,恶龙项目在道尼尔日内瓦工厂重生了!

前期几个月的研发,相当于恶龙战机的第一遍研发。若是按照此前的经验,一架复杂战机,至少要循环设计五遍才具备投料制造全尺寸模型的基础!估计恶龙至少还得一年到两年时间的设计完善!

李巍来到瑞士,小小的过问了一下飞行雇佣兵小队,马琳.道尼尔干的很不错,飞行雇佣兵规模虽然不大,只有三个飞行员,但是倒卖药品到西班牙战区的业务非常暴利!

这边送过去药品,那边付款乃是黄金!短短几个月,小小的飞行雇佣兵小队就为李巍创造了多达五十公斤黄金的纯利润!马琳.道尼尔也顺便发了一笔财。

“老板,咱们的岩鸽机不是没有遇到过危险,但是德军飞行员有三次发现了岩鸽,都没有发动进攻!”

话说,日内瓦道尼尔厂的岩鸽机是水上飞机,涂装仍然是德军教练机,只是没了铁十字换成了红十字!

估计心理上德军飞行员不愿意攻击自己曾经飞过的教练机!而且,岩鸽机目前为止肯定是没卖过敌人一方的!德国飞行员也不确定敌友!

这正是李巍需要的。否则三个飞行员死三个!

“但,生意估计要停止了!”

李巍知道原因,现在的西班牙战场上双方都已经杀红了眼,没有道义没有信誉!再继续下去,说不定不仅仅货款拿不到,连飞机和人都会被劫!

“那就暂停!”李巍道:“不过航空队先不忙解散,问一下,他们是不是愿意去中国作战!”

三个飞行雇佣兵都是飞行的好手,但和其他雇佣兵一样,赚了一大笔钱之后,要潇洒几个月。不过,他们对李巍的提议倒是非常有兴趣,这些人不怕死,只要保证给钱!

青蛇战斗机的一号机,已经完成了制造。只是这架飞机的发动机还是那台租借的赖特R1820。地面试飞还可以,起飞就算了!

在日内瓦李巍呆的时间不多,但地面滑行青蛇战斗机时间不短,短短半个月时间滑行足足五十个小时,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六月二十六日。

“我感觉起飞没有问题!今天我打算飞一下!”

副总师李耀梓对李巍这种冒险行为极为不赞成:“新的发动机已经到货,没有必要冒险!”

李巍道:“从地面滑跑情况看,这架飞机估计只能试飞一下,能初步检验一下机构的可靠性和气动外形就不错了。新发动机,准备用来造第二架样机吧!”

副总师李耀梓也是无奈,制造全金属战机,涡流小队经验严重不足,青蛇一号机严重超重!本来计划空重三吨,现在还没有搭载武器,空重已经三点五吨了!

本来青蛇战斗机就够重,由于发动机功率有限,预期性能也才勉勉强强达到李巍的要求。重量超出预计百分之二十,超的太多!必须再循环设计一遍,也就是几乎从零开始重新工程设计!

时间,还是时间!已经是三七年的六月下旬,距离卢沟桥七七事变只有十天了!

“李工,时不我待啊。如果不能解决能不能飞起来的问题,无论你我,怕是半年都要提心吊胆!”

在青蛇战斗机没有真正飞起来之前,无论李巍还是李耀梓,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飞一下,哪怕只是飞行几分钟,对于涡流小队的士气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

对李巍来说,就更是了!毕竟战争爆发后,他这个总师是不可能长期呆在瑞士的!他有他的计划!

虽然试飞很危险,但是李巍在滑跑的几十个小时中已经有了相当把握,把这架飞机飞起来!

螺旋桨撕裂空气,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李巍稳稳的将节流阀推至全开状态。随机松开刹车!

青蛇战斗机在跑道上开始滑跑!

两台串联的气冷发动机,爆发出强大的能量,飞机加速极快!

这架原型机搭载赖特R1820星型发动机

德哈维兰直列V8气冷发动机,两台发动机,地面功率可达一千一百匹马力!

驾驶舱中,李巍能清晰的看到,发动机喷发的尾气在燃烧!喷管,乃是徒弟廖博华设计的,相当成功!

速度一百四十!

后三点式起落架的宽轮距设计本应提供稳定性,但右旋螺旋桨巨大的扭矩效应让机身开始向左偏转,仪表盘上的陀螺地平仪已出现3度倾斜!

“保持方向舵!“

耳机中传来提醒声音!

李巍右脚深踩方向舵踏板,皮革飞行靴在铝合金踏板上压出吱呀声。

机尾的固定式导流片开始发挥作用,前轮逐渐回归中线。

此刻速度表指针突破160公里/小时,机翼上安装的自动前缘缝翼轻微颤抖!

160公里的地面滑跑速度,超出了设计!而且,在砂石跑道上以160公里的速度滑跑,非常危险!绝对比在高速路上飙车160公里要危险的多!要知道,哪怕李巍已经有意拉杆,保证飞机尾轮不离开地面,但飞机飞机,是有升力的!三个轮子抓地力越来越弱!

当空速达到165公里/小时,”李巍轻轻的前推了一下操纵杆,机尾反应极为灵敏,立刻抬起了整个飞机!

李巍不失时机,迅速的后拉操纵杆!

平直下单翼的青蛇战斗机,由于发动机串联,重心并不像普通的气冷发动机飞机那么靠前,根据杠杠原理,抬头动作非常容易!

但李巍立刻发现,抬头,角度太大了!青蛇战斗机的机翼有二战时期几乎全部的功能。不仅有两段式后缘襟翼,还有前缘自动襟翼。

就在飞机抬头的一刹那,加装的襟翼联动装置让机头仰角以更陡峭的曲线攀升!

这还不算,螺旋桨单向旋转造成的机身倾斜突然加剧!左侧机翼的攻角指示器亮起红光——翼尖失速前兆!

机身剧烈震颤中,李巍瞬间做出三个操作:右手将襟翼手柄推至15度位置,左手微调螺旋桨桨距降低扭矩,同时向左压杆抵消不对称升力。

祸不单行,发动机舱不知道哪里的油管漏油了!喷的前风挡满是油渍!

李巍看见跑道尽头的松树林正在急速逼近,高度计却固执地停留在地平(约5米)刻度。停是停不下来的,必须拉起来!

就在树梢即将扫到起落架的刹那,机腹下的压力传感器传来震动——尾轮终于离地。

青蛇战斗机以4度角冲向云层时,李巍盯着转速表上2300转的红色警戒区。

这台主动机非常不可靠!李巍根本没敢全速(目前全速是两千四百转,二战时期发展到三千转)。

当爬升率表显示5米/秒时,滑油温度突然跃升至115℃。

此前漏油的位置找到了!但,飞机已经在空中,李巍只能继续飞!

他果断打开整流罩尾部的合叶式(也有翻译成雨伞式)散热片!

“散热效果好像不错”李巍才稳定心神不到一分钟!

突然,座舱内弥漫着焦糊味。

李巍瞥见防火墙缝隙渗出的蓝烟!

虽然,青蛇战斗机是装甲座舱“浴缸”设计,但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全封闭,毕竟驾驶舱内外要走管线的。平时,这些缝隙都是堵死的,现在,很明显那些堵塞物质扛不住高温!

李巍仍然没有慌,立即执行应急程序:切断增压器联动装置,将燃油混合比调至”贫油”状态。发动机功率降低,尽管滑油不足,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也少了!

平衡!微弱的平衡!

当高度突破3000米,李巍感觉氧气面罩的橡胶边缘正在陷入面部!

本来青蛇战斗机设计的是加压座舱,现在密封被破坏——以至于带氧气面罩变成了受罪!

李巍根本没敢再测试其他,立刻进入水平盘旋。

将空速控制在320公里/小时的最佳机动速度(设计)。当他调整航向,想把机头对准跑道,本来很简单的动作,过载也就不到2G,连木质的岩鸽机都不在乎这点过载,但青蛇战斗机这架全金属战机,机体突然传来金属扭曲的吱嘎声——全金属半硬壳结构的错误暴露!

“左襟翼卡滞!“警告灯亮起的瞬间,飞机以每秒50度的角速度进入螺旋前兆。

李巍本能地推杆至负1G状态,同时猛蹬右舵打破失速对称性。

第一次起飞,李巍绝对没有测试尾旋改出的计划,但危险不请而来!

高度表从2800米暴跌至1200米过程中,他透过侧窗看见地面旋转的农田像被卷入巨大的离心机,直到改出高度800米时才恢复操控。

放下起落架的液压手柄时,李巍听到的却是机械空转声!

我擦,液压系统乃是李巍亲自操刀!竟然出了故障!

手动泵三次加压后,仅左主轮成功锁定。

李巍立即连续三次”踩-放”刹车踏板激发残余液压!

但右主轮仍然缩在起落架舱中纹丝不动!

李巍此时已经忙碌的浑身是汗:

“冷静!冷静!有办法的!”

不得已,李巍在八百米高度玩了一个浅俯冲,突然猛的拉起!

“起落架出来了!”地面上涡流小队立即报告!

其实起落架甩出来的那一刹那,身为飞行员是能感觉到的。但地面上报告,才让李巍更加安心一点,毕竟在驾驶舱中他是看不到起落架的!

接地瞬间,又出危险了!

右主轮撞击跑道产生的侧向力让机尾几乎扫到地面。李巍全力向左压杆维持平衡,裸露的右轮毂在砂石上擦出长达80米的火星烟尘带。

当速度降至90公里/小时时,失去刹车效能的机体开始向右偏转,最终在跑道边缘的拦阻沙坑前彻底停住。

飞机停稳,李巍已经无力打开座舱盖,座舱盖竟然也被卡死了!

涡流小队地勤动作很快,座舱盖被外力撬开的刹那,李巍看见地勤人员正用二战特有的黄铜CO2灭火器扑灭轮毂处的火星。

他颤抖着摘下降噪耳机,发现飞行夹克后背已被冷汗浸透——这12分钟的试飞,真是惊险接连不断,猫有九条命都得怕!李巍更怕,整整半天,两条腿都是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