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布局谋划

换源:

  再过不到一个月,就要过年了。

年底的物资准备也进入了实施阶段。

这段时间的王鹏,十分的繁忙。

他们需要将准备好的大米、小米、白面、松子和蘑菇等物资,出售出去。

这些东西,他几乎全部送到了吴司务长那儿。

只留了一小部分用小袋子装了起来,准备送给蔡老师的她们家和她姑姑家作为年礼。

包括张凤兰哪儿,他也给准备了一份。

礼多人不怪,以后要发展,这些关系还是需要维护的,以后的三节两寿,王鹏准备渐渐地和他们走起来。

学校放假的哪一天,他将蔡老师和这些东西送到了市里,东西送到王晓东家里后,王鹏将王晓东叫出来,一起将给张凤兰的那份送到了她家里。

蔡光启看王鹏这么懂事,心里也十分的欣赏,中午吃完饭后,他和王鹏聊了很长的时间。

和王晓东一样,他首先问的还是王鹏今后的打算,准备什么时候参加高考。

王鹏和回答王晓东的一样,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了蔡光启。

“蔡叔叔,现在制冷机好不好买?”

两人聊了一会儿以后,王鹏冷不丁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制冷机,你问那个干什么?”

“蔡叔,你知道的,我们那儿是一个旅游胜地,每年到我们那儿旅游的人很多。

尤其是星期天,简直是人满为患。

夏天对冷饮的需求量很大,经常出现断货的现象,我想建一个冷库,从市饮料厂进货做冷饮批发生意。”

“哦,是这样,那你算找对人了。

你找晓东他爸问问,他们畜牧局有一个冷饮厂,生产的冰砖、雪糕,可是市里的畅销产品呢。

但是,国家现在允许私人经营吗?”

“蔡叔,国家现在对私营经济已经管得不是很严了。

我估计最多一两年就会有相应的政策,因此想先一步打听一下这方面的事情,有备无患吗。”

蔡光启是省供销社主任,怎能没有国家政策这方面的信息?

他看看眼前的这个少年,心中一阵的慨叹。

真的不知道,他的脑袋瓜儿是怎么样长的,怎么就和别的小孩不一样呢?

“那我给晓东他爸打电话,让他过来和你说。”

“好的,那就多谢蔡叔了。”

接到蔡光启的电话,王红兵没有用多长时间就过来,王鹏赶紧站起来和他打招呼。

“姑父你好!”

“小鹏,我听晓东说你今天过去了,怎么没有留在我那儿吃饭。”

“姑父,时间有点儿紧,下次的吧。”然后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王正强也是惊奇地看着王鹏。

“小鹏,现在允许私人干这些事了吗?”

“我相信国家很快就会开放私营经济,我先将这些事情准备起来,免得将来耽误时间。”

“那你是准备先将冷库建设好并不营业?”

“是的,目前只能这样。”

“那就没问题了,我们局有现成的采购渠道,先以我们的名义将压缩机给你买回来,让我们的工人去给你安装就行了。”

“那就太感谢姑父了,我还想请教一个问题,你们的冷饮是怎么送货的。”

“那个简单,量大的,我们才用三轮车送货。一般的个人,并不给他们送货,要他们自己来取。”

“那我将来也想买一辆三轮车,如果有适用的汽车也可以,麻烦姑父平时给我踅摸着。”

“可以,反正你现在又不急着用,以后我给你留心着。”

事情落实以后,王鹏就告别众人,坐公交回了家。

买院子、盖冷库,搞冷饮批发是王鹏谋划的第一个项目。

前世的时候,自己的大姐就是从卖冷饮、瓜子开始做小生意的,属于村子里第一批开始做小买卖的一批人。

不过,由于格局的问题,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也就是挣了点辛苦钱。虽然起步早,却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应了那句。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重生以来,王鹏也想过好多发家致富的办法,他知道后世各阶段存在的风口。

但是,手中没有资源,他也无法一飞冲天。

为此,他费尽心思。

他知道随着改革开发以后,国家的经济将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带来的就是很长一段时间的物资匮乏状态。

这时候的人只要手中有资源,自己有胆子,一点儿也不愁挣钱的机会。

即使是卖茶叶蛋、煎饼果子、烤红薯都能挣个万元户。

好在老天的眷顾,让他在一念之差下,与蔡晓华产生了交集,傍上了蔡光启这个供销社主任的大腿。

因此,他有意无意之间,经营着他们之间的关系。

现在看来,处地还比较融洽,而且连带的将王红兵、张凤兰都纳入了自己的小圈子。

但是,别人的资源仍然是别人的,即使人家让你用,也就是一回两回的事情,用的多了,没有相互利益的输出,时间长了也就淡了。

王鹏知道最终一切还得靠自己。

因此,他一直没有放松自己实力的提升,他尽可能地利用现在的热乎劲儿,为自己创造今后发展的条件。

包括买房子、买邮票、买冷冻设备,将小龙拉入自己的圈子,让他参与一些必要的活动,无时无刻不在谋划着自己今后的发展。

同样的,盖冷库,做冷饮批发都是谋划中的一部分,他准备将这件事情交给姐姐,让她们一家将这件事情给操持起来。

王鹏回到村里便直接到了大姐家,和大姐他们做了一席的长谈。

“姐,我在街里买了个院子。”

王鹏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直接就扔了个王炸。

“嗯?”

姐姐正在忙着给小外甥喂奶,没有在意他说的话,过了很长一会儿,见王鹏看她眼神不对,才又问道。

“小鹏,你说甚?”

“我说我在街里买了座院子。”

“什么院子?”

“就是开药铺的岳奶奶他们家的院子。”

“什么,多少钱买的?”

“一千二百块,包括屋里所有的家什。”

“我的妈,你哪来的那么多钱?”姐姐一惊一乍地嚷了起来。

“这段时间我不是一直捡破烂,贩卖山货吗,挣了一点儿。”

“切,什么时候捡破烂那么挣钱了,小鹏你不会是干啥见不得人的事了吧。”

“哪能呢。”

王鹏赶紧给姐姐解释起来,姐姐这时候连小外甥也顾不上管了,拉着王鹏坐到炕沿上。

“小鹏,你告诉姐姐,你买那房子干什么,爹妈知道吗?”

“不知道,不过那房子我是给你做生意准备的。”

“什么,给我做生意准备的,做什么生意?”

“姐姐,你听我说。以后国家的政策会越来越松,会允许私人做生意的,哪怕是开商店。开工厂都不管你,甚至还会大力支持你。

我想的是只要政策放开了,我们就在镇上开一个冷饮批发部,兼卖炒货、饮料、副食什么的。

我还想开一个饭店,可惜还没有选中合适的厨师。”

“等等,你别给我说那么多,谁说将来政策会放开,即使政策放开了,卖冷饮、瓜子就能挣钱了。”

“姐姐,这你就不懂了,你听我说。

你看到没有,今年来咱们这儿旅游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来的人,每一人买一根冰棍是多少钱,假如这些冰棍都是由我们批发出去回事怎样的状态。

而且,这只是现在,再过几年来的人会越来越多,生意会更好。”

“说的也是,但是,人家会让我们开吗?”

“当然,现在不会让我们开,将来政策一旦出来了,我们就先开起来。开起来以后,他们到时候会主动找上我们给我们发营业执照,根本用不着去求他们。”

“真会有这样的事情?”

“那你就等着看。

不过,我觉得等政策下来我们再做准备就有点儿晚了,现在对机会将房子买下来,就是想先做好准备,后面还有好多的事要干呢。”

“干什么事?”

“我想将刚买的那座院子,明年重新规划地盖一下,让姐夫给招呼一下。”

“那没问题,反正他也没多少正事,这个没有问题。”

“那就好,你给他说一下,过了年盖房的时候,让他帮忙招呼下。”

“好的,小鹏那天有空,让姐姐看看你新买的房子。”

“行,那天你闲了,我陪你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