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这里可是京海。”
“一个农村小子,就算有些技术,又能如何?”王英杰冷笑了声,眼神中一抹凌厉。
“你是打算?”松本一次郎疑惑地问道。
“农村人,就该回到他的地方去!”王英杰目光一抹狠辣,阴森地笑了笑。
次日。
重工三院来了一纸调令,说是上头看上了杨明这个人才,把他借调到农科社去一个月,有重要任务派遣。
“胡闹,简直是胡闹!”
“这是谁干的?”
“一个搞机械的,派去种地?我不相信上面的人会这么愚蠢!”
高厂长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气得脸色铁青。
可是那借调令上的红色印章,是他不敢拒绝的存在……
“诶,把杨明叫来,听听他的想法吧。”高厂长瞬间憔悴了不少,叹息了一口气。
没多久,杨明来了办公室,看着桌子上的借调令,心里也明白了。
这种手段,恐怕是他得罪人了。
那个年代的事,杨明还是清楚的。
“杨副总工,你……”
高厂长的话还没说完。
“没关系,我可以去。”杨明淡淡的开口。
农科社跟他还是有些渊源的,若是在去章丘之前,就能在农科方面有些名声,那么遇到那个丫头以后,日子也能好受些。
杨明的脑海里,一个清纯的马尾辫少女形象,又一次浮现。
“你确定?”
“而且,我看这是直接把你调去了试验田。”
“今年这气候,农科社的人没有一个人有好日子过,你要是地种不好,我怕……”
高厂长欲言又止。
上头这明显是给了杨明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让杨明来背锅。
“无妨!”杨明浅笑了声。
当年京海农科社发生的事,他还记得,二十几个人被开除了,还查出了贪污腐败。
光是处决就处决了三个。
现在让他去农科社,那就是去当替罪羊的。
可惜……
这些人找错了人。
农科社那些废物搞不好的田,他还真有办法解决。
“行,那我派人送你去。”高厂长站起身来,对杨明有些歉意。
毕竟杨明是重工三院的功臣,可是他却没能力保。
当天下午。
杨明就带着简易的行头和一个水壶被送到了农科社。
不知道是谁特意安排。
农科社的人看到杨明后,都有些敌意和冷漠,甚至连宿舍都没给安排。
直接让杨明去田里住着。
一个月检查一次成果,出了问题要负责任。
到了田里。
杨明才知道,这场阴谋是完全针对他的,绝对不是巧合。
“杨明是吧?”
“我知道你对农科一窍不通,不过也不用懂,你是个农民,种田应该会!”
“从今天起,这一片田就是你的了,你要是能种出个名堂,收成的钱也是你。”
“祝你好运。”农科社的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送杨明到了田里后,嘴角一抹冷笑,转身离去。
种出名堂?
开什么玩笑。
农科社本来就是建立来贪腐的,现在马上暴雷,把这小子派过来顶雷。
能把命保住都算幸运的了。
这一片是农科社负责的田里,土壤最贫瘠的几亩地了。
杨明有些头疼。
他确实有很多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那都是未来的技术。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如此惊人的技术如果面世,等待他的可能不是荣华富贵,而是杀身之祸……
最终他将思绪锁定在了,全自动生态种田。
这并非一个技术,而是一连串成套的技术,最终将种田,养殖,甚至加工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全自动生态系统。
相比于那些过于超前的技术。
全自动生态系统,相对更容易不让人怀疑。
如果这个生态系统搭建成功,接下来他只需要找到渠道商,就可以躺在树下赚钱了……
【全自动生态种田】第一步就是要先建造一个智能一体化的灌溉系统,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作物生长数据,等等来实现智能调控,周期性的自动化灌溉。
制作这个所需的工序也足够复杂了,光是一个智能传感器就燃烧了杨明一夜的脑细胞,最终他还是求助了周总工。
收购二手传感器。
收购二手水泵。
……
在重工三院赚了一笔钱,收购这些设备还是很轻松的。
他需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建立一个鱼塘。
需要大量的材料幼苗以及种子之后,杨明清算了一下,身上的钱满打满算刚好够。
成败在此一举!
三天后。
杨明将所有的东西都购买完成了,开始着手挖坑,种地,组装机器,整整五天的功夫。
一套占地三十多亩的自动化生态系统搭建完成。
至于原本麦田……
全被杨明给铲了。
“王少,我看这个杨明是疯了!”
“无妨,他想干嘛就干嘛,反正也活不了多久了。”
两个年轻人,开着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路边,看着不远处不知道在搞什么的杨明。
其中一人正是王英杰。
“不过这次还是得谢谢你,王少。”
“帮我父亲找来这么一个替罪羊。”另外一个年轻人,穿着蓝色的工服,看起来有些朴素。
不过眼睛上带着的金色描边眼镜却出卖了他。
能带这个眼镜的,非富即贵。
自此之后。
杨明的工作,就是在那个塑料棚子之下,乘凉睡觉……
全自动生态田自行运转……
很快,杨明成了农科社里著名的“懒汉”。
放着好好的麦田不种,全铲了,非要种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还搞鱼塘。
这地方几十年种的都是麦子。
就只能种麦子,种别的全死了!
谁说都听不进去,农科社里的人也就懒得管了。
反正上面有人发话了,不许干涉杨明。
“哥!”
“我放学了!”一个肌肤黝黑的胖小子,背着书包,急匆匆地跑到了杨明用来乘凉的棚子下。
二铁子,是附近村子里的一个穷学生,家里也过得很苦,想靠考大学改运。
见杨明在种地,就上来搭话聊了几句,被杨明的学识折服,每天放学都来给杨明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