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察言观色

换源:

  “腿要勤,手要快,嘴甜这都是必须的呀,所以你们这个东西是要学的!”

“收东西不仅是要有阅历,有经验,有知识,要看你们手里的这些东西不能上当,但同时也要会察言观色。”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个东西虽然有天赋,但是起码你要是能够训练的,差不多应付世上的百分之八十的人是够的!”

“学会这个东西,就算将来你们不去弄古董古玩,哪怕将来你们去做商业或者是卖别的东西,进城里去打工,相信对你们也是大有帮助!”

这话一说,几个孩子都忍不住点头称是。

李文轩叹了口气,最后他又看了最后一个人的东西。

这家伙叫大头,大包里拿出来了三五个银元。

李文轩点了点头,不过他发现有一对银元,大头买的不便宜。

“这对银元花了多少钱?”

大头有些挠头,“师傅,我花了二十块,十块钱一个!”

李文轩忍不住点了点头。

“他最开始是想要四十块钱,我讲了半天才讲到二十块钱……”

旁边的二强皱了皱眉头。

“大头,我怎么看你这个像是假的呀,你看你这个,不仅有些模糊不清,而且跟着其他的银元的样式长得也不太一样!”

一说这些话,大头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李文轩把手一摆。

“先不说真假,大头,你觉得这两个银元值不值?”

大头有些羞愧的低着头,最后被李文轩命令抬头。

他看一下李文轩,咬着牙来了一句,“师傅,我觉得值,这两个银元从四十砍到二十,我觉得应该是值钱的。”

李文轩示意旁边几个家伙不要说话,他摆了摆手。

“干咱们这行心里有底,说句不好听的眼力经验都很重要,但是还有两样也不可缺少!”

“运气,刚才有人说狗剩是狗屎运,但运气与巧嘴联合在一起,也是很重要的,除了运气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直觉!”

“说白了没有眼力,分不清楚真假,没有经验也是如此,但是要是没有运气和直觉,有时候你就很难挖掘出一些真正可以淘到宝的东西!”

李文轩随后拍了拍大头的肩膀,“你是不是特别看重这个银元?”

大头点了点头,“师傅,我觉得特别有缘分!”

李文轩点了点头,“这个银元是不是有些假,但实际上这是西北地区的最后出的银元!”

“那个地方到后来制造的这批银元的成色不足,但是发行量非常的少,据说这样的一个恐怕至少要价值一百块了!”

这话一说,所有人都忍不住吃惊。

也就是说,这样的银元的价值是相当高的了?

李文轩点了点头,“没错,在当时这种银元发行视为骗老百姓钱,但是因为发行量低,后来他反而物以稀为贵!”

李文轩继续说道,“所以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一笔一划。尤其是这个年字!”

李文轩用手一指,“因为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年,你们看它这个竖钩是不是歪歪曲曲的,好像一条蛇?”

这几个小徒弟顿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我看着像是拐棍!”

“我看着像是枣树皮!”

李文轩就忍不住笑了,“不管是像什么,总之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大家纷纷有些唏嘘,觉得大头总算是捡到好东西了。

李文轩随后拿起了大头的另一枚给大家看,“这个就是假的了!”

这回开头兴奋的大头,顿时有些郁闷了。

李文轩忍不住笑了,“你刚才不是说了吗?不喜欢这个假的,但是因为特别喜欢这个,所以才收的!”

“这个感觉没毛病,我再强调一遍,眼力经验运气感觉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话一说二强跳了出来,他咬着牙。

“师傅,我记得大头收的那家,他敢卖假货,明天我就冲过去找他算账好了。”

李文轩叹了口气,“假的就是假的,真的就是真的,但假的呢也不见得就是故意的,因为这种假的,还分了好几种。”

“咱们到乡下去收获,如果打了眼那没办法只能认倒霉,你去找人家,人家或许说压根就没卖过这东西。”

“还有你是过路客商,人家是坐地户,跑到那里找人算账恐怕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二强皱了皱眉头,“师傅那要是这样,那咱们岂不是亏大了?”

李文轩微微一笑,“所以我才说眼力,经验,运气和感觉非常的重要,经常会有可能收错东西,收错了那怎么办?”

“那就只能自认倒霉,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补救办法,这个时候就不交给你们了,比较复杂……”

猴子在旁边听来听去,突然来了一句,“师父,那你说这个不是老头故意卖假的是什么原因?”

李文轩把手一摆,“这个问题提到这个假的有很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前就造假!”

“举个最简单的道理,比方说唐宋时期,对唐宋以前的很多东西都非常在意,那个时候就已经在当时的官宦人家流行收藏金石了。”

“所谓金石,就是以前的一些古董古玩,据说那时候还能收藏一些比方说夏商时期的物件。”

“像一些青铜器,还有包括一些陶器石雕,非常的有名……”

李文轩把手一摆,“所以在那个时期造假之风就非常的泛滥了,谁都想在这个过程中赚一点钱,弄出一些假货就不奇怪了。”

“另外一个唐宋时期的诗人画家也非常的多,名家的诗词就有假冒的,名家的字画也有假冒嘛!”

这话一说,大家都忍不住恍然大悟。

李文轩继续说道,“除此之外,到了后来比方说,像明朝著名的宣德炉到了明末清初,不仅很多人都喜欢,就连皇帝也喜欢!”

“所以皇帝也曾经制作过非常精美的仿制品,由此民间出现各种造假也就不奇怪了!”

“到了民国,像这样的银元一旦到了后来感觉可以有收藏价值的就有造假的!”

“还有当时为了能够混淆,把成色不足镀银这些东西拿出来也可以混在里面,这种情况,就会追溯到几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