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兰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她来之前可是在领导面前打了包票的。
她礼物带了,家具也送了,以为万无一失。
结果她现在听到了什么?
什么叫没那么多货。
这不是要她的命么?
李淑兰也只是个22岁的女娃娃,严格来说,这还是她第一次独自洽谈采购业务。
可怜的娃,第一次酒遇到了清风这个老油条子,还能落着好那就怪了。
她毫无技巧可言,张口就是满满的感情。
“可我明明听慧兰说,你答应她卖出一千个就给几百个的哇。”
清风一脸你傻啊的表情。
“你该不会真相信你妹能卖出去一千个吧?我就那么一说,她肯定卖不出去那么多的啊。
她是我姐的朋友,我就是找个借口好送她几个首饰戴着玩儿,我那是哄着她和我姐开心呢。”
见李淑兰还在愣神,清风又说:“从那弄东西,谁也不会一次性弄多的,拿的越多,风险越大,反倒是次次少拿点,没多少风险,还好操作。”
李淑兰慌了神。
清风等了老半天,也不见她接话,反倒整的他有点不会了。
铺垫的再好有啥用,对方很显然是没听明白自己的意思啊。
心想着和笨人说话真费劲,又开口说道:
“要不咱每个月少拿点?我这可以一直六折给你。嗯,你觉得一个月一百、不,两百个怎么样?”
李淑兰听着清风的话,脑袋瓜嗡嗡的。
脑壳里全是领导的声音在回放。
两百个?
那不是和碧螺春一样的数么?
‘可别像小田似的,表面光,还不如不卖。’
她来前经理是不是说过这话来着?
她又想起昨天碧螺春那一脸得意猖狂的嘴脸。
刷!
李淑兰忽的上前就一把拉住清风的袖子,仿佛抓着救命稻草。
“老弟,你就真的不能多弄点么?你就当帮帮姐姐哇!”
急吼吼的样子倒把清风整懵了。
就这?
清风差不点没绷住笑。
这老李家俩姑娘还真是,连求人的语气咋都一样一样色儿,不愧是亲姐妹俩。
见她这样,清风反倒是有点不舍得太欺负人了。
哎,算了,当她傻人有傻福。
先是露出有点为难的样子,紧接着又低着头佯装考虑问题。
良久之后,他才开口道:“你们到底要多少?”
李淑兰一下子激灵道:“越多越好。”
“越多越好是多少,总得有个数吧?”清风又问。
李淑兰被问住了。
直觉告诉她,这个问题自己一定得答好了。
脑子里计算着县百货的出货量,看了看清风的脸色,最后咬了咬牙说道:
“皮绳和小耳环怎么也得各来一万个,大耳环至少五千,一字夹发卡之类的,怎么也要三五千个,发夹可以少点,但最起码也得要一千个。”
“!!!”
清风感觉自己的肾上腺素在急速飙升,大脑里已经开始计算起了金额。
七块六乘与多少是多少来着?
本座这是要直接跳过万元户奔着十万元户而去的节奏啊!
这特么可是82年!
但很快,他冷静下来。
又开始在心里想,怎么利益最大化。
之前李慧兰确实愿意花十块钱买个破耳环。
但那耳环之所以能卖十块,是因为东西稀缺,就跟后世的限量版似的。
但如果东西不再限量了呢?
再说,有几个人能有李慧兰的购买力。
与其从一个人身上赚十块,还不如从十个人身上赚五十。
他心里盘算着,可在李淑兰眼里,俨然一副遇到难题,正在深思解决方案的样子。
她大气都不敢出,静等清风开口。
清风心里盘算一番,洋装下定主意,开口。
“你可真是给我出了个难题。
我也不怕你们知道,这些东西在当地真没那么贵。
难救难在要搞到内地,还使咱们这个大东北。这经手的多了,价格自然就便宜不了。”
李淑兰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
她不是不讲理的人,销售系统的加价方式她也不是不懂。
而且妹妹之前也和她说过闻人家的情况。
全家都死了,就活下来姐弟俩,然后港城有亲戚,现在联系上了,这才能拿到港货。
别看是姐弟,但闻人暖暖什么都听弟弟的,虽然他只有十六岁。
听说这人还是今年一中的新生特招生,只要不出意外绝对能考上大学,未来前途无量。
清风在李淑兰的眼里,俨然就是一个从小饱受风霜,一路劈荆斩刺,护着姐姐冲出苦难的少年家长。
清风不知道李淑兰想得那么多,他又沉默了一阵后好似下定了决心一般。
“姐,你要的东西我可以给你搞,但丑化我得说前头。”
李淑兰打起精神。
“嗯,你说,我听着。”
“我按照之前答应慧兰姐的价格给你们供货,但要你们先付一半订金,你们要的量太多,我手上要是没现钱,我怕没人愿意冒险。”
李淑兰想了想,觉得这要求很合理,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清风见她答应,心里也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是真怕县百货店大欺客。
县百货可是个庞然大物,其地位和能量,根本不是后世百货连锁可比的。
有国家背书、辐射周边十几个县市的的零售巨头,还特么是垄断试的。
弄死他这样的小虾米不跟玩儿一样?
再说了他的货还是【港城】的,那边的东西能弄过来,肯定不是正规渠道,所以他不得不谨慎点。
先要了钱,就算事后出了什么事儿,他把钱往系统一冲,那就是死无对证。
其实要让县百货的人知道了,肯定会对他说一句,骚年你想多了,只要不是脏物,咱根本不在乎东西的来历。
说起来县百货这两年,也挺不容易的。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真是啥啥都缺。
李慧兰有一句话说得很对,这会儿真的是有钱也没地方花。
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
之前说过,县百货光采购处就有十几个人,但原来采购处就五个人来着。
那为什么现在却有十几个人?
因为采购越来越难干了。
几个人的采购量,根本不足以维持县百货在地区的龙头地位。
以前计划经济的时候多舒坦啊。
说的夸张点,都不用干活,上面给什么你卖什么就行。
反正不管什么好东西,肯定得先紧着县百货。
可从三年前开始,一切都变了。
时代不一样了!
改革开放了!
自由经济了!
谁也不是傻子,卖谁不是卖,肯定是价高者得啊。
给县百货我能赚一毛,但给别人能赚两毛,凭啥还要给你。
县百货的地位为啥高?
因为,我有的,你木有!
但现在却未必了。
年前就发生过一件小弟造反事件。
魔都的一家制衣厂,把本该属于县百货的配额给了隔壁市百货。
后来事情是解决了,配额也拿了回来。
但县百货的总经理却没这么算了。
当天就召开了紧急会议,并确定县百货从上而下的进行改革。
改革的要求只一点,就是,县百货,以前是老大,以后也必须得是老大。
他不想再看到周边哪家百货敢蹬鼻子上脸的事儿,如果做不到,就滚蛋,不管你是经理还是扫地的。
有人就好奇,配额是怎么拿回来的。
有个小道消息说,当天有人见过总经理进了铁道家属院,手上好像还拎着礼品。
自那次事件后,县百货的营业员会笑了,卫生也干净了很多。
采购人员也扩充到了十几人,李淑兰也是那时候进的采购部。
其实如果县百货不争那个老大的地位,也不至于这么累。
但做了几十年老大,又怎会甘心被小弟踩下去?
所以现在采购经理段洪的压力很大。
至于是否需要担心触犯国家法律?
呵呵。
82年从港城弄东西怎么能叫触犯法律呢?
那叫为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求做出贡献。
港城在建国后的很多年,都在充当着门户的作用。
很多国内急需的东西,都是通过这个窗口进来的。
再说了,谁说那是港货?明明咱新建的特区里生产出来的产品。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只要东西好,还是别人没有的,县百货一律欢迎,管它是啥货。
清风的房间内,俩人的对话还在继续着。
“我刚刚说的是第一个办法,我这还有第二个办法,你可能需要回去问一下你们领导。”
李淑兰小本本都拿了出来,一脸认真:“你说。”
“那就是,预付全款,价格我给你们尽可能的压低,至少能比之前的价钱便宜不少。”
“还能再便宜!”李淑兰惊呼出声。
“对,但必须全款一次性给我,钱到手我马上去调货。”
说着伸出三根手指头,“三天,只三天,我就能让全国独一份的港城饰品摆进县百货大楼的橱窗里。”
李淑兰激动的呼吸都急促了,急忙问道:“那我们要是先给钱,你能弄来多少货?”
清风深邃的眼睛直视着李淑兰,高深莫测道:
“姐,你这问题不该问我,而是应该去问你们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