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签过字的合同到手,林阳也是心情大好。
尤其是他发现,李钰的亲妈做事不是一般的爽快。
显然是对李钰相当信任。
“您有个好儿子,再加上您这性子,这生意我看能成。”
“您放心,我明天就开始安排货源。”
“另外您儿子在我这里定的货架,我也弄到了,就是得等几天。”
“这货架不在咱们的货款合约里,所以这钱到时候还是您得先结给人家。”
李钰点了点头。
“这些我知道,你放心就好。”
徐巧巧全程围观,心中不免有些好奇。
直觉告诉她,这次要签订合同的生意,应该不是小数目。
但从对话里听得出来,这事儿从头到尾似乎都是李钰在谈。
这李钰能力这么强的吗?
从林阳的店里出来之后,徐巧巧就忍不住好奇道:“李钰,你们家便利店订了多少货,居然要签订合同?”
李钰歪着脑袋想了想。
“具体要等到货送过来才知道,但按照品类和数量,应该有几万块吧。”
“几万块!”
现在开始九六年,万元户还是个衡量有钱人的标准。
李钰居然说自家的货款有几万块!
这开什么玩笑?
见徐巧巧吃惊的样子,李钰笑着说道:“回头店开了,你可得过来捧场。”
徐巧巧虽然还有些惊讶,但听到这话还是回过神来。
“那你到时候可得给我打个折才行。”
“放心,咱们什么关系,回头我给你打个九折!”
徐巧巧闻言,脸上也浮现出一抹笑容。
“那我到时候可得多去几次。”
有说有笑地回到家属院,时间过得很快,天色已经是傍晚时分。
李钰跟着亲妈去了徐家。
才刚刚走进徐家的家门,李钰就嗅到了一股香味。
而厨房的方向正传来响声。
刘芳端着一盆鱼走了出来,见李钰和杨秀琴来了,脸上满是笑容道:“可算是盼来了,快点坐!”
“来得正好,巧巧她爸刚做出最后一道菜!”
李钰和杨秀琴倒也没有拘束,家属院的基本上都是同事加邻居,有些时候忙起来,孩子都是各家窜着吃饭。
李钰帮忙摆好碗筷之后,恰好看到徐巧巧的父亲徐海走了出来。
徐海和李卫国年龄相仿,但因为常年开车奔波的缘故,面相上看着要比李卫国老一些。
看到李钰,徐海也是开心得很。
“小钰来了?快坐!”
“今天徐叔可得好好谢谢你!”
说话间,徐海就要把主座让给李钰,还是李钰再三推辞,这才坐到了徐海身边。
打开一瓶啤酒,徐海笑着说道:“叔听说你这就要中专毕业了,按理说也到了分工作的时候了,喝点没问题吧?”
“徐叔您倒就是了,我今天陪您喝几杯!”
一听这话,徐海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随后给李钰倒了一杯啤酒。
一旁的徐巧巧有心说李钰要高考的事儿,但最后还是忍了下来。
和徐海碰了一杯之后,徐海便开始招呼众人吃饭。
“今天是你叔亲自下厨,你婶儿说你喜欢吃鱼,你多吃点。”
说完,就亲自给李钰加了一块熬鱼。
这熬鱼算是的特色之一。
其实在黄河沿岸,各省都有黄河大鲤鱼的吃法。
盐湖市因为自古产盐的缘故,菜是晋省数一数二的好吃,这熬鱼自然也不例外。
只看色泽就让人食欲大开。
李钰尝了一口之后,也是眼神一亮。
“叔,不是我夸,就你这手艺,出去开个饭店嘎嘎乱杀!”
李钰这话多少有点超越时代潮流,听得众人一愣一愣的。
杨秀琴无奈,捅咕了李钰一下。
“不会说就别说话。”
闻言,李钰也是讪讪一笑,但徐海却是毫不在意。
“这话说得,孩子也是夸我呢。”
说完,便又给李钰加了一块鱼。
“说起来你可是我徐家的大恩人,巧巧的事儿我听了之后挺着急的,毕竟他一个女孩子家。”
“也幸好遇到了你,要不然这家可就完了。”
每次提及这件事儿,徐海和老婆刘芳就一阵后怕。
实在是不知道这事儿要没了李钰,会变成什么样子。
“叔敬你一杯!”
李钰连忙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后说道:“叔你也不用这么说,都是一个院儿的,我看到了自然是不会不管。”
“怎么说我和巧巧也是朋友不是。”
“这事儿以后就不要说了,整的生分。”
李钰其实不太希望这事儿传播得太厉害,毕竟不是什么小事儿。
事关徐巧巧的名声,这年头不少人听风就是雨,传多了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歪楼这操作,什么时候都有。
而且总是挂在嘴边,对于徐巧巧来说,也是精神上的压力。
徐海走南闯北的见识广,也听出来了李钰这话中的意思,心中不免开始感慨起来。
“成,就听你的,这事儿咱不提了!”
“都在酒里!”
说完就又是一杯下肚,李钰见状有些哭笑不得,这进门到现在,饭没吃几口,酒倒是一瓶下去了。
赔了一杯之后,李钰就打算夹一口菜吃。
但眼神却被饭桌上一个盘子里的东西吸引住了目光。
那盘子里是一盘长条状裹着辣椒油的食物,只看第一眼会错认成辣条。
但李钰知道,这辣条最早是从湘省流传出来的。
用的材料也是面筋,不是眼前这种样子。
“叔,你这是哪里来的?”
见李钰指着盘子里的东西询问,徐海看了眼说道:“这是叔从豫省带回来的,说是豆皮做的,我尝了尝味道不错,就带了点。”
李钰听了这话,也是用筷子加了一口送在嘴里尝了尝。
除了口感之外,味道倒是和印象中的一模一样。
“叔,卖你这个的是不是湘省那边的人?”
听到李钰这话,徐海也是眼神一亮。
“神了,你怎么知道的?”
“卖我这东西的确实是个湘省的,说是他们平江那边的特产。”
听到徐海这一番解释,李钰也是笑了笑。
对上了。
这东西最早确实是平江那边的小吃,一开始也确实是用的豆干,后来因为大洪水豆子减产,这才换成了面筋。
这玩意儿就是后世大名鼎鼎辣条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