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一脚迈进山区,那山路简直就像老天爷故意设下的关卡,又弯又窄,活脱脱一条扭曲的大蛇,横亘在众人眼前。路面上布满了尖锐的石头和突兀的土丘,一脚踩下去,要么打滑,要么就被硌得生疼,战士们每一步都走得提心吊胆,稍不留神,就得跟大地来个亲密接触。
四周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阴沉沉地压下来,仿佛要将这支队伍吞噬。偶尔传来的几声不知名的鸟叫,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更添几分阴森。山林里弥漫着潮湿腐朽的气息,让人呼吸都觉得压抑。
新兵小李“哎哟”一声惨叫,整个人向前扑了出去,还好他反应快,伸手撑住了地面,可手里的枪还是差点脱手飞出去。他一屁股坐在地上,苦着脸抱怨起来:“这啥破路啊,简直不是人走的!走一步滑三步,还咋行军打仗啊!这要真碰上敌人,咱跑都跑不利索!”此时的小李,眼中满是疲惫与无奈,对这艰难的行军路充满了抱怨,但在心底深处,又藏着对胜利的渴望,他知道,抱怨归抱怨,路还得继续走下去。
旁边的老兵老张,虽然经验丰富,可这会也累得气喘吁吁,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滚,他一边伸手抹了把汗,一边安慰小李:“别发牢骚了,小子!咱长征路上啥没见过,雪山草地都熬过来了,这点山路就把你难住啦?咬咬牙,挺过去就好了!”老张说着,眼神却不自觉地看向队伍中几个体力不支的战士,心中隐隐担忧,他深知,在这艰难的环境下,任何一个战士的倒下都可能影响整个队伍的士气和行军进度。
战士们身上背着的装备,那可都是沉甸甸的负担。枪支弹药、干粮被褥,加起来就像一座小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在这陡峭的山路上,大家的脚步愈发沉重,每走一步都要耗费极大的力气,就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艰难地挪动着。不少战士的肩膀被磨破了皮,鲜血渗出来,染红了衣服,可他们只是默默调整一下背带,谁也没喊一声苦,没叫一声累。他们心中怀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同时又担忧着身边战友能否撑住,这种复杂的情感在每个人心中交织。
李云龙看着战士们疲惫不堪的模样,心急如焚。他深知,在这种艰难时刻,士气比什么都重要。于是,他几步冲到队伍前头,双脚一跺,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兄弟们!咱从长征开始,一路上出生入死,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哪一次不是咬着牙挺过来的!就眼前这破山路,能拦住咱们吗?咱可是红军,是铁打的汉子,没有什么困难能挡住咱们前进的脚步!咱们的目标是什么?是胜利!是为了让穷苦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点困难,在咱们面前就是小菜一碟!”
战士们听李云龙这么一喊,原本萎靡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仿佛重新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握紧拳头,齐声吼道:“没有什么能挡住咱们!为了胜利!为了老百姓!”那声音震得山谷都嗡嗡作响。李云龙趁热打铁,接着喊道:“大伙听好了,咱重新调整下队伍,体力好的同志主动帮衬下体力差点的,咱们是一个集体,要互相扶持,共渡难关!行军的时候,注意脚下,拉开点距离,别挤在一块儿,小心摔倒磕着碰着。咱们一个都不能少,都要平平安安地走出这片山区!”
队伍按照李云龙的指示,迅速重新,然后继续艰难前行。李云龙则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队伍里来回穿梭。他一会跑到队伍前面,观察路况,为大家探路;一会又跑到队伍中间,帮战士们调整背包的位置,减轻他们的负担;一会又跑到队伍后面,鼓励那些体力不支的战士,给他们加油打气。
没走多久,前面出现了一个近乎垂直的陡坡,就像一道天堑,拦住了队伍的去路。战士们看着这陡坡,脸上露出了一丝难色。李云龙眉头紧皱,迅速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然后大声喊道:“大伙别慌!听我说,赶紧去找点藤条、树枝,编成绳子。动作要快!”说完,他自己率先冲出去,在附近的树林里寻找合适的藤条。找到藤条后,他把藤条一端系在粗壮的树干上,然后双手抓住藤条,双脚蹬着陡坡,像个灵活的猴子一样,手脚并用往上攀爬。
爬到坡顶后,李云龙累得气喘吁吁,但他顾不上休息,赶紧把藤条的另一端牢牢固定在一块大石头上。接着,他探出头,对着坡下的战士们喊道:“大伙听好了,一个一个来,别着急!抓稳绳子,脚踩稳了,慢慢往上爬。上面有我,安全得很!”
第一个战士双手紧紧攥着藤条,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额头上青筋暴起,每向上挪动一步都伴随着沉重的喘息。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恐惧,坚定的是一定要爬上陡坡跟上队伍,恐惧的是万一失手摔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但他咬了咬牙,心中想着不能拖累大家,继续奋力攀爬。
后面的战士们看着前面的战友,心中既为他捏把汗,又受到他的鼓舞。他们互相鼓励着:“加油啊,兄弟,就快到了!”“别怕咱们一起上去!”每个人都在担忧战友的同时,也渴望着自己能顺利通过这道难关,早日完成长征,迎来胜利。
就这样,在李云龙的带领下,战士们一步一个脚印,在这崎岖难行的山路上,艰难却又坚定地前行着,朝着胜利的方向不断迈进。他们的身影,在山间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坚毅,仿佛在向这片艰难的山区宣告,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