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换源:

  暴雨冲刷着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贺宇发来的定位坐标在许凌手机屏幕上闪烁了三次。

改道货轮此刻应该压着潮汐线驶入应急锚地,船舱里藏着的那批医疗器械报关单,此刻正在被暴雨浸透的集装箱里发霉。

李总办公室的雪松木门在身后合拢时,许凌闻到了熟悉的哈瓦那雪茄味。

那只编号HS-09的雪茄此刻正躺在自己西装内袋里,烟叶缝隙藏着微型录音器,前世就是这支雪茄让李总在董事会上被弹劾。

“许先生对海关数据更新频率怎么看?”李总用裁纸刀划开雪茄封口,刀刃在投影仪冷光里闪过寒芒。

全景落地窗外二十三架摄像机正在撤离,其中三台镜头始终对准这个楼层。

许凌屈指敲了敲红木会议桌,桌底传来轻微震动。

前世这间办公室翻修时,他在夹层安装了七个窃听器。

“每四小时刷新一次,但台风季会启动特殊协议。”他掏出地铁卡平推过去,倒计时显示23:47:32,“现在华南港的备用数据库正在同步。”

张秘书突然碰翻了黄铜烟灰缸,两枚带齿痕的雪茄头滚到许凌脚边。

这个动作让王律师的钢笔在保密协议上划出折线——许凌记得前世这份协议第三页有个陷阱条款,关于数据端口失效的赔偿细则。

“如果海关总署临时变更政策……”李总话音未落,许凌已经展开三张盖着骑缝章的补充协议。

这些文件原本该在三天后才从司法部档案室解密,油墨里掺着的防伪荧光粉在紫外线灯下显出凤凰图腾。

王律师的喉结滚动两次,金丝眼镜滑到鼻尖。

这位法学泰斗此刻的表情,和前世在法庭上被自己用新证据突袭时一模一样。

许凌把签字笔调转方向递过去,笔帽顶端藏着微型摄像头,正对协议签名栏。

张秘书突然插话:“许先生似乎对国际贸易法第302条格外熟悉?”他左手藏在会议桌下,许凌听见手机按键音——前世这个时间点,张秘书应该正在给海关总署某位副主任发送加密邮件。

许凌从公文包抽出牛皮纸档案袋,封口火漆印是已经解散的某跨境仲裁机构徽章。

当七年前的海关罚没清单复印件滑出来时,王律师正在擦拭镜片的手突然停顿,他认出某页边注的笔迹属于自己已故的导师。

“302条补充细则的原始提案人,正是家父当年的法律顾问。”许凌用食指按住某行手写批注,那里藏着个墨水晕染的日期——恰好是张秘书女儿出国留学的时间。

王律师突然剧烈咳嗽,把保密协议往自己面前拽了十五公分。

李总点燃雪茄时,许凌注意到他无名指上的翡翠戒指换了方向。

这个细节意味着三分钟前有超过五千万的资金流动,前世这时候应该有三笔海外汇款正在经过离岸账户。

“许先生需要几个财务端口?”李总吐出的烟雾在投影光柱里形成旋涡,监控探头红光规律性闪烁。

许凌用钢笔尖在桌布上画出三个交错圆环,图案与贺宇半小时前发来的货轮航线完全重合。

张秘书突然站起来整理领带,这个动作让他的西服下摆掀起,露出枪套皮质边缘。

许凌假装俯身捡笔,趁机将磁吸窃听器粘在桌底——那里已经吸附着七个同型号设备,构成完整的信号增强阵列。

当许凌推开防弹玻璃门时,暴雨正冲刷着大楼LOGO上的鹰隼浮雕。

他摸到内袋里那支HS-09雪茄轻微发烫,微型录音器的存储卡正在持续写入数据。

走廊尽头安全通道指示灯突然熄灭,但转瞬又亮起猩红光芒。

贺宇的车在应急车道闪着双跳灯,雨刷器以最高频率摆动也擦不净倾泻的雨水。

货轮定位坐标再次刷新,此刻应该正在与三艘缉私艇共享雷达信号。

许凌摸出那张倒计时23:31:17的地铁卡,卡面温度比体温高出2.3℃——这意味着备用数据库的同步进程,比他向李总承诺的快了十二倍。

防弹玻璃门在身后自动闭合的瞬间,暴雨声夹杂着贺宇沙哑的嗓音传入耳膜:“货轮坐标偏移了0.7海里。”黑色迈巴赫的雨刮器在挡风玻璃上划出扇形盲区,车载导航的红点正以每秒三次的频率闪烁。

许凌钻进副驾驶时带进了半袖雨水,浸湿的真皮座椅散发出淡淡的消毒水味。

这个味道让他想起前世贺宇车祸时,医院走廊里挥之不去的刺鼻药水味。

“海关的人换了便衣。”他抽出中控台的触控笔,在导航图上画出三条交错航线,“让三号集装箱提前过检。”

贺宇握着方向盘的指关节泛白,这是他在计算风险时的习惯动作。

车载电脑突然弹出七条物流警报,其中三条标红的正是张秘书名下公司的运输线。

“你衬衫第三颗纽扣。”他突然伸手扯下许凌的银灰色纽扣,金属背面藏着微型信号发射器——此刻正将车厢对话实时传输到李总办公室的监控终端。

雨幕中忽然射进一道镁光灯。

赵记者举着印有财经周刊标志的雨伞从立柱后闪了出来,摄像机镜头盖上的水珠折射着霓虹灯光。

“许先生,关于跨境数据港项目……”她将录音笔抵在车窗缝隙,指甲上的碎钻贴片在夜色里泛着冷光。

许凌的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地铁卡边缘,倒计时显示23:15:09。

这个动作让贺宇立刻打开车门储物格,取出用防静电袋密封的备用手机——屏幕上是正在直播的港口监控画面,三个标黄集装箱刚刚通过海关X光机。

“五分钟。”许凌将车窗降下两厘米,雨水斜打在赵记者递进来的名片上,“海伦朵”三个烫金小字被水渍晕染。

前世这女人用同样浸湿的名片,在暗网交易了他的行程信息。

摄像机补光灯亮起的刹那,许凌瞥见三十五楼落地窗后的模糊人影。

张秘书正在用望远镜观察停车场,他手里那支雪茄的火光每隔五秒就会规律性地明灭——这是某种摩尔斯电码的节奏。

“请问许先生如何看待新兴资本对传统行业的冲击?”赵记者将伞檐压低十五度,这个角度能让雨水顺着伞骨流进许凌半开的车窗。

她耳垂上的珍珠耳钉随着提问微微颤动,许凌认出这是某情报组织常用的微型窃听器型号。

“合规经营才是立足之本。”许凌用钢笔帽轻敲车窗控制键,升降电机产生的电磁干扰让珍珠耳钉突然黯淡。

车载导航的警报声恰好在此刻响起,盖过了赵记者第二个问题的前半句。

贺宇突然猛打方向盘,迈巴赫轮胎在积水路面擦出扇形水花。

这个看似避让路面积水的动作,实则让车头对准了地下车库的监控盲区。

许凌趁机将地铁卡塞进赵记者雨伞褶皱里,卡片背面用热敏材料印着的货轮坐标正在雨水冲刷下逐渐显现。

“许先生是否担心树敌太多?”赵记者追问时向前倾身,香水尾调里混着极淡的苦杏仁味。

许凌瞳孔微缩,这是前世某次投毒事件中闻到过的氰化物载体溶剂特有的气息。

“商场上只有永恒的利益。”他按下座椅加热键,皮革升温加速了香水挥发。

车载空气净化器突然亮起红色警示灯,贺宇立刻打开全部车窗,暴雨裹着冷风灌进车厢。

三十五楼突然坠落的黄铜烟灰缸在车前盖上砸出凹痕,燃烧的雪茄头在积水里嘶嘶作响。

许凌抬头时,正好看见张秘书撑着黑伞走出旋转门,伞骨末端滴落的雨水在地面汇成扭曲的蛇形轨迹。

“最后请问许先生对信任的定义?”赵记者将录音笔贴近车窗裂缝,这个姿势让她的大衣口袋微微敞开。

许凌看见里面露出的半截文件袋,封口处的火漆印与李总办公室那份保密协议上的防伪纹路完全一致。

“信任是需要密码验证的数据流。”许凌关上车窗前屈指弹飞落在肩头的烟灰,这个动作触发了西装内袋里的信号屏蔽器。

赵记者耳钉上的珍珠突然裂开细纹,她后退半步时踩碎了积水中的雪茄头。

迈巴赫驶出停车场的瞬间,贺宇扯下后视镜上挂着的平安符。

符纸夹层里掉出微型芯片,正在持续发送位置信息。

“张秘书养的那条杜宾犬,”他碾碎芯片时看了眼后视镜,“上周刚植入皮下定位器。”

许凌摸出内袋里发烫的HS-09雪茄,烟叶缝隙渗出的冷凝水在指尖结成冰珠。

这是录音器过载的预警信号,意味着三十五楼的监听设备已经捕获到关键音频片段。

他摇下车窗准备丢弃雪茄,却发现暴雨不知何时变成了冰雹。

“掉头。”他突然按住贺宇握方向盘的手腕,“去二号应急港。”车尾甩出的水幕中,隐约可见三辆未挂牌照的黑色轿车正从不同方向包抄而来。

贺宇猛踩油门时,车载导航自动切换成军用加密模式,屏幕上的港口监控画面突然出现大片雪花噪点。

冰雹砸在天窗上的闷响里,许凌撕开雪茄外皮,取出存储卡插进手机接口。

二十七个加密音频文件正在自动上传云端,最后一个文件的频谱图上,清晰显示出张秘书与境外号码的三次通话记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