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走马灯(二)

换源:

  “这是好事?”

苏小萌瞪了丫鬟一眼,但其人却撇撇嘴,解释到。

“楚秀才走了,小姐才能死心啊。”

“老爷可不希望小姐低嫁。”

“像今天来的王爷,多合适啊,风流倜傥。”

没有理会这年轻女孩花痴,只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英俊的外表底下往往隐藏着一颗暴虐的心。

切出面板,见吻合度还是40,苏小萌翻了个身,沉沉睡去。

嫁给陈王爷,她是不可能同意的。

养伤期间,不用上课,但是无趣,这世界的娱乐不甚发达。

听个戏曲,就已经是极限了。

没活消遣的苏小萌不得不正视起之前看不上的琴棋书画,一头扎进书中。

有事做,总比没有好嘛,所不定还能触发事件,增加吻合度呢。

似乎天道酬勤,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苏小萌发现每学会一门功课,吻合度就会增加一点。

为了早点出去,她不得不耐下性子来学。

也许是真的适合自学,静下心来后,学习的速度远远超过在小别院的日子。

所以当伤势愈合之后,云河也没有让她回去。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就这样时间一晃,过了五年,苏小萌对身为天元门弟子的那段记忆开始有些模糊。

常常在午夜梦回之时,生出究竟是云舒梦见了她,还是她梦见了云舒这种可笑的想法。

要不是还有系统在一旁,时时刻刻提醒着,她估计早就分不清谁是云舒、谁是苏小萌了。

但不管怎么样,五年的岁月,依旧让她成长为一个大家闺秀。

前世被关在魔宗里,她十二岁到二十岁的人生并不完整,在梦境里倒弥补了这段缺失。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白棋落定,压得黑棋只剩一小块地盘,就像占山为王的小土匪,俯视着围攻而来的朝廷大军。

云卷见又又又输了,脸颊气呼呼地鼓起来,抽着鼻涕,一副欲哭又止的模样。

“带二小姐下去休息。”

对于这般情景,苏小萌也不是一次两次遇到,处理起来相当熟练。

“凭什么!”

“你天天窝在房里,凭什么能赢?”

这亲妹妹是天生和她不对付,苏小萌对外是称病,云卷仗着云舒没去学堂。

一有所成,就屁颠屁颠地跑来跟她比试,每次输了都要哭的稀里哗啦。

“带她下去。”

苏小萌冷漠的目光,让旁边的两个小厮心跳慢了半拍,不敢怠慢,一左一右扶起在地上打滚的云卷离开。

老爷栖下无子,只有云卷云舒两个女儿,而云卷现在还是孩童性子,云府的下人都清楚未来家主的人选会落在谁的头上。

现在云家上上下下,除了云河以外,就属云舒的话就管用。

拨开珠宝帘子,鹅毛大的雪花飞来,正值仲春,就跟初入梦境时所见一样。

红烛上蜡油滴下,就好像在流着血泪。

五年时间,苏小萌把该学的都学全了,甚至不该学的也学了个遍,然后结果就是吻合度卡在99,动都懒得动一下。

关上窗,忽然察觉小屋多了一人,苏小萌急忙转头,见了来者,亲切地喊道。

“爹爹。”

这一声她是真心的,云河很宠她,这让过往没体验父爱的苏小萌着实过了一场千金瘾。

“放心吧,爹帮你挡回去了。”

云河是老来得女,都快到知天命的年纪了,满头的白发看得苏小萌有些心酸。

五年内,陈长安不断向云府提亲,求娶云舒。

第一次云河自然是大喜过望,但在苏小萌解释“贼人”的真相后,就坚决不让她嫁过去。

可一个四品官员怎么斗得过正统皇戚,头发,就是这几年白的。

“爹老了,你也该找个值得托付的良家。”

“过几天京都开封上元灯节,各方的才俊会在那齐聚。”

“你就,呕。”

苏小萌用半边身子撑住了云河,不让其倒下。

“知道了,爹。”

其实,苏小萌也是这么想的,堵不如疏,诺不是不确定楚钰是不是这关键的一分,找了其他男人,到时候不好跟楚钰接触。

她估计为了这个爹早就找个门当户对完婚了,让陈长安滚蛋。

也好,江陵终归不是首都,消息不灵通,去了开封或许能打探到楚钰的信息。

江陵距开封有段行程,还在马夫技术一流,一路上倒是没什么颠簸。

到达城门,安顿下来后,已经是夜晚。

宵禁下诏取消六天,可以随意在城内游玩。

身穿龙袍的皇帝在城楼上点燃第一盏上元节,宣布了京都彻底开始了狂欢。

出客栈,苏小萌特地打发走了保护她的随从,如此盛世美景,只想一人享受。

一路行来,万千灯盏遥遥升空,火树银花点燃了整座城池,映衬这天地间宛如七彩。

外城和内城的琉璃桥上,竟搭了一个巨大的戏台,由京里最有名的戏班子上台表演。

吞铁剑、傀儡戏、筑球、鼓笛,样样精彩。

在江陵这小地方呆久了的苏小萌,看得直入了神,到了后半夜,才进了内城。

这里人要少些,抬头仰望,一条百余尺长的“神龙”临驾与夜空之上。

这个巨大的灯笼,照得内城亮如白昼,路边的小商贩卖着各色灯笼。

上元节,最受欢迎的活动是猜灯谜,佳人才子共同办的灯会,会上的的灯笼皆是别出心裁。

苏小萌步入其中,各类趣事应接不暇。

有今年殿试刚中榜的进士,带上三五个好友,请制灯的行家点评,坐得末等者则自罚三杯。

也有丞相家的才女亲自设了一句谜语,如果猜对了,就招他为婿,惹得一众公子争相答谜。

不曾想,最后竟是个出身寒微的布衣少年郎答对了。

入乡随俗,苏小萌也到了一个摊前,准备买盏灯笼。

她看上了一走马灯,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灯笼,和带她进来的那盏非常像。

同样是紫色油纸,画着一模一样的梅花映雪图,只是少了秀才,苏小萌怀疑这根她最后的吻合度有关。

“这个不卖。”

摊主是位契丹族人,磕磕碰碰地解释到,这个走马灯只能通过猜灯谜换。

往陶罐丢了几文钱,接过上联,苏小萌却犯了难,朱色的纸上上书着一行字,是一句她不会的古诗。

“福之祸兮所倚。”

打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