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浩天官运

换源:

  终于,武举的日子如期而至。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校场上人山人海,彩旗飘扬,四周的看台上挤满了前来观战的人们,喧闹声此起彼伏。

林浩天踏入考场,只见场地开阔,黄土飞扬,兵器架上的刀枪剑戟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冷冽地光芒。

随着锣鼓声响起,比武开始,参加武举的考生们个个精神抖擞,摩拳擦掌。

看着一旁身强体壮的武生们,林浩天深吸一口气息,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他第一场比试的对手,是一个身材魁梧、力大无穷的壮汉。那壮汉一上场,便挥舞着手中一把沉重的大刀,气势汹汹地朝着林浩天砍来,那呼啸地刀风,附着令人胆寒的气势,所向无敌。

林浩天不慌不忙,侧身一闪,巧妙地避开了这凌厉的一击,紧接着,他凭借自己灵活的身手,巧妙移动,趁对手招式用老,脚步尚未站稳之际,迅速出拳,直击对方的肋下。

果然,那壮汉吃痛,动作略微一滞,林浩天抓住时机,飞起一脚,踢中其下盘,那壮汉吃痛,足下不稳,被踢倒在了地上,几个回合下来,那名壮士不敌林浩天,认输了,林浩天赢得了第一场比武的胜利。

第二场比拼的是剑法,林浩天面对的是一位擅长剑术的士兵。

只见,对方用剑的手法如灵蛇般刁钻,每一剑都指向对方的要害。

林浩天手持长剑,沉着应对,他凭借矫健的移动,躲开了一次次致命的攻击。等待对手体力消耗的最厉害的时候,林浩天故意露出了一处破绽,对方重势袭来。

林浩天看准机会,他眼明手快的舞动手中利剑,那剑尖如银龙出海般,飞速直逼对方咽喉。

直面攻势,那士兵面色一慌,赶忙后退,林浩天乘胜追击,剑气如洪,舞动的速度令人眼花缭乱,最终成功将对手击败。

随着比赛的进行,林浩天愈战愈勇,他的招式如行云流水,刚柔并济。时而以迅猛的拳脚攻势打得对手措手不及,时而以巧妙的身法躲避对手的攻击,再给予致命的反击。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每一次的攻防转换都恰到好处,不知不觉之中,精彩的比拼引得看台上的人们不断发出阵阵喝彩。

经过一轮又一轮激烈的角逐,林浩天凭借着出色的武艺、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智慧,在众多武试考生中脱颖而出。

镇上的武试之后,林浩天以第一名的成绩独占鳌头,一时间成为了镇上众人瞩目的焦点。

镇上的武试,老林一家人都去观看了,苏云香用马车将一家人都带到了镇上看热闹,当知道林浩天通过武试的消息,老林一家子高兴地不得了,尤其是林大叔和林大娘纷纷表示要回村子里大摆酒席。

而苏云香在心中既为林浩天高兴,但又隐隐有些担忧。她高兴的是林浩天距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一步,而担忧的是随着他进入仕途越来越近,那就意味着遇到那位丹阳郡主的日子也不远了。

入夜,在广开镖局的庆功宴上,林浩天被众人簇拥着高声喝彩,期间不断有人前来敬酒祝贺。

“浩天,好样的,给我们镖局长脸了,马上要去城里进行第二轮的比拼,你要好好准备!”大镖师嘱咐地声音透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这小子,刚进镖局的时候,我就知道是个好苗子,日后定能飞黄腾达!”这是一个大胡子的镖师乐呵呵说的话。

林浩天笑着一一回应。

今夜过后,林浩天很快就去城里参加了第二次武试,城里的比拼可是要比小镇上的激烈许多。

林浩天依旧发挥稳定,他凭借自己精湛的武艺和过人的胆识,最终获得第六名的好名次,接下来,就可以去都城汴京进行最后一场武试。

去了汴京城,林浩天的运气果然很好,最终被选入了校尉营成为了一名将士。

那一日,头顶烈日,走进校尉营,林浩天发现这里的一切与想象中并不相同,东边的营帐整齐排列,黑白分明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操练场上,士兵们的喊杀声震耳欲聋。

看着眼前的一切,林浩天深知,这个校尉营就是自己的一个新起点,他必须要更加努力,不断强大自己,这样才能让自己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站稳脚跟。

接下来的日子,林浩天十分虚心的向老兵请教,并且不断磨练自己的战斗力,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他终于在两年后迎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皇帝要从校尉营挑选御前带刀侍卫,别看这个职位的品阶不高,但却是是能够天天看到皇帝的人,这是许多官宦子弟削减脑袋都会去争夺的职位。

之前带刀侍卫都是从武官世家里进行挑选,可是这一次皇帝非要打破常规,从校尉营里亲自挑选。

首先要看身高形态,必须身材高硕修长,不能太胖也不能太瘦,毕竟是要陪王伴驾的人物,必须要衬托出帝王威仪;其二就是容貌要周正,必须相貌堂堂,得长得好看,还得让皇帝看着顺眼;其三就是看武力值和忠心度,武功本领得过硬,遇到危机时,能够舍命保护君上。

年轻的林浩天正好同时满足了这三个条件,被皇帝选中,一跃成为了汴京城里最接近君王的人物。

后来,又历经了三年的伴君磨炼,加上林浩天天资聪慧,很快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提升了官阶,五品带刀侍卫,按照当时的规定,五品以上官吏必须携家属进京,故此当林浩天亲笔抒写的书信出现在潭溪村老林家面前的时候,一家人惊喜的说不出话来。

村子里的人待知晓消息之后,他们纷纷赶到老林家贺喜,一时之间老林家的院子里热闹非凡。

“哎呀,浩天这孩子真是有大出息了!”

“可不是嘛,以后老林家可要跟着享福喽!”

村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夸赞,让林大叔和林大娘笑得合不拢嘴,苏云香和自家嫂子忙着给上门来唠嗑的乡亲们端茶倒水。

这时候,村子里的一个阿婆拉着苏云香的小手说:“云香啊,你可算是嫁对了人,浩天当了官,你就是官夫人了,往后去了京城,可别忘了咱们村子的人呀。”

苏云香连忙说道:“阿婆,无论我们小辈在外面过得怎么样,回到村子里,我们依旧是你的晚辈,怎么会忘记大伙呢。”

阿婆满意地点点头:“那就好,那就好,云香啊,去了京城,人生地不熟的,你可得照顾好自己和浩天。”

苏云香微笑着应道:“阿婆,我会的。”

在众人一片欢声笑语中,苏云香回到大屋里,她看着桌子上那封林浩天写的书信,心中忍不住五味杂陈。

凭心而论,她是为林浩天感到骄傲,可一想到上一世自己在汴京城经历的遭遇,那段慎入骨髓的磨难,是苏云香今生永远无法挣脱的噩梦。

‘汴京城的繁华和复杂,不是我能够应对的。’心中哀思,让苏云香漂亮的眉黛间柔入了不明地忧虑,对于即将面对的京城生活,她感到了十分不安和后怕:‘这一世会和前世一样吗?’

正当苏云香陷入沉思的时候,林大娘掀开门帘走了进来,一进门,就瞅见苏云香发呆的模样,于是林大娘轻声唤道:“云香,你是不是还在担心去京城的事情?”

自从林浩天的书信回来的第一天,林大娘就能明显感受到苏云香的抵触。

苏云香回过神来,勉强笑了笑:“娘,我不想去京城,想留在村子里,守着家里的土地过日子。”

林大娘苦笑着,摇摇头道:“傻孩子,浩天如今有了出息,咱们不能拖他后腿,去了京城,那是多少人盼都盼不来的福气。”

苏云香摆弄着自己的衣角:“娘,我知道你说得对,可我心里就是怕。”

林大娘怜爱地握住了苏云香的小手,安抚道:“别怕,有娘在,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儿,而且浩天的书信里特别交代了,你是正妻,必须去京城,这是官家的规矩。”

说话间,苏云香眼中润泪,心中负担虽重,但她还是乖巧地点了点头:“嗯,娘,我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