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用完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后,张文英主动起身去收拾碗筷,而张老汉则一边喝着茶,一边与儿子张亮闲聊。
“你那菜摊子一个已经够你忙活的了,怎么还想把旁边那个也顶下来?”张父不紧不慢地喝了一口茶,随即开始询问儿子这次突然回家的原因。
原来,张亮和妻子本来只是经营一个菜摊,没想到与他们摊位相邻的老乡家中突然发生了变故,家里人重病缠身,无法照顾生意。于是,这位老乡便想要将自己的摊位转让,询问张亮是否有兴趣将他们的生意扩大到两个摊位。对张亮来说,一个摊位的租金已经让夫妻俩忙得不可开交,平时不是在守摊,就是在进菜,几乎没有时间回家。现在再加一个摊位,究竟能否应付得了还未可知,更何况两个摊位的租金也不小,连雇人看摊的问题也成了困扰。更何况,这两个摊位并不挨在一起,管理起来将更加麻烦。
然而,张亮的妻子却在耳边不断唠叨,抱怨家里的收入太少,想趁着儿子雷子还小,多攒些钱。她甚至提到可以让自己的妹妹来帮忙看摊,反正她现在也住在家里,平时也会帮忙照看摊位,最多过年时多给她一件衣服作为补偿。经过一番商量,夫妻俩觉得手头上的钱并不够,妻子便开始张罗着让张亮回家向父母要钱。张亮对此十分反感,心里想着平时两人就很少回家,回来也没有给过家里钱。记得有一次,他偷偷给了家里一笔钱,却被妻子发现,结果两人还为此吵了一架。
自从结婚以来,张母就不再干涉儿子的财务,毕竟儿子已经成家,她也放手让大儿媳妇来管理。尽管心里有些不满,但张母心疼儿子从早忙到晚的辛劳,便选择了忍耐。只要儿媳妇不总想着往自己娘家拿东西,补贴她的家人,不把儿子的辛苦钱用来孝敬那些有儿有女的亲家,张母也能做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计较儿子没有给家里钱的事。
当妻子提到让两位老人拿钱时,张亮毫不犹豫地表示反对,他心里想着,平时没给家里拿过钱,现在却要向父母要钱,实在是说不过去。为了这件事,夫妻俩争吵了好几天,最终还是耐不过妻子的软磨硬泡,妻子甚至承诺过年时给自己的父母多买一件衣服。于是,张亮只得在一大早就被妻子催促着回到家中。
听到张父的话,张亮羞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泛起一丝红晕。他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却始终没有回答。
一旁的张母对此感到有些困惑,关心地问道:“亮子,你的菜摊子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没事,就是想再弄一个摊位,这不,旁边有个老乡想脱手,我想看看能不能接下来。”张亮努力安抚着母亲,“妈,你先别着急。”
“那不是好事吗?摊位扩大了,儿子,你能应付得过来吗?”张母虽然有些担忧,但脸上还是露出了欣慰的神情。毕竟,生意做得好,意味着未来的希望。
听到母亲的关心,张亮心中一暖,喉咙有些哽咽。他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在忙着赚钱,却忽视了家人对他的关注。“妈,我没事的。再说两个摊位也不大,反正我进货的时候多拿一些就行,这样也不耽误。”
“哦,那就好,是件好事。雷子也长大了,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现在多攒点也是明智之举。那你现在的钱够吗?”张母说完,才意识到儿子突然回来的原因。她看着低头不语的儿子,心中不禁暗自揣测:这肯定是儿媳妇出的主意。平时她从未见过儿媳往家里拿钱,倒是经常往她娘家塞,现在有事了,竟然把儿子推回来。更何况,今早连一口饭都没给儿子准备!张母心中不由得有些不满,但她也明白,家里的事还得听老头子的主意。于是,她决定暂时不为儿子辩解,静静观察事态的发展。
张文英洗完碗筷,走进屋里时,发现四周静悄悄的,只有张父在一旁悠闲地喝着茶,茶杯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她走到张母身边,看到桌上放着一堆老玉米,便开始用手慢慢地刨起来,手指间传来玉米的粗糙触感。
“孩儿他娘,给亮子拿十块钱。”沉默了许久的张父终于打破了宁静,语气中透着一丝无奈。“但是,亮子,你看能不能把两个菜摊挪在一起?不说摆得好看,至少你媳妇那妹子也不能总来帮忙。两个菜摊拼在一起,方便一个人守着。再说你们在镇上的地方就一间小屋,家里三口人,再加上那女娃子,实在不方便,不是吗?”
“十块钱,这么多,老头子你……”张母看了一眼张父那张严肃的脸,心里有些忐忑,不敢再多说什么。于是,她迅速转移了话题,“你媳妇她那妹子还在家里住着?不是说只来姐姐家住几天吗?这都快半年了,怎么还不回去?她家里有父母,还有哥哥嫂子,怎么能一直在这里待着?再说,摊子让那女娃子守着,你媳妇干什么去了?如果她不想守着,我明天就去,我来给你守着。才去镇上几天,就开始矫情起来了。成亲前你媳妇在她们村可是出了名的能干,每天的活儿顶两个人,守一个菜摊子能累成什么样?”
“妈,你说什么呢?家里哪能离得开你?再说我爸还需要你照顾,我的摊子根本不需要你去守啊。雷子妈前段时间身体不太好,这才让她妹子来帮几天。如今雷子妈的身体也差不多好了,该让她妹子回去了。”其实,张亮心里早就觉得不太方便。平时他在家里都是光着膀子穿着大裤衩,然而媳妇的妹子一来,他也不好意思这样。镇上就一间小屋子,自己只能在客厅里支起一个小床给她住,实在是让人觉得不方便。他曾经跟媳妇抱怨过,但媳妇总是说她的身体不利索,也没法子。
听着张亮在一旁耐心地安慰着张母,张文英默默地没有插话。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她心里不禁感到一阵复杂的情绪。大哥总是来去匆匆,刚刚还以为张母的烦恼只是因为自己坚持要退亲的事情,没想到还有其他隐情。她突然想起之前听张母抱怨过,似乎是因为涨价而导致的菜摊问题,原本属于他们家的摊位竟然变成了大嫂娘家的。张母常常提到什么“帮忙守着就成自己的了”,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哥,你就听爹的话,把两个菜摊子合并在一起吧。这样不仅种类看起来多,还显得排场大。再说了,如果你把两个摊子分开,难道要卖一模一样的菜吗?那不就是自己跟自己抢生意吗?而且,别人看到后还以为是两家人的生意,日后也不好交代。再说嫂子家妹子是好心来帮忙,但她爹和哥嫂对此没意见吗?还是说你打算给她开工钱?”张文英虽然对事情的后续发展并不十分了解,但还是忍不住给大哥提了个醒,免得事情再像之前那样发展下去。
“开工钱?亮子,你给她开工钱了?咱家养了她半年,赶紧把她送回你丈母娘家!”张母一边拍打着儿子,一边满脸的不满。
“妈,你轻点,哪能给工钱?我自己都忙不过来呢。这次我回去就把她送回去。”张亮一脸无奈地回应。
“赶紧的,赶紧的,真是够厚脸皮的,能在家住上半年,亲家也真好意思,啧啧啧。”张母嘴上不停地念叨着,似乎对这件事情心有不甘。
“哥,你明早什么时候回镇上?我想跟你一起去玩玩,顺便赶个早集。”张文英算了算日期,明天正好是赶集的日子。她不禁感慨,自己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去赶集了。毕竟,四十年后便利超市遍地都是,再不济还有及时快递,昔日的集市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