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科举

换源:

  苏婉的请求得到了父亲的默许,虽然家族中仍有不少人对此持反对意见,但她的坚定态度让那些声音逐渐平息下来。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婉将自己关在书房中,日夜苦读。她不仅要学习唐朝的经典典籍,还要熟悉科举考试的流程和内容。

书房内,苏婉坐在书桌前,桌上堆满了竹简和书籍。她的手中握着一支毛笔,蘸了蘸墨,在纸上写下自己对《论语》《孟子》等经典的理解。她的字迹工整有力,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窗外的阳光洒进来,照在她的脸上,映出一片专注的神情。

“小姐,您已经看了好几个时辰了,该休息一下了。”小尤轻声提醒道。

苏婉抬起头,揉了揉酸痛的脖子,微微一笑:“没事,我再多看一会儿。”

她知道,时间紧迫,科举考试就在下个月,她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她不仅要通过科举,还要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才能有机会进入宫廷,改变自己的命运。

几天后,苏婉的父亲为她请来了一位私塾先生韩子。这位韩子先生是长安城中有名的学者,精通经史子集,对科举考试也有丰富的经验。苏婉对韩子先生十分尊敬,虚心请教。

“科举考试分为明经、进士两科,明经主要考察对经典的理解,进士则更注重策论和诗赋。”韩子先生捋着胡须,缓缓说道,“你既然有志于科举,便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苏婉点了点头,认真记下韩子先生的每一句话。她知道,科举考试不仅考察学识,还考察应试者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她不仅要熟读经典,还要学会如何将自己的见解融入策论中。

在韩子先生的指导下,苏婉的进步飞快。她不仅对经典的理解更加深入,还学会了如何写出一篇有理有据的策论。她的诗赋也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豪迈与坚定。

科举考试的日子终于到了。苏婉穿上了一身素雅的男装,头戴幞头,腰间系着一条宽大的腰带,显得英气逼人。她站在铜镜前,仔细端详着自己的容貌。镜中的“男子”眉目如画,眼神坚定,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小姐,您真像一位翩翩公子。”丫鬟笑着说道。

苏婉微微一笑,心中却有些忐忑。她知道,今天的考试将决定她的命运。她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笔,走出了房门。

科举考试的考场设在长安城中的贡院。贡院内人山人海,考生们排着长队,依次进入考场。苏婉混在人群中,尽量让自己显得不起眼。

考场内,苏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她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开始认真答题。考题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苏婉先答明经部分。她对经典的理解早已烂熟于心,答题时行云流水,几乎没有停顿。

接下来是进士科的策论和诗赋。苏婉仔细阅读了题目,题目是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她沉思片刻,提笔写下自己的见解。她的策论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豪迈与坚定。诗赋部分,她以“壮志凌云”为题,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篇。

考试结束后,苏婉长舒了一口气。她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接下来只能等待结果。

几天后,科举考试的结果公布了。苏婉的名字赫然在列,她不仅通过了考试,还名列前茅。消息传回宅院,整个家族都为之震动。苏婉的父亲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眼中却透着一丝欣慰。

“婉儿,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苏烈沉声说道。

苏婉微微一笑,心中却有些复杂。她知道,自己虽然通过了科举,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她即将进入宫廷,面对更加复杂的权力斗争。

几天后,苏婉接到了朝廷的任命,她被任命为宫廷中的一名女官,负责整理典籍和协助处理宫廷事务。她穿上了一身华丽的女官服饰,头戴金钗,眉间点着花钿,显得优雅而高贵。

她站在铜镜前,“小姐,您真美。”丫鬟轻声说道。

苏婉微微一笑,心中却有些忐忑。她知道,宫廷内的权力斗争激烈,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