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造福望都城

换源:

  文龙在接受了杨威等人率兵投降后,带领着大军正式进入望都城。当他们踏入城中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深感痛心。

街道上一片混乱,垃圾遍地,房屋破损不堪,有的甚至已经倒塌。百姓们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眼神中充满了疲惫与恐惧。孩子们饿得面黄肌瘦,哭声在空气中回荡,让人心中阵阵酸楚。

文龙看着这惨状,心中感慨万千。他无法想象百姓们在张瘤的统治下究竟遭受了怎样的苦难。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百姓们重新过上安稳的生活。

在张瘤占领望都城的这段时间里,他的恶行可谓令人发指。张瘤横征暴敛,对百姓们的财物进行疯狂搜刮。他派遣士兵挨家挨户地抢夺粮食、钱财和贵重物品,百姓们稍有反抗便会遭到毒打甚至杀害。许多家庭因此变得一贫如洗,妻离子散。

张瘤还强迫百姓为他修筑工事,不分昼夜地劳作。百姓们在繁重的劳动下疲惫不堪,却不敢有丝毫怨言。稍有懈怠,就会被张瘤的士兵用皮鞭抽打。许多百姓在修筑工事的过程中受伤甚至失去生命,但张瘤却毫不关心,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此外,张瘤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还肆意抓捕年轻女子,供他和他的手下享乐。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忍受着这一切。

由于文龙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张瘤的部队在城中逐渐陷入困境,他们将全城的粮食消耗殆尽。百姓们更是苦不堪言,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文龙深知,要想让望都城恢复往日的生机,首先必须安抚百姓。他立刻召集郭制等人商议对策。

杨威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也满是愤怒和同情。他对文龙说道:“将军,如今百姓们最需要的是食物、住所和安全。虽然城中粮仓已空,但我们可以将军中的军粮分发给百姓,先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然后,组织士兵帮助百姓修缮房屋,让他们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同时,我们要加强城中的治安,确保百姓们的安全。”

文龙点头表示赞同,他立刻下令将军中的军粮分发给百姓。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将一袋袋军粮送到百姓手中。百姓们看着手中的粮食,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花。

接着,文龙组织士兵帮助百姓修缮房屋。士兵们齐心协力,搬运木材、石头,修复破损的房屋。他们不怕辛苦,只为了让百姓们能够尽快有一个温暖的家。

同时,文龙加强了城中的治安。他派遣士兵在城中巡逻,打击犯罪行为,确保百姓们的安全。百姓们看到文龙如此关心他们,心中充满了感动。

为了更好地倾听百姓的心声,文龙专门组织了一个“万言堂”。他邀请百姓们来到这里,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百姓们一开始还有些犹豫,但看到文龙真诚的眼神和诚恳的态度,他们逐渐放下了顾虑。

一位老人首先站出来说道:“将军,我们感激您的救命之恩。但我们希望以后不要再有战争,让我们能够安心地生活。”

一位妇女接着说道:“将军,我们的孩子需要读书识字,希望能有学堂让他们学习。”

还有一位年轻人说道:“将军,我们希望能有公平的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

文龙认真地倾听着百姓们的每一句话,他将这些建议都一一记录下来。他向百姓们承诺,一定会努力实现他们的愿望。

在文龙的努力下,望都城的百姓们逐渐恢复了生活的信心。他们对文龙充满了爱戴和感激之情。百姓们纷纷自发地组织起来,为文龙的军队提供帮助。有的百姓送来食物和水,虽然他们自己也不富裕,但他们希望能为恩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百姓帮助士兵们搬运物资,有的百姓则为士兵们缝补衣服。

文龙看到百姓们如此支持他,心中十分感动。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更加坚定了为百姓们谋福祉的决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望都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街道上变得整洁起来,房屋也修缮一新。百姓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孩子们的笑声再次在空气中回荡。

而此时,文龙以零伤亡的代价收回望都城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朝野,引发了极大的震惊。大寒国皇帝耶律王矶听闻此事后,对文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决定亲自见见这个传奇的将军。

在皇宫中,耶律王矶与大臣们商议着此事。

“这个文龙竟然能以零伤亡的代价收回望都城,实在是令人惊叹。朕一定要见见他,看看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耶律王矶说道。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也对文龙充满了好奇,想知道他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于是,耶律王矶派遣使者前往望都城,邀请文龙进宫面圣。

当使者来到望都城,向文龙传达皇帝的旨意时,文龙心中既惊讶又激动。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这也意味着,自己将成为一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