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荣归故里与新的征程

换源:

  一、荣归故里

随着神秘势力的彻底覆灭,大明朝堂迎来了久违的清明。陈新宇在仕途和商业上的卓越表现,使他成为了朝堂上备受瞩目的人物。然而,在经历了连番的风波后,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那个给予他重生机会的地方——六心居的老家。

“赵侍郎,陛下批准了您的休假请求。”顾宪成递过来一封御批,眼中带着一丝笑意,“陛下还特别嘱咐,让您在休假期间好好陪伴家人。”

陈新宇接过御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早就盼望着能回到那个充满酱菜香的小院,回到父母的身边,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多谢大人。”陈新宇微微躬身,语气中透着感激。

他立刻开始准备行囊,同时安排好六心居和户部的事务,确保在他离开期间一切都能正常运转。

数日后,陈新宇乘坐马车,带着春娘和几名随从,踏上了返回江南老家的路途。沿途的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心中只想着早些回到家中。

当马车缓缓驶入那个熟悉的小镇时,陈新宇的心跳不由加快。小镇的一切似乎都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是那条青石板路,依然是那座古朴的酱园。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少爷,我们到了。”春娘轻声提醒。

陈新宇深吸一口气,推开了六心居老宅的大门。那熟悉而又亲切的酱香瞬间扑面而来,他的眼中不禁泛起泪光。

“爹,娘,我回来了!”陈新宇大声喊道。

赵老掌柜和夫人闻声从酱园内奔了出来。看到陈新宇,他们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紧接着便是无尽的泪水。

“鑫儿,你终于回来了!”赵老掌柜紧紧抱住陈新宇,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夫人也在一旁泣不成声:“儿啊,娘可想死你了!”

陈新宇跪在父母面前,泪水止不住地流下。他深知,没有父母的养育,就没有他的今天。这一跪,不仅是对父母的孝道,更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

二、家族的荣耀

在老家的这几天,陈新宇过得无比充实。他每日陪着父亲巡视酱园,与母亲促膝长谈,听他们讲述这些年家中的点点滴滴。

“儿啊,你看这酱园如今能有这般成就,都是你的福气。”赵老掌柜望着那一坛坛酱菜,眼中满是自豪。

陈新宇微微一笑,心中明白,这一切不仅仅是他的福气,更是他努力奋斗的结果。

“爹,娘,这些年来,多亏你们的教导和支持,新宇才能有今天的成就。”陈新宇握住父母的手,语气中满是感激。

为了庆祝陈新宇荣归故里,六心居在小镇上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席。全镇的百姓纷纷前来道贺,他们对陈新宇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

“赵公子,您可是我们镇上的骄傲啊!”老镇长拍着陈新宇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赏。

陈新宇微笑着回应:“能为家乡做些实事,是新宇的荣幸。”

宴席上,陈新宇宣布将六心居的总部正式迁回老家,并投资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酱菜生产基地,为家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这一决定引发了全场的欢呼。

“赵公子,我们支持你!”乡亲们纷纷举杯,为陈新宇的壮举喝彩。

与此同时,陈新宇也在思考如何将现代管理理念与家乡的传统工艺相结合,让六心居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三、新的征程

然而,陈新宇的休假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完全放松。在享受亲情的同时,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朝堂和商业上的事务。

“少爷,这是从京城送来的急报。”一日,春娘匆匆走进宅院,递上一封加急书信。

陈新宇接过信,心中一紧。信中提到,北方边境再次出现不稳定迹象,鞑靼部的一些小股部队在边境徘徊,似乎在寻找机会报复。同时,朝堂上的一些保守派官员对陈新宇提出的财政改革方案提出了强烈反对,要求他在朝会上进行解释。

“看来,我的假期要缩短了。”陈新宇合上信件,语气中透着一丝无奈。

赵老掌柜见状,关切地说道:“鑫儿,国事重要,你不必挂念我们。早去早回,我们等你平安归来。”

陈新宇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不容他久留。他必须尽快返回京城,处理这些紧急事务。

四、边境的隐忧

回到京城后,陈新宇立刻投身于朝堂事务。在早朝上,他面对保守派官员的质问,据理力争,详细阐述了财政改革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诸位大人,财政改革并非只是为了户部的便利,而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发展。”陈新宇的声音坚定有力,回荡在大殿之中,“若不改革,国库空虚的问题将日益严重,边境的防御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他的言辞得到了清流官员的支持,但也遭到了保守派的激烈反对。朝堂上的争论愈发激烈,一时间难分胜负。

与此同时,北方边境的情势也不容乐观。鞑靼部的小股部队在边境线上频繁挑衅,虽然未引发大规模冲突,但却严重扰乱了边防的稳定。

“赵侍郎,边境军情紧急,需要户部尽快拨付军饷。”兵部尚书在朝会上对陈新宇说道,语气中透着一丝急切。

陈新宇点了点头:“兵部放心,户部定会优先保障边防军需。只是,也希望兵部能加强对边境的防御部署,防止敌军趁虚而入。”

兵部尚书听后,表示认同,朝堂上的紧张气氛稍有缓解。

五、改革的推进

为了推动财政改革方案的通过,陈新宇在朝堂外积极奔走,与各方势力沟通协商。他深知,这次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必须谨慎行事。

“赵大人,财政改革是大势所趋,我们东林书院全力支持。”张居正在一次密谈中对陈新宇说道。

陈新宇心中一暖:“多谢张大人的支持,新宇定会全力以赴,让改革方案顺利通过。”

与此同时,陈新宇也暗中联络了一些中间派官员,向他们介绍改革方案的细节,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经过数日的艰苦努力,朝堂上的局势逐渐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认识到财政改革的必要性,对陈新宇方案的反对声音也逐渐减弱。

“赵大人,据我观察,如今已有过半的官员倾向于支持您的改革方案。”一名玄武司密探向陈新宇汇报。

陈新宇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一场持久战,但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

六、边境的曙光

在陈新宇忙于朝堂改革的同时,北方边境的局势也迎来了转机。明军在新任将领的指挥下,加强了防御部署,并在几次小规模的冲突中成功击退了鞑靼部队的挑衅。

“报——赵侍郎,边境传来捷报!我军在红柳滩击退鞑靼骑兵,敌军伤亡惨重!”一名军使飞马入京,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陈新宇听闻后,心中大石落地。他立刻安排户部拨付军饷和奖励,确保边防军队的士气。

“同时,也要嘉奖前线将士的英勇作战。”陈新宇对兵部尚书说道,他的声音中透着一丝欣慰。

嘉靖皇帝也对明军的胜利感到满意,在朝会上公开表扬了陈新宇和兵部的协同作战。

“爱卿,此次边境之捷,户部和兵部功不可没。朕心甚慰。”嘉靖皇帝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中。

陈新宇谦虚地谢恩:“陛下过奖,这是臣等应尽之责。”

随着边境局势的稳定和财政改革方案的逐步推进,大明朝堂的空气愈发清新。陈新宇的声望也随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赵侍郎,您如今在朝堂上的地位愈发稳固,未来可期啊。”顾宪成在私下对陈新宇说道。

陈新宇微微一笑:“顾大人,新宇深知,这一切只是开始。改革之路漫长,还需我们继续努力。”

七、六心居的未来

在处理完朝堂和边境事务后,陈新宇再次回到了黑石港的新厂。他看到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工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欣慰。

“少爷,新厂的二期扩建计划已经完成设计,预计下月即可开工。”春娘迎上前,眼中满是兴奋。

陈新宇点了点头,望着厂区内的繁忙景象,心中已经有了新的规划:“春娘,我们不仅要扩大生产规模,还要在市场推广上下功夫。我计划在京城和江南一带开设更多的六心居专卖店,提升品牌知名度。”

春娘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少爷,这主意太棒了!我们六心居的酱菜,定能风靡全国。”

与此同时,陈新宇也在思考如何将六心居的海外事业进一步拓展。他与黑石港商会的王铭副会长取得了联系,商讨在东南亚建立分厂的计划。

“赵公子,我们在东南亚的市场反馈极佳,许多地方都希望能引进六心居的生产线。”王铭在信中写道。

陈新宇心中一动,这正是他所期望的。他决定亲自前往东南亚考察,为六心居的海外分厂选址。

“春娘,我打算近期前往东南亚,你随我一同前往。”陈新宇吩咐道。

春娘点了点头,她知道,这将是六心居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随着六心居在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拓展,陈新宇的传奇故事迎来了新的篇章。他深知,尽管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每一个黎明。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