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方丈悟真、圆觉罗汉夜间密谈

换源:

  丁胖子之心,坚如磐石,绝无离法堂之念。

其志所向,迥异于常僧,对那讲经殿之行,全然未起欣羡之意。

于西来寺诸僧而言,得入讲经殿,可谓是千载难逢之机缘。

然丁胖子眼中,此般境遇,恰似龙潭虎穴,暗藏诸多不适。

讲经殿中,僧人虽安享衣食无忧之逸,专事佛法探究,然每日课业繁重,必修“诵经拜佛,常伴青灯”之功。

且每月还需撰写自己的感想收获,此等繁文缛节,于丁胖子而言,直如万斤枷锁,重负难荷。

丁胖子素对佛法研习兴味索然,其心之所向,乃驰骋于江湖,成就“纵横武林,天下无敌”之红尘侠士壮举。

他本就无意长伴青灯古佛,终有一日,必决然离开西来寺,奔赴那广阔江湖。

故而,拜佛诵经之事,与他全然相悖。他一心向武,钟情于锤锻灵躯之武学修行,亦对于提炼灵息的功法情有独钟。

虽说其言辞或可骗过圆觉罗汉,然若真有佛祖洞察世间一切,其内心真实想法,又岂能遁形。

再者,讲经殿内人多口杂,于他暗中修炼金刚不坏涅槃大法,提炼灵息之举,大为不利。

在此等众目睽睽之下,稍有不慎,便可能暴露行迹。

是以,无论从个人志趣,还是修炼隐秘考量,他皆对前往讲经殿之事,避之不及。

此刻,圆觉罗汉闻听丁胖子言辞,不禁长叹一声,刹那间,周身佛韵流转,其气质陡然变得空明澄澈,仿若已勘破尘世诸般色相,只听他念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神秀,所言极是,实乃老僧执念过深,着了相也。你且回房休憩,今日之事,就此作罢。”

“阿弥陀佛,谨遵罗汉法谕,多谢罗汉慈悲。”丁胖子恭敬回应,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经此一事,丁胖子深知往后修炼需格外谨小慎微。

即便身处法堂,也不可肆意妄为。毕竟,此地并非他一人独大之所,诸事皆需权衡再三,不可有丝毫逾矩。

所谓“高处不胜寒,谨慎方致远”,唯有低调行事,才是在这佛门净地安稳修行、实现抱负的长久之道。

待丁胖子踏入居所之后,圆觉罗汉猛地转身。

不知何时,一位身着锦斓袈裟、年约六旬有余的浓眉阔耳僧人,仿若从虚空之中缓缓浮现,悄然现身于圆觉身前。

浓眉僧人凝视圆觉,眼中满溢着崇敬之情,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诵出一声悠长的佛号:“圆觉师叔,许久未曾得见,师叔法体安康否?”

“阿弥陀佛,老僧久居法堂,于时光流转已浑然不觉,辈分之事,不值一提,你且直呼老僧圆觉即可。”圆觉罗汉神色平静,语气淡然地说道。

“悟真惶恐,安敢僭越。”那长眉僧人,赫然便是西来寺方丈悟真罗汉。

于佛光山西来寺的广袤僧众之中,悟真罗汉就是一座巍峨耸立的武道高峰,其修行造诣早已登峰造极,稳稳踏入超凡九重之境,且周身气息澎湃汹涌,隐隐有破壁而出、更上一层楼的凌厉之势,放眼寺内,仅在“圆”字辈那几位仿若传说般,早已突破超凡桎梏、证得更高妙境的高僧之后。

不仅如此,悟真罗汉在博大精深的佛法领域,同样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深厚造诣。

他对诸般佛典的参悟,像穿透重重迷雾的慧光,每有见解,皆能直抵佛法精妙内核,令众多僧众心生敬仰,奉为圭臬。

然而,面对身为法堂的圆觉罗汉,悟真罗汉却始终秉持着一颗谦逊恭敬之心。这份敬意,绝非流于表面的虚礼,而是源自灵魂深处的尊崇,恰似他对讲经殿首座悟禅罗汉那毫无保留、至纯至真的敬重,二者如出一辙,毫无差别。

“悟真,于汝眼中,那名为神秀的小僧,其资质与品性究竟如何?”圆觉微微眯起双眼,目光仿若穿透尘世的迷雾,轻声问道。

悟真罗汉听闻此问,并未即刻作答,而是陷入了短暂而深沉的思索之中。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在脑海中仔细梳理着关于神秀的点点滴滴。

片刻之后,他缓缓抬起头,神色平静如水,眼眸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徐徐说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此偈语蕴含着无上的般若智慧,足可列为传世经典。

那神秀小僧,天资聪慧,机敏过人,其佛性之深邃,深不可测。假以时日,若能潜心修持,磨砺心性,使其沉稳内敛,日后必能成为佛门之中,引领众生的一代大德高僧。”

“只是,就在方才,我以无上佛力,暗中对那孩子的体质进行了一番细致探查。

竟发现其体质特异非常,以心脏为核心散发着蓬勃的力量,炽热而耀眼。

然而,其全身经脉与窍穴狭窄闭塞难以探查。

更为奇特的是,其眉心上方的紫府识海、胸口正中的灵海之心,以及下腹深处的命轮之源,这三处至关重要的修炼要穴,皆被一片刺目的明黄光芒所笼罩。

据悟悲师弟所言,此子经脉闭塞,仿若山间巨石独断溪流,难以容纳磅礴的内力,且三穴闭锁,犹如紧闭的石门,毫无开启之象。

依此推断,此子确实缺乏修炼武学的基本资质。

即便有幸得见《易筋洗髓经》这般源自上古的无上武学宝典,恐也难以凭借其超凡的力量,打破这先天铸就的桎梏,扭转其无法修炼武学的命运。”

圆觉微微颔首,脸上的皱纹微微颤动,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虽自身因无缘武学,无法亲身领略其中的奥秘,但在漫长岁月的沉淀中,凭借着广泛的见闻和深刻的感悟,对武学之道亦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深知,武学一道,天赋资质犹如基石,决定了一个人在这条道路上能够攀登的高度。

正如悟真罗汉所言,若非身具传说中那神秘莫测、可遇而不可求的佛体、道体、剑体等灵体,紫府识海、灵海之心、命轮之源这三处修炼要地,决然难以储存那至阳至纯的纯阳灵息。

否则,无论修炼何种精妙绝伦的内力功法,皆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难以在此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源泉。

然而,像神秀所具有的毘卢遮那佛心这般先天神异,其稀有程度,更是超乎想象。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犹如恒河沙数,而拥有先天灵体之人,却如沧海遗珠,亿万人中亦难寻其一。

退一步讲,即便神秀当真拥有这等惊世体质,在其初入西来寺,接受入门检测之时,想必也早已被寺中经验丰富、眼光独到的高僧大德所察觉。

又怎会在时光的流逝中,直至今日,仍未被人发现其潜藏的价值,难道是封印?

“唉,实在是可惜啊……”圆觉长叹一声,这声叹息,仿佛穿越了无尽的时空,饱含着无尽的遗憾。

他自己便是因为天生缺乏武学资质,才无奈选择在法堂之中,度过那漫长而孤寂的岁月。

转瞬之间,他八十余载的光阴,已然匆匆流逝。

“不过,世事无常,福祸相依,此事或许并非毫无转机……”

恰在此时,悟真罗汉的话语,打破了短暂的沉寂。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话锋陡然一转,语气中带着几分神秘与期许,缓缓说道:“圆觉师叔,不知您是否还记得,当年在法堂之中,除了师叔您之外,尚有另一位守经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