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王夫妇刚一转身,忽听得殿外太监高喊一声。
宋以隽听到如此通报,当下起了十二分的兴趣往殿外大门看。
终于、终于能看看这景老七什么样子了!
只见男人身着一袭墨色盔甲,长发高束,那五官与景逸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周身散发的气场让人望而生畏。
宁王景浔走到殿中央,单腿一跪,背脊挺直,头部微垂。
“儿臣来晚,请父皇恕罪。”
他的嗓音不若景逸那般温润清冽。声线偏冷,在阔广的殿中听起来像击玉一般冰凉。
永和帝早在太监通传时就已经站起了身子。
这个儿子是最像他的,能干,狠厉,固执。
但他也是所有儿子中最为凉薄的那个,他不睦兄弟,甚至对自己的母妃都毫不关心,杀伐果断到令他心惊的地步。
想到柔妃,永和帝陷到短暂的回忆中,又强制自己回过神来。
“此番你大退东离,守住东境,朕心甚慰。”
转头看向首领公公,“李广德,着内务府给玄甲军的将士们增备军务,凡此次战役牺牲的兵士,军饷均三倍赔偿给其家属。”
李广德点头称是,宁王道:“儿臣替将士们谢过皇恩。”
宁王妃此时上前跪到他旁边,“儿媳恭祝父皇寿辰康安。”
她身后有宫人举着托盘,里面有一只菒羽色的珠子。
宁王道:“这是儿臣在东离海中派人寻到的。”
皇后对其起了很大的兴趣,“这颜色本宫没见过,海中物确是稀罕。”
永和帝随口道,“回头让司珍房给你做只簪子。”
没等皇后谢恩,懿贵妃醋溜溜的声音响起来。
“这珠子只得一颗,看来咱们姐妹们是没份儿了。”
皇后转眸看了她一眼,“贵妃若是喜欢,叫煦王遣人去东海一趟不就得了。”
懿贵妃娇笑一声,“皇后说的是。”
心底则暗道,那宁王寻回来的珠子不也没到柔妃手里么,直接叫你给截了去。
众人对方才的场景没什么反应,后宫娘娘们多,为首饰拌嘴是常有的事儿,实在不稀奇。
宁王夫妇回到位置上,随即宣王一人上前。
身后只跟了个两个宫人抬着金银玉石制成的聚宝盆。
“启禀父皇,儿臣的王妃身子不适不便进宫,还请您恕罪。”
宋以隽原本对老七那张扑克脸关注颇多,但一听到殿中央宣王的声音,忍不住瞅了一眼。
只因他这声音实在是特别,语调婉转,声线也不似男子那般阳刚。
永和帝根本懒得搭理这个儿子。整日不务正业,沉溺戏曲的人能有什么出息,只摆摆手叫他回到座位。
在宣王转身往回走时,宋以隽特意去看他的脸。
他那眉梢惯性地上扬着,生着一双标准的丹凤眼,檀口轻盈,身量较其他王爷也小了一些,窄肩窄背。
这让她瞬间想起了演员尹正。
不由得暗叹一句,果真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更何况这老皇帝生的还不止九个呢。
在她走神的时候,淳阳公主起身上前去献礼。
宋以隽压低声音,侧头去问宁王妃,“应该还有哪位王爷没献礼吧?”
明明还缺九和十呢,怎么最小的淳阳先上场了?
江挽晴告诉她,“十皇子驻守南岸,已有四年没回来了,至于靖王,我以后再给你细说。”
永和帝端坐于上首位置,见到自己最小的女儿上前,眉间含了浅淡的笑意。
“淳阳今年给朕准备了什么?”
“回父皇的话,儿臣为您画了一副画像。”
褚皇后瞧着自己的乖女儿,打趣着,“往日筹备时她连本宫都不给看,如今借着皇上的光,臣妾可算能看到了。”
淳阳羞红了小脸,随即吩咐着,“展开吧。”
两名宫人合力将卷轴打开,众人都探出脖子想要看个究竟。
永和帝也起了身,待看清上面的纹路和笔触时,顿时眼前一亮。
五官能像到八成,这对年仅十六岁的她来说,实属不易。
“画的不错,只是这画中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与朕不甚相似啊。”
“这是因为儿臣希望父皇能如此模样,不要一直为国事操劳紧绷。”
此言一出,殿中其他王爷当即附和。
尤其是元王,他出列拱手道:“皇妹说的对,儿臣与其他的皇兄皇弟都愿为您分忧!”
苏丞相和众臣也群口高呼,“愿为圣上效劳。”
永和帝瞧着儿女及群臣劝慰的模样。
本应欣慰的他右手摩挲着扳指,心底隐隐散发着怒气,面上丝毫不显。
“现今盛京的英年才俊都在此殿中,阳儿可有中意之人,趁着这大好日子,朕为你赐婚。”
淳阳没想到父皇会突然当着众人都面提到这种事,一下子羞赧不已。
“儿臣确有意中人,只是不在殿中。”
永和帝闻言眉头轻蹙。
他的寿宴,凡王公大臣,家中嫡子嫡女必须到场,这是规矩。
大晟现今国力雄厚,无须将公主外嫁,她只需在京中选个驸马入赘,公主府去年就开始建了,想来明年年初就能搬进去。
可她却说意中人不在殿中?
难不成是哪家的庶子,更甚者是宫外游民?
永和帝的眸光落到褚皇后身上,盯的褚后身子一震。
眼见上首氛围微妙,安王身为皇长子,上前起了个调和作用。
“父皇,淳阳还小,再留几年也不迟,听闻北辽送来了稀罕玩意儿,不知是何物,儿臣等着开眼呢。”
有安王给台阶,永和帝敛了敛心神,让北辽使者进殿献礼。
李广德高声传唤,不出须臾,安乐郡主与郡马爷抬步进殿。
二人先以邦国使者身份给上首的三位行礼问安,随即召身后的侍者上前。
那侍者双手端着个冰盘,冰盘上方是个类似盏的容器。
安乐郡主介绍道:“此乃雪山深处开采到的冰晶石所制成的冰晶盏,将瓜果置于其中可保不腐。”
永和帝听说过冰晶石。据说此石极为罕见,哪怕是酷暑盛夏,周身也会持续散发寒气,叫人身生凉意。
如此器具,用于消暑是再好不过了。
永和帝大手一挥,给二人赐座。
殿中隐隐传着众人的议论声,只道这北辽好东西果然多。
前有霁王妃献宝酒玉瓶,后有安乐郡主献冰晶盏,真可谓是风头出尽。
随后又有几附属小国进殿献礼,只是地处偏僻,没再有什么特别出彩的东西。
寿礼展示环节完毕,歌舞表演随即继续,到了这个时辰,已经有人起身去与交好的大臣互敬酒水。
“方才六弟妹献的酒瓶形状当真奇特,不知是如何制成的?”
煦王拿着酒杯朝霁王府席位而来,眉间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