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位面,
翌日,
李世民组织百官一起来讨论天幕上面的场景,
隋炀帝作为大隋朝最后一个亡国之君,
在初唐具有最广的讨论热度。
虽然杨广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可是越是能力强的皇帝,
越想要青史留名,
就导致好大喜功,一代人想做几代人的事儿,
矛盾一旦积攒,
只要一个火星,就能引起一场山火...
李世民对百官训诫道:“朕今天为什么让你们来看天幕呢,
因为这是上天给我大唐的警示,告诫我们要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要把老百姓装在心里,
少佐一些与民争利,形象面子第一的荒唐事,
别看瓦岗寨只是一个小小的火苗,
可是却点燃了隋朝末年,群雄逐鹿天下的熊熊烈火,
魏征,
你来说说你的心得体会.......”
李世民点名魏征,
看似让他发言是宠信他,
实际上是挖坑让他跳,毕竟言多必失的道理,
谁都懂的,百官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他,
作为大唐出了名的铮臣,魏征不知道在朝堂上顶撞李世民多少次了,
有时候毫不留情面,根本没有把皇帝颜面当回事儿。
以至于一些善于阿谀奉承的官员,
开始联名上折子,
希望皇上能够惩戒魏征,让他学一学君臣之礼,
纲常人伦,
对此,李世民是心里很认可的,
可是,长孙皇后又常常吹枕边风,
为魏征开脱,说大唐开国没多久,正是需要人心的时候,
陛下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而随便阻断了言路。
给清流们一个上书言事儿,批评的机会,
总比隋朝末年矛盾越积越多要好。
李世民不得不服,看来女人也不是全都头发长,见识短,
长孙皇后就是个例外。
为此,李世民一直很宠爱她。
魏征听了李世民的点名之后,也不推辞,
站了起来开口道:“既然陛下都让臣说说看法,
那微臣可要直言了,
如果有说的冒犯了天威的地方,还请陛下多多海涵......”
李世民面对百官,心里虽然咯噔一下,
可是仍然面上装作一副礼贤下士,倾听忠言的样子。
“魏征,不管朕准不准,
你不都是我大唐的第一进谏官吗?素有第一铮臣的美名,
有什么话你就直说,
你也知道,朕想听的是实话,而不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话,
为了我大唐的江山社稷,祖宗基业常青,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嘛......”
李世民话音刚落,
魏征就毫不留情面的开始了,
“陛下,微臣认为,天幕上面的场景确实是在警示我们大唐,
毕竟前朝离我们最近。
如果说吸取教训,改进弊病,
那么陛下已经做了不少了”
李世民随即一愣,这魏征今天怎么变样了,
开始夸起来朕了?
“不过,还远远不够,表面文章都好做,可是要从上到下落实就难了,
前朝开皇之治的时候,
隋文帝杨坚可谓是一代英明的君王,
天下百姓历经几百年的战乱,终于迎来了天下太平,人心思定。
彼时,
没有人会想到短短几十年后,
隋朝就会灭亡,被我大唐取代,所以居安思危不是口号,
更是要广开言路,
从庙堂到民间多多收集意见,察民情民意。
方能避免重蹈前朝覆辙.......”
魏征一开口,就滔滔不绝,
李世民的脸色,也是一阵红一阵白,
当说到开凿京杭大运河时候,更是历数贞观之治以来,
宫中好多起修建宫殿,增加开支的账目,
“够了,魏征,你的话说完了吗?”
李世民终于还是忍不住了,高声喝止道。
魏征摇了摇头:“回禀陛下,
微臣在来的时候,就把积弊和改良的折子都写好了,
臣现在才说了一半......”
“你也该学着留给别人一些机会,圣人之道讲究做人谦卑......”
李世民开始点魏征,可是对方却以理以律来反驳,
搞得皇帝下不来台。
秦琼眼看李世民的眼神里露出了杀意,
急忙站出来解围道:“魏征,
皇上的话你也该多多领悟才好,要知道,
打天下的时候,可不是靠几个御史言官得来的,
当今皇上是古往今来第一圣明之主,
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才有了你大唐第一谏官的美名,
今天皇上让我们百官议的是隋亡的教训,
你是不是跑偏了,怎么说起后宫的开支用度了?”
尉迟恭和长孙无忌听了,
也都纷纷附和秦琼,指责魏征僭越了,
魏征此时意识到,这可能是皇帝做的局,
大唐谁人不知,他魏征是个懂得天文地理,能察阴阳三界的主,
如今,长安城里面出现了天幕,
百姓们议论纷纷,宫里头谣言四起,
虽然皇上说这是上天的警示,可是仍旧有一部分人说这是背后有人作祟,
魏征很难不被怀疑,加之太宗皇帝是一个求仙问道,
相信佛法诸天的君王,这就让后一种说法流传的更广了。
直到现在秦琼和尉迟恭跳出来指责,
魏征才意识到自己今天处事不利,往日里长孙皇后都能开解陛下,
可是今日,看现在的局势反而是皇帝直接授意,
下面人陪着演戏曲,
魏征闭上了眼睛,暗自卜了一卦,
不由得冷汗直流,
今日主凶兆,
李世民眼见秦琼当了自己的嘴替,带动了百官力压魏征,
很是出了一口气,再撇了一眼魏征,
只见他双目紧闭,沉默不语.......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